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低代碼/無代碼領域新發展

“低代碼”是近幾年被炒的很熱的一個概念,與之同樣熱議的還有“無代碼”,作為業内從業者,今年,筆者還注意到一個新概念:輕代碼。那麼針對這三個概念,背後的價值、面向的人群、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低代碼” vs “無代碼”

“低代碼”(Low-Code)這一概念是2014年一家國外的咨詢公司Forrester提出的,被定義為:通過少量的手動編碼以及少量的設定、使用者教育訓練、部署等前期投資就可以快速傳遞業務系統的開發平台。

淺談低代碼/無代碼領域新發展

來源:Forrester report “New Development Platforms Emerge For Customer-Facing Applications”

低代碼平台的出現其核心出發點是為了提升研發人員在2B業務中傳遞項目的效率,其手段是将一些重複使用的子產品封裝成“輪子”進行使用。

那麼什麼是“無代碼”?

2020年6月無代碼開發平台輕流首發《無代碼開發白皮書》,定義了“無代碼開發”——一種無需代碼基礎,适合業務人員、IT開發及其他各類人員使用的數字化開發平台,它可以快速建構應用,并适應企業的各種需求變化,使用者在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内就能完成系統的開發、測試和部署,并能夠随時調整或更新。

淺談低代碼/無代碼領域新發展

無代碼平台的出現是為賦能業務人員直接進行企業管理需求落地而設計的。其手段是将“系統研發”封裝成業務人員能夠了解的自定義配置能力。讓業務人員能夠逃離代碼的“牢籠”直接進行業務系統落地。

是以,從定義就很明顯的看出兩者的差别:目标人群不同。

在艾瑞咨詢今年釋出的《2021年中國企業級無代碼白皮書》中又将“無代碼”和“低代碼”進行了細化,包括傳統開發、輕量級無代碼、企業級無代碼、企業級低代碼的目标客群。​

淺談低代碼/無代碼領域新發展

簡而言之,“低代碼”面向會寫代碼的人,“無代碼”面向不會寫代碼的人。兩者都是對軟體工程的複雜度前置。

但對于無代碼廠商來說,相比“低代碼”,更具挑戰的是,如何将“技術語言”轉化為“業務語言”。是以,當“無代碼”火了,并不意味着專業IT人士将面臨失業,反而無代碼開發對背景程式設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對開發人員來說也是更高的挑戰。

整個業内都将“無代碼”類比成“樂高”積木,可以讓不會寫代碼的人像搭積木一樣搭建應用系統,那如何讓更多人去開發“積木子產品”呢?這就對無代碼平台的開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輕代碼”,讓無代碼「能力開源」?

今年7月6日,“輕流2021無代碼探索者大會”上,無代碼廠商輕流推出了一個新概念——“輕代碼”。

什麼是“輕代碼”?

「輕代碼」是一種「低代碼」賦能「無代碼」的方式,彌補「無代碼」拓展性差、覆寫場景少的問題,在保有「無代碼」靈活、易用、快捷等優點的同時,又能覆寫「低代碼」适用場景,并具備更高拓展性。

打個比方:「無代碼」讓您可以用樂高積木搭建您想要搭建的系統,「輕代碼」能讓您自己用工具做自己想要的積木,并且這個積木做完後,可以選擇讓所有人都能使用。

通過「輕代碼」的方式,将低代碼可以做到的事情,都複用到無代碼裡。

——内容來源:輕流公衆号

淺談低代碼/無代碼領域新發展

來源:輕流

“輕代碼”和“低代碼”的不同點也在于賦能對象的不同。“輕代碼”是在“無代碼”的基礎上更好的賦能業務人員和非開發者的途徑和方法。簡單而言就是輕流通過“輕代碼”的能力讓開發者開發“特殊積木子產品”,并把這些“特殊積木子產品”賦能給業務人員用。

淺談低代碼/無代碼領域新發展
淺談低代碼/無代碼領域新發展

總結

總的來說,不管是“低代碼”、“無代碼”、“輕代碼”,都是時代契機下的技術革新。

這中間至少帶來兩層價值:

價值一:解放研發人員的工具屬性

價值二:賦能業務人員的創造屬性

當技術的門檻降低,讓平台價值最大化仍然要歸于人本身。不管是“低代碼”、“無代碼”、“輕代碼”,都是基于整個社會數字化、企業數字化、個人數字化意識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真正發揮價值的,屆時“人人都是開發者”也将不再是業内的一句口号,而成為一種必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