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計算MSP行業調研報告1. 概述2. 市場規模3.市場競争4.發展趨勢推薦延伸閱讀

1. 概述

1.1 背景和概念

企業上雲是目前的大勢所趨,但企業上雲并非坦途。随着業務、資料等向雲端遷移,企業在上雲過程中會各種複雜的問題,比如平台選擇、系統遷移、多雲管理、應用優化以及成本核算和安全管理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專業的團隊來指導,是以誕生了雲MSP。

雲MSP即雲管理服務提供商(Cloud 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通常是指對接一家或者多家公有雲服務廠商,為企業提供上雲、開發、遷移、代管、運維等專業服務。

對于MSP而言,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Gartner在2019年初釋出了第一版公有雲MSP的魔力象限,重新定義了MSP應該具有的能力:

MSP應該在超大規模IaaS提供商方面擁有深厚的技術專長,擁有功能強大的雲管理平台(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CMP),盡可能利用自動化的托管服務,能夠傳遞針對雲優化的解決方案。不管客戶在部署新的雲原生應用程式,還是從現有的傳統資料中心遷移原有的工作負載。

簡言之,根據Gartner的定義,MSP應該具備三大能力:CMP(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雲管理平台)、托管服務以及專業服務(咨詢和實施)

1.1.1 CMP

從宏觀看,CMP屬于MSP服務中的一個環節,是企業上雲後管理雲、虛拟化和各種雲化資源的軟體,使企業得以更靈活地在不同的雲間排程和管理工作負載。MSP可以選擇自研或者外購CMP。

在2020年Gartner CMP魔力象限中,定義了CMP涉及的八項功能,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成本管理和安全。完整的8個功能分别是:調配和編排、服務請求、庫存和分類、監控和分析、成本管理和工作負載優化、雲遷移備份和災難恢複、安全性合規性和身份管理、打包及傳遞。

CMP在基礎雲服務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具有較好的産品延展性。一方面,它針對各級各類雲産品進行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在CMP的基礎之上,廠商可以建構統一的PaaS平台,上面可以嫁接Devops、微服務等。

雲計算MSP行業調研報告1. 概述2. 市場規模3.市場競争4.發展趨勢推薦延伸閱讀

1.1.2 托管服務

監控、運維、IT服務管理、持續優化、安全等

1.1.3 專業服務

主要包括咨詢、遷移、實施等。為企業客戶提供系統和軟體的計劃、設計、建設、遷移、部署的咨詢服務

1.2 MSP解決痛點

從客戶需求而言

新型雲MSP的概念來自于客戶需求,因為公有雲的服務多種多樣,各家各不相同,是以客戶希望能夠從第三方得到雲IaaS實施層面的幫助,由此形成了專業服務提供商組成的生态系統,在公共雲IaaS解決方案上面提供服務

雲管理服務提供商(簡稱雲MSP)全面承辦具有雲化需求的企事業機關的上雲及後續雲管理業務,可靠的雲MSP可以幫助企事業機關客戶順利完成數字化轉型,高效開展雲業務,實作跨平台管理

從雲本身而言

雲環境的複雜性要求雲MSP這樣的服務供應商全程參與上雲過程,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專業運維服務(包括咨詢、規劃、遷移、部署、監控等)。對于中大型企業而言,标準化的SaaS服務并不難解決其全部需求,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專業的第三方MSP服務商幫助它們實作傳統架構的雲化轉型,同時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各類雲上解決方案ISV服務。

2. 市場規模

部分圖檔由于連結原因無法展示,正在修改中

3.市場競争

3.1 全球市場概覽

Gartner釋出了2020年全球公有雲基礎設施專業和托管服務魔力象限。報告研究了20家領先的公有雲托管服務提供商(MSP),包括:埃森哲,Atos,Bespin Global,凱捷,世紀互聯,Cognizant,德勤,DXC Technology,富士通,HCL Technologies,Infosys,Logicworks,Nordcloud,NTT DATA,Progressive Infotech, Rackspace,Smartronix,Taos,塔塔咨詢服務公司和Wipro

雲計算MSP行業調研報告1. 概述2. 市場規模3.市場競争4.發展趨勢推薦延伸閱讀

3.1.1 上司者象限

德勤(Deloitte)于2017年開始通過收購提供公有雲托管服務。該供應商非常重視将網絡安全內建到其基礎MSP産品中,其雲管理平台OpenCloud可幫助提供全面的服務

