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叫黃巾軍

東漢中後期,朝政完全被以張讓和趙忠等十個太監操縱着,曆史上稱這些人為十常侍,他們到處收斂錢财,殘害忠臣,使得朝政非常腐敗,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出現了一些對他們不滿的官員,如窦武,陳蕃等人,他們要求除掉這些禍國殃民的太監,但是沒有成功,他們也被殺害了。

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叫黃巾軍

當時有個官員叫做張儉,非常廉潔剛直,而皇上此時要大赦天下,此時在朝裡面最有權勢的太監張讓的哥哥張成得知了這個消息,就故意殺人,被張儉抓住了,張儉說張成明知道大赦天下故而犯法,于是不顧張讓的地位還是處死了張成,張讓聽說了這件事後,就派人抓拿張儉,老百姓知道張儉是好人,于是冒着被殺的危險(當時規定私藏張儉的也要處死)還是到處保護着張儉,使得最終張儉逃出了魔掌。  這些太監見很多人反對他們,于是乎就發動了兩次黨锢事件,使得很多仗義執言的正人君子被抓後遭到殺害,其中著名的有範滂,據說他進入監獄後連累了八十歲的母親,為此十分傷心,母親卻勸他說這正是死得其所,最後母子都被殺害了。  當時有個文人,叫做趙壹,對此十分不滿,寫下了著名的雜文《刺世疾邪賦》,把心中的不滿都直接寫了出來,可謂脍炙人口,流傳到了後世,是相當有影響力的。  而當時的君王漢桓帝和漢靈帝對這些卻聽之任之,等他們死了後駐紮在甘肅一代的軍閥董卓進入了洛陽,而那些太監也最終被殺光了,很多人因為沒有胡子也被殺了,張讓等十個罪大惡極的太監都跳黃河死了,也算罪有應得。

同時也爆發了大型農民起義,是由張角,張梁和張寶兄弟三人創立的太平道,他們于公元184年起義,稱之為黃巾軍起義,口号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當年鏖戰急。據《後漢書》記載,公孫瓒是漢朝的前将軍,酷愛白馬,有一隊全白色戰馬組成的精銳騎兵,稱作“白馬義從”,他在塞外作戰中以勇猛豪邁成名,匈奴呼其為“白馬将軍”。 相傳,當時黃巾軍撤到南岸後嚴陣以待,與公孫瓒的官軍隔水對峙。北岸的“白馬将軍”試圖一鼓作氣殺過來,怎奈戰馬畏懼血水腥風,隻顧低下頭一路向東啃食荒草,東邊卻是般河上叫“白鹿淵”的寬闊水域,他們隻好罷兵而去了。至今民間戲谑其為“白馬東啃”,意為吃貨、慫包!

雖然後來因為張角在九個月後不幸去世,而餘下的黃巾軍則在張梁和張寶率領下繼續鬥争,一直延續了三十餘年,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促進了曆史向前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