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使用ESC學習Linux等體驗| 在Linux中叫做管道符 A|B

本人作為一個學生黨,目前正在學習叢集化相關的技術,而Linux就是第一步,但是學習Linux就需要一個虛拟機,本人覺得使用Vwarm過于麻煩,于是就想在阿裡雲購買一台伺服器進行學習。但是偶然看到了阿裡雲的學生計劃,于是就參與了進來,真的是非常人性化,雖然機子的性能不是很好,但是對于初學者來說,真的是十分劃算了。為了續領接下來兩個月,需要寫兩遍部落格。本次就分享我學習Linux的學習筆記中的一部分!

奇怪的是這個指派markdown文檔居然沒有用!!

常用指令

-a 參數:all,檢視全部的檔案,包括隐藏檔案

-l 參數:列出所有的檔案,包含檔案的屬性和權限,沒有隐藏檔案

  • ls: 列出目錄
  • cd:切換目錄
  • pwd:顯示目前的目錄
  • mkdir:建立一個新的目錄
  • mkdir -p:遞歸建立目錄
  • rmdir:删除一個空的目錄
  • rmdir -p:删除層級目錄
  • cp: 複制檔案或目錄
  • rm: 移除檔案或目錄
    • rm -f 忽略不存在的檔案,不會出現警告,強制删除!
    • rm -r 遞歸删除目錄
    • rm -i 互動,删除詢問是否删除
    • rm -rf 系統中所有檔案就被删除了,删庫跑路。
  • mv: 移動檔案與目錄,或修改檔案與目錄的名稱
    • -f 牆紙
    • -u 隻替換已經更新過的檔案

1、chgrp:更改檔案屬組

chgrp [-R] 屬組名 檔案名           

-R:遞歸更改檔案屬組,就是在更改某個目錄檔案的屬組時,如果加上-R的參數,那麼該目錄下的所有檔案的屬組都會更改。

硬連接配接

A---B,假設B是A的硬連結,那麼他們兩個指向了同一個檔案,允許一個檔案擁有多個路徑,用可以通過這種機制建立硬連結到一些重要檔案上,防止誤删!

硬連接配接指通過索引節點來進行連接配接。在 Linux 的檔案系統中,儲存在磁盤分區中的檔案不管是什麼類型都給它配置設定一個編号,稱為索引節點号(Inode Index)。在 Linux 中,多個檔案名指向同一索引節點是存在的。比如:A 是 B 的硬連結(A 和 B 都是檔案名),則 A 的目錄項中的 inode 節點号與 B 的目錄項中的 inode 節點号相同,即一個 inode 節點對應兩個不同的檔案名,兩個檔案名指向同一個檔案,A 和 B 對檔案系統來說是完全平等的。删除其中任何一個都不會影響另外一個的通路。

硬連接配接的作用是允許一個檔案擁有多個有效路徑名,這樣使用者就可以建立硬連接配接到重要檔案,以防止“誤删”的功能。其原因如上所述,因為對應該目錄的索引節點有一個以上的連接配接。隻删除一個連接配接并不影響索引節點本身和其它的連接配接,隻有當最後一個連接配接被删除後,檔案的資料塊及目錄的連接配接才會被釋放。也就是說,檔案真正删除的條件是與之相關的所有硬連接配接檔案均被删除。

軟連接配接

類似Windows下的快捷方式,删除了源檔案,快捷方式就通路不了了

另外一種連接配接稱之為符号連接配接(Symbolic Link),也叫軟連接配接。軟連結檔案有類似于 Windows 的快捷方式。它實際上是一個特殊的檔案。在符号連接配接中,檔案實際上是一個文本檔案,其中包含的有另一檔案的位置資訊。比如:A 是 B 的軟連結(A 和 B 都是檔案名),A 的目錄項中的 inode 節點号與 B 的目錄項中的 inode 節點号不相同,A 和 B 指向的是兩個不同的 inode,繼而指向兩塊不同的資料塊。但是 A 的資料塊中存放的隻是 B 的路徑名(可以根據這個找到 B 的目錄項)。A 和 B 之間是“主從”關系,如果 B 被删除了,A 仍然存在(因為兩個是不同的檔案),但指向的是一個無效的連結。

ps -aux|(檢視所有程序)

| 在Linux中叫做管道符 A|B

grep (查找檔案中符合條件的字元串)

ps -aux|grep

ps -ef|grep #看父程序一般可以通過目錄樹結構來檢視

pstree -pu

-p:顯示父id
-u:顯示使用者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