印度供應商Wipro緻力于提供創新的雲解決方案,與超大規模雲供應商共同資助實驗室開發新的行業解決方案;

埃森哲是公有雲管理服務的先驅者之一,其客戶群正在持續增長,通過收購Cirruseo,埃森哲增強了谷歌雲計算能力;

凱捷(Capgemini)最近的戰略是投資工具和知識産權,為全球客戶環境提供更好的管理和營運支援;

作為一家專注于大型企業的供應商,Cognizant提供第三方雲管理和IT現代化功能;

Rackspace在2019年收購了Onica,這讓它在客戶基礎中獲得了一個重要的立足點;

塔塔咨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一直在大舉投資,教育訓練其員工使用領先的公共雲平台,這表明該供應商正在考慮超出目前MSP需求的雲部署;

Logicworks隻為AWS和Microsoft Azure提供服務,但與魔力象限中的其他供應商不同,它隻專注于雲托管服務;

Smartronix是優先考慮安全和法規遵從性的組織的首選,它在管理公共雲資源方面具有豐富的曆史,并具有很高的客戶滿意度;

Bespin Global為五家超大規模提供商提供了托管服務,在幫助大型企業滿足靈活和應用需求方面表現出越來越強的能力。

3.1.2 挑戰者和遠見者象限

盡管Nordcloud主要專注于歐洲市場,但它在全球市場仍在繼續增長;

DXC技術具有強大的遷移功能,并且在傳統的應用程式方面有更多經驗,但其公共雲服務不如其他提供商那麼廣泛;

日本供應商NTT DATA于今年1月完成了對Flux7的收購,盡管Gartner指出,與業界龍頭企業相比,它缺乏出色的創新能力,但該公司仍提供了大量的MSP用例

HCL Technologies功能強大且豐富,将吸引采用雲戰略的企業。

3.1.3 其他象限

Taos是一家小型供應商,僅在北美有銷售業務,但它在提供高定制的專業和托管雲服務方面擁有一定的背景;

Progressive Infotech為不同地區提供了不同的支援;

Infosys不像其他供應商那樣專注于基本的托管雲服務,它主要與AWS和Azure打交道,但是該公司正在建構大型、複雜的可視化專業技術。

日本供應商富士通(Fujitsu)擁有廣泛的IT産品組合,自2018年以來已擴大了MSP産品的規模,但在其管理的雲業務上沒有投入太多資金;

Atos收購了專注于谷歌雲的管理服務提供商Maven Wave,進而加強了它與谷歌雲的合作關系,即使該公司仍未成為經過認證的谷歌雲MSP;

CenturyLink大力支援以網絡為中心的混合雲解決方案,在2016年和2017年進行了重大收購,但其在托管雲服務業務方面規模相對較小。

3.2 國内市場概覽

競争格局來看,國内雲管理服務市場集中度較低,各統計機構口徑也不盡相同

IDC:

雲計算MSP行業調研報告1. 概述2. 市場規模3.市場競争4.發展趨勢推薦延伸閱讀

但總體來看,國内MSP頭部廠商基本固定,以神州數位、中軟國際、埃森哲、數夢工場等為代表。并且新興廠商及傳統IT分銷商、系統內建商、軟體開發商、咨詢服務商悉數入場,排名前8位的公司占據了30%左右的市場佔有率

