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事家和戰略家、戰術家有什麼差別,在古代是怎麼稱呼的

在中國古代,既沒有軍事家的說法,也沒有戰略家、戰術家的說法,中國古代有個統一的稱呼,叫做“謀士”。“士”就是讀書人,“謀”就是謀略、計謀,或者說叫智謀。也就是想一些辦法來,來把某件事做成功。

軍事家和戰略家、戰術家有什麼差別,在古代是怎麼稱呼的

(軍隊中的謀士,圖取其意)

最早的戰争,是沒有謀士這個說法的。在經曆了春秋戰國,尤其是兵家和縱橫家廣泛出現以後,“謀士”群體,在戰争中就漸漸地獨立了出來。他們和武将相對而存在,成為一個軍隊中兩大重要的群體。

比如在楚漢戰争中,張良、陳平、郦食其這些人,就是劉邦的幾個重要謀士。而曹參、周勃、灌嬰,又是劉邦的重要武将。不過,謀士和武将也不會絕對分開,比如韓信這樣的人,既是謀士,同時又是武将,而且兩方面都非常傑出。那麼,軍事家和戰略家、戰術家又有什麼差別呢?

其實,這是一個有着包含關系的概念。軍事家是個大概念,戰略家、戰術家是個小概念。

軍事家和戰略家、戰術家有什麼差別,在古代是怎麼稱呼的

(楚漢戰争)

軍事家講的,就是對所有那些從事軍事活動的,取得了比較大成就的人的一種稱呼。這樣的人,當然既包括張良、陳平、郦食其這樣的謀士,也包括曹參、周勃、灌嬰這樣的武将,以及韓信這樣的軍事全才。當然了,同時也包括蕭何這些負責後勤保障的人,甚至包括劉邦這樣的軍隊上司者等等。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蕭何這樣的人的後勤保障,劉邦集團就不可能打勝仗。特别是劉邦在打仗的過程中,曾經多次被打得全軍覆滅,都是蕭何重新給他組織兵源,讓他能夠又重頭再來。而劉邦作為整個軍事集團的首領,他對軍事人才的重視和使用,其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說他是軍事家,也說得過去。

戰略家是一個相對來說小一點的概念,也是與戰術家相對存在的一個概念。

所謂戰術,實際上是某一場戰争的具體打法。比如韓信用暗渡陳倉打到關中,用背水一戰拿下趙國等等。這就是一種實際戰術使用。在實際戰争中,戰術使用得好,一般都被稱為戰術家。當然了,有時候也用軍事家這個大概念來統稱。

戰略家雖然是與戰術家相對的一個概念。但是,戰略家卻是非常重要的一類人,也是一個軍事集團中最核心的一類人。一個軍事集團能不能最終取得勝利,戰略家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集團中沒有好的戰略家,就算有一大幫猛将,這個集團也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

軍事家和戰略家、戰術家有什麼差別,在古代是怎麼稱呼的

(劉邦和項羽)

劉邦集團和項羽集團最重要的差別,就是項羽集團雖然戰将如雲,但是并沒有一個好的戰略家,就算範增也不算真正的戰略家,他并沒有給項羽做過很好的戰略規劃,而且最終項羽還把他給攆走了。劉邦集團不一樣,劉邦集團三個重要的謀士張良、陳平、郦食其。其中陳平可以稱得上是戰術家,他一生有六大奇謀,這六大奇謀都是一些具體的實操案例,效果都非常好,也展現了陳平這個戰術家具有極強的臨場應變能力。郦食其是一個很不成熟的戰略家和戰術家。他一生有兩大戰略戰術操作。一大操作是讓劉邦刻印章發給六國後人,讓六國後人舉兵打項羽,解除項羽對劉邦的圍困。一次是去說服齊王投降劉邦。前一個是戰略規劃,後一個是戰術安排。但是這兩個謀略,都先後被張良和韓信給否定了,而且郦食其還被齊王烹煮而死。張良則是劉邦一個出色的戰略家,他為劉邦做過很多戰略規劃,正是在張良多次出色的戰略規劃之下,劉邦雖然無數次把軍隊打光了,最終又重整旗鼓強大起來。

劉邦成功後,在評定功臣的時候,把作為戰略家的張良排在第一位,認為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由此可見,戰略家在整個軍隊系統中的重要地位。

當然了,當我們現在提戰略家的時候,已經不是隻講軍事,在各個層面謀篇布局的時候,都會說戰略家這個概念。這樣一來,戰略家就有了轉喻義,把這個範圍擴得很大,軍事家已經涵蓋不了戰略家了。

(參考資料:《史記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