天天看點

帶你讀《彈性計算—無處不在的算力》推薦序三

雲計算的概念出現至今,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如今,雲計算已經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承載政府、城市,以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數字基礎設施。

雲計算不能被簡單地了解為一項或多項技術的組合,其本質是一種 IT技術平台化、産品化、資源化,并以服務的方式傳遞的創新範式。成本集約、安全集約、管理集約的雲計算平台,大大降低了數字創新的門檻、減少了創新成本、加快了創新速度。更重要的是,雲計算為大資料提供了基礎承載,進而為資料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當下,我們的世界正由 IT時代跨入 DT時代,資料處理技術(DT)的廣泛應用大大加快了政府、城市及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程序。在這一過程中,起到根本性作用的并不是某一項技術,而是雲計算所主導的平台化、資料化的創新模式,以及在雲平台支撐下所釋放出來的資料創新潛力。我們看到: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通過資料創新重塑了政府的組織、業務和服務模式,并直接推動了體制的改革,這是傳統政務資訊化所無法做到的;杭州的“城市大腦”通過運用資料智能技術,讓城市變得會思考;阿裡雲搭建的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讓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再是一個“大工程”,隻需要“萬級”的投入,就可以完成一座小型數字工廠的改造。

“彈性”是雲計算的核心特征之一。“彈性計算”是雲理念、雲模式的基礎支撐,它直接影響雲平台的效率與成本、服務與擴充能力、安全性與穩定性。是以,“彈性計算”領域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家企業的雲技術實力和雲服務能力。

這本書梳理并總結了阿裡雲在這一領域十年來的創新經驗與成果,希望能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雲計算,同時讓大家對數字時代的創新有新的認識。

張建鋒(行癫)阿裡雲智能總裁

2020 年 7 月于杭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