3.2.1 MSP廠商類别

具體看,國内的MSP可以分為幾個主要“派别”:IT內建商/分銷商、IDC、大廠“外援”、創業公司、方案商以及IT咨詢公司等

  • IT分銷商/內建商由于管道廣、IT營運管理能力強,在客戶上雲的過程中,也順勢向雲MSP轉型。傳統ICT生産商、分銷商成立早,資金實力雄厚,在業内有深厚的口碑和客戶積累,有助于雲托管業務迅速拓展。神州數位、安暢網絡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分銷商、內建商轉雲MSP。2017年,神州數位收購多雲管理平台雲角,也顯示了神州數位向雲MSP進軍的決心。
  • 像萬國資料、鵬博士這樣的IDC服務商也在涉及MSP業務,通常它們會具備多個雲的銷售許可。如果IDC服務商的既有客戶有上雲需求,可以直接給到客戶折扣價格的雲資源,也可以合作雲主機托管、雲主機售賣等業務。
  • 大廠”外援“:很多MSP都帶着大廠的“基因",業務上也有不同程度的綁定。如數夢工場、駐雲科技和阿裡雲有着很深入的聯系。市占率較高的數夢工場在政企領域和阿裡雲有着諸多合作,作為”外援“的角色為公有雲廠商完成更多對客戶的貼身服務。
  • 創業公司:專注于做MSP,獨立研發雲管理平台,為使用者提供專業的MSP服務
  • 方案商:緻力于為企事業機關提供網際網路、系統內建、智能化等領域的解決方案。對客戶具有更深刻的洞察,并有更強的問題解決能力。代表公司太極、東華軟體、中軟國際等
  • IT咨詢公司中,埃森哲、凱捷等公司是典型代表。随着傳統IT架構向雲架構變遷,自然而然業務延伸到MSP領域,對客戶需求點了解深刻,咨詢經驗豐富。

3.3 主要競對分析

3.3.1 IT分銷/內建商代表:神州數位

關鍵詞:多雲管理、雲舶、團隊建設、資源彙聚

産品大圖

雲計算MSP行業調研報告1. 概述2. 市場規模3.市場競争4.發展趨勢推薦延伸閱讀

(白色背景有些字顯示不全,可調成黑色背景,或者在浏覽器中檢視)

多雲管理

首先,從定位看,神州數位雲MSP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能夠支援多雲管理,而不僅僅“捆綁”于某個單一的雲平台之上。這種“多雲”的能力不僅展現為可以為客戶同時提供跨多個雲平台的資源及服務,也可以展現在MSP服務的日常營運上。好處在于結合多個雲廠商的優勢産品,提供成本效益更高的産品組合。并且,多雲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單個雲廠商當機帶來的可用性風險,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神州數位雲MSP業務的初衷,就是不會特别偏向或者隻做某個單一的雲,特别是在中國市場,我們希望能夠對所有的雲進行統一管理,是以不管是我們的CMP雲管平台的設計和産品,以及相關的解決和服務,都是要盡可能做到‘相容’市場上所有的雲。”

雲舶CMP平台

其次,從技術看,神州數位雲MSP業務打造了一套強大的專業化的工具,即自研的CMP平台——雲舶。這個平台不僅能夠支援多雲,還能為客戶提供監控分析、資料采集等服務,當客戶的雲資源用量不足時,神州數位的團隊還可以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給出合理的雲資源使用建議,幫助客戶實作雲資源的最優調配。

找到了雲舶的産品文檔,詳情可見pdf附件

團隊建設

第三,從團隊看,神州數位雲MSP業務建立了一支業内最為強大的團隊。目前,神州數位已經有幾百名雲相關的技術人員,他們具備Red Hat、AWS、阿裡雲、微軟、華為等專業工程師認證,且很多是經過“多雲認證”的。俞小冬表示, “多雲認證”,已經成為神州數位技術人員的“必備技能”之一。

資源彙聚

最後,從資源看,神州數位的強大資源彙聚能力一直是毋庸置疑的。如今,神州數位已建構起覆寫120餘種主流雲應用SaaS資源、600餘家雲生态合作夥伴資源的雲資源池,建立起從雲到端的、完善的技術研發、方案服務能力。這些資源和服務能力,正在成為神州數位全棧式雲服務能力的重要一環——讓神州數位可以真正基于客戶的需求和業務場景,提供一站式的全套服務,充分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從資源層來看,神州數位目前已構築起全面覆寫阿裡雲、AWS、Azure、華為雲、中國移動雲、京東智聯雲、騰訊雲等七大公有雲的能力,擁有從雲到端的、完善的技術研發、方案服務能力。這讓神州數位可以真正基于客戶的需求和業務場景,實作雲資源的最優化選擇及利用。具體而言,神州數位不僅能夠為客戶同時提供跨多個雲平台的資源及服務,也可以充分利用多朵雲資源,進行雲管服務的日常營運。比如,為客戶基于某朵雲進行資源部署,而将其監測和運維工具置于另外一朵雲上,以此提高系統的災備能力。一旦雲資源系統出現問題,其監測和運維工具仍可以繼續在另一朵雲上正常運作,第一時間針對問題發出預警,并提醒工程師快速處理。

以神州數位為例,IT分銷商轉型雲MSP無疑對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增長有着巨大的帶動作用。根據公司2019年的年報顯示,雲計算及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業務毛利在18%,公司的雲管理服務收入為1.89億元,同比增長257.49%,毛利率在雲轉售業務收入12.53億元,同比增長174.89%,是神州數位增速最快的兩個業務闆塊。另一方面,神州數位的傳統IT的營收規模在837億之多,但是增速在4.9%左右,毛利也隻有3.64%。

3.3.2 IDC服務商代表:萬國資料

IDC服務商憑借自身在資料中心建設和營運方面的技術積累,向雲管理服務轉型

  • 資料中心:為客戶提供高度安全、可靠和容錯的資料中心環境,可以保證安全存放他們的伺服器和相關IT裝置。我們的核心托管服務主要包括提供重要裝置的廠房資源、客戶所需的電力、機架和制冷裝置。
  • 托管管理服務:托管管理服務包括多種增值服務,涵蓋資料中心IT價值鍊的每一環。我們全面的托管管理服務包括業務連續性和災難恢複解決方案、網絡管理服務、資料存儲服務、系統安全服務、作業系統服務、資料庫服務和伺服器中間件服務。
  • CloudMiX:CMP平台,幫助企業客戶管理混合雲。CloudMiX TM平台管理界面,可讓企業內建和控制混合雲計算環境的所有方面,涵蓋他們的私有伺服器和一家或多家公有雲服務提供商

3.3.3 大廠“外援”代表:數夢工場

數夢工場(阿裡系)

數夢工場:數夢工場創立于2015年3月,由阿裡巴巴集團、銀杏谷資本和光大實業資本等投資,定位于新型網際網路平台開發和服務。公司在資料資源資産化、資料資産服務化、資料服務價值化過程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并加持行業專家經驗,實作過程智能和結果智能,提供在政務、城市、産業網際網路領域全棧資料智能産品、解決方案和服務。2017年6月,數夢工場獲A輪融資,獲得阿裡巴巴集團、銀杏谷資本和光大實業資本等投資,估值10億美元。而在2019年9月完成B輪融資後,公司估值達15億美元。
雲計算MSP行業調研報告1. 概述2. 市場規模3.市場競争4.發展趨勢推薦延伸閱讀
  • 深度融合阿裡雲:全面滿足阿裡雲官網推薦的6種混合雲架構的能力(本地業務,雲上彈性;雲上雲下,多地互通;應用雲上,資料庫雲下;雲下資料,雲上備份;混合雲大資料分析;混合雲容器編排),建構真正All in one的一站式混合雲解決方案。
  • 混合雲解決方案:打造出貫通公共雲和專有雲的解決方案。從業務視角出發,提供基礎架構層、資料服務層、應用層、安全能力等多層次的跨雲混合。資料服務混合、應用混合和安全能力混合補齊了業界常見的基礎架構混合雲方案的短闆,為使用者業務提供全棧混合雲能力。
  • 政務雲:提供網際網路+政務解決方案,為政務行業提供完整的IaaS、PaaS、DaaS專有化平台,為浙江省、江蘇省、廣東省政府提供了政務雲服務

3.3.4 方案商代表:中軟國際

關鍵詞:華為、CloudEasy、雲教育訓練

  • CloudEasy:提供的雲服務稱為CloudEasy,深入剖析業務需求,為企業提供雲管理服務、雲教育訓練、雲解決方案等,助力企業實作數字化轉型。雲管理服務為企業提供以雲遷移、雲監控運維等為主的一站式上雲服務
  • 背靠華為:中軟國際是華為雲首個同舟共濟夥伴,擁有華為雲CSSP夥伴認證,同時是華為雲市場嚴選商品提供商。
  • 雲教育訓練:通過定制化課程,培養雲計算人才。提供教育訓練體系設計、雲教育訓練課程、教育訓練課程定制服務、認證規劃與設計服務和認證考題定制服務等

3.3.5 創業公司代表:貝斯平(Bespin Global)、安暢網絡

貝斯平

成立于2016年,時間不長,但成長飛快,已經進入Gartner MSP魔力象限上司者象限

BespinGlobal成立于2015年,并于2017年進入Gartner雲管理服務商魔力象限。從産品服務特色來看,BespinGlobal可以提供客戶所需的SLA,并為客戶達到99.99%的可用性。此外,公司依靠自主研發的BSP自動化雲管理軟體來為企業提供咨詢、遷移、定制研發三方面服務。BespinGlobal于2016年進入中國市場,其在全球擁有260多家企業客戶中中國客戶就占近100個。BespinGlobal較早組建了中國區團隊,并引進了君聯資本這一本土資本來加速本土化程序。其在2017年獲得的1億元A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AltosVenturres等其他三家機構跟投;第二輪是由新科電信聯體(STT)領投的1.7億元融資。其在2017年總計獲得超過2.7億元融資金額,收入增長13倍。
服務主要包括7個方面

1)雲遷移,根據他們的經驗和專業技術以及方法論,為客戶提供最為系統,安全、穩定的雲遷移服務;

2)雲優化,通過定義客戶上雲目标,服務範圍和标準來建立IT管理的詳細規則和流程(如使用者角色和使用者通路權限);

3)雲安全,通過雲防火牆,資料加密,使用者通路控制和端點安全等服務,建構了一個全面的安全系統;

4)混合雲搭建,混合式架構不僅可以降低初始部署成本,還可以內建營運管理,并確定更高效的營運;

5)DevOps環境設計,依據專業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和對DevOps的深刻了解,為客戶定制DevOps環境。

6)大資料,Bespin Global的專家為客戶找到對業務影響最有效的資料實踐;

7)SAP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SAP系統上雲服務,簡化企業管理,高效營運,打造最佳雲端解決方案。

CMP平台:OpsNow

OpsNow可以通過統一的平台來管理IDC以及其他多雲平台資源,如AWS、Azure、阿裡雲、華為雲、騰訊雲等,幫助企業客戶在多雲的環境下,将原本分散且實時變動的資源聚合管理,清晰地展示資源的詳情和費用,輕松管理在多雲環境中運作的應用和資源。

安暢網絡

2017年起開始轉型雲MSP服務商,與阿裡雲、騰訊雲、華為雲、AWS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啟動CloudLink網絡建設。2019年7月參與信通院主導的首個雲MSP國家标準制定。企業級客戶超2000家,雲管理平台覆寫功能100+。公司目前實作了雲MSP領域全棧技術覆寫,累積300多項認證。2019年3月釋出新版CMPT多雲管理平台與工具,其中工具數量30+,平台覆寫功能100+。目前公司服務人員總數已經超過500人,服務客戶超過2000家。
  • 雲管理平台和工具(CMPT):面向多雲/混合IT環境的下一代雲管理平台和工具集,包含CMDB、智能監控、費用分析、堡壘機、作業編排、流程審批、服務目錄、組織權限。
  • 雲連接配接能力:擁有一張橫跨多個公有雲和幾十個IDC之間的雲聯網(CloudLink),為客戶建構雲連接配接。
  • 雲原生技術服務能力:提供DevOps、微服務、容器管理相關服務和解決方案。

3.3.6 IT咨詢公司代表:埃森哲、德勤等

提供專業服務的服務商是非常重要的一類MSP,像埃森哲(Accenture)、

德勤

(Deloitte)等咨詢公司屬于該領域有代表性的玩家,主要提供以人為主的服務。

(時間有限,咨詢公司方面沒有找到太多資料。如需詳細了解,在V2.0中做展開)

4.發展趨勢

4.1内涵外延變化:多雲管理

企業IT架構日益複雜化,多雲戰略已經是當下大多數上雲企業的選擇。2020年Flexera的雲狀态報告顯示,93%的企業在IT架構上選擇多雲戰略,其中87%的企業選擇混合雲,6%的企業選擇多個公有雲。報告還顯示,企業平均會使用2.2個公有雲+2.2個私有雲

從主要圍繞公有雲的單一雲管服務到覆寫多雲的雲化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性服務,是以MSP要為使用者提供多雲管理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

4.2 技術戰略的變化:MSP與CMP融合

  • CMP為MSP提供技術支援和保障:從單一IT環境“基礎技術”到混合IT環境“複雜技術”,雲管理服務背後需要更強大的管理平台提供有效支撐(多雲管理、IOT管理、容器管理等),需要CMP為MSP提供技術支援和保障。
  • MSP和CMP正朝着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作為多雲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客戶不僅需要監控、管理基礎設施的情況,還需要在未來混合雲的長期狀态下,以線上化的方式來采購自己的私有雲和公有雲資源。而在CMP等産品基礎上,再建構交易平台,并提供服務,一方面可以相較傳統的IT廠商做出差異化,另一方面也能夠快速增加營收規模。
  • 技術壁壘加厚:國内的MSP和CMP在技術和服務的壁壘将會逐漸加厚,互相之間很難替代,未來則更有可能呈現融合的态勢。由于國内外的雲計算發展已經有着明顯的差異,是以國外廠商的産品和服務很難滿足大部分國内企業的需求,在多雲管理的賽道中,也會出現一些不錯的本土廠商。
  • 自動化需求:MSP期望利用自動化作為規模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随着較小的提供商的成長,他們将需要成熟的流程來滿足行業的需求。其中計費是自動化可以直接影響MSP的重點領域之一。應當通過建立合理的流程,利用自動化并利用軟體合作夥伴作為規模催化劑來為長期成功做準備。

附:CMP發展現狀

随着雲服務的不斷成熟,像CMP、超融合、CDN已經屬于傳統IaaS層面的一部分。CMP則是在基礎雲服務中承上啟下的位置,具有較好的産品延展性。一方面,它針對各級各類雲産品進行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在CMP的基礎之上,廠商可以建構統一的PaaS平台,上面可以嫁接Devops、微服務等。

根據Gartner的報告,CMP市場是雲管理平台和工具(CMPT)市場的一部分。CMPT市場在2019年将超過10億美元,并在2022年之前将繼續以20%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相比之下,CMP市場估計約為3億美元,與較大的CMPT市場相比,增長率較低。在歐美等一些更成熟市場,CMP廠商的年營收在1000到2000萬美元之間。

雲計算MSP行業調研報告1. 概述2. 市場規模3.市場競争4.發展趨勢推薦延伸閱讀

在國内,獨立的第三方的CMP作為純軟體,受到中國企業對軟體的服務意願的影響,導緻企業級軟體的客單價和ROI很難在短期内提高。像飛緻雲、博雲等廠商,在CMP産品部分的整體年營收規模也隻有5000萬人民币左右,骞雲科技的營收也接近這個規模。

在國内,該市場也處在成長期的早期,根據IDC的報告顯示,2019年雲管理平台和工具(CMPT)市場規模達1.51億美元(10億人民币),同比增長44.2%。未來三年的增速将保持在30%左右。

信天創投的合夥人蔣宇捷認為,國内CMP的發展仍處于1.0的早期階段,更多是在滿足傳統運維管理的需求、打造标準化産品和平台的過程。未來,CMP的方向有兩個:一是智能化,包括智能化跨雲排程資源、智能路由、智能資料分析等;二是實作更多PaaS甚至SaaS層功能的整合,例如引入分布式處理引擎、消息流引擎、監控服務等等。但是CMP是否能實作更多功能,會受限于國内雲廠商API的開放情況。

4.3 客戶方變化:客戶主體向傳統行業過渡,新需求不斷出現

  • 從客戶主體來看,網際網路公司客戶基本完成上雲,目前正在客戶構成正在從“網際網路+”行業到“傳統行業” 的轉變過程中。據機構測算,政府、金融、制造和零售行業占據市場七成
  • 客戶需求不斷變化:随着物聯網和5G等技術的出現,更多的行業變革即将出現。這是增加收入的絕好機會,但前提是MSP必須具備可以快速有效地轉變行業新方向的系統。

4.4 MSP廠商變化:持續行業整合

  • MSP行業的整合有所增加:大型MSP将尋求通過吸收較小的組織來擴大其覆寫範圍。供應商将尋求在一個平台下提供更多服務,将其服務擴充到新的垂直行業和更大的企業客戶。此外,業内以外的許多投資者也希望大放異彩。市場規模的穩定增長,有利的利潤率和明顯的擴充能力是為這一新興領域吸引新資金的積極因素。
  • 投資增加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些投資将使MSP能夠擴充其技術産品,銷售能力和營銷能力。但是規模帶來了一系列挑戰。随着MSP的成熟,他們将需要繼續更新其産品,以跟上客戶需求和行業标準,不斷提升效率和完善自動化的流程,否則可能無法在市場競争中生存  

  

推薦延伸閱讀

MSP行業分析-36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