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ECS使用體驗

我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專業是軟體工程,最近因為參與學校的”雲邊端協同應用設計與DevOps實踐“進階式挑戰性綜合項目。由于老師和阿裡雲方面有企校合作的關系,是以參加”飛天加速計劃”活動,免費領取1台ECS,上課學習使用,部署自己的項目。

我們目前主要是初探DevOps知識技能體系與方法論,通過阿裡雲一系列線上實驗以及DevOps雲效平台,雲開發平台等資源,初步開展DevOps實踐。通過ECS,我們學習了Linux基礎指令,雲伺服器ECS以及容器Docker的基本概念與操作,做了阿裡雲體驗實驗室的

Linux指令入門-檔案與權限

,

Linux指令入門-文本處理 Linux指令入門-系統管理 ECS雲伺服器新手上路

等一系列實驗。在使用雲效DevOps平台部署項目時,我們學習并掌握了DevOps的基本概念和pipeline的核心流程,成功借助雲效平台自建代碼庫并打包封裝部署到自己的雲伺服器上,并可以通過浏覽器或者postman通路。其中,要非常感謝阿裡雲十分詳細的幫助文檔,在我完成課程實驗時給我節省了很多時間,解決了許多問題。接下來将講一講我的具體實踐。

首先,進入雲效工作台,進入代碼管理,建立新的代碼庫。配置好SSH密鑰後通過git指令進行代碼的上傳和下載下傳,将自己的代碼上傳到代碼庫中。然後再代碼庫的左側導航欄點選【流水線】進入到流水線的管理界面,點選【建立流水線】,選擇python自動部署的流水線模闆,建立完成後我們會發現該流水線分為四部分:源,測試環節,建構環節和部署環節。

代碼源

首先需要保證通過倉庫目前的代碼和檔案,可以成功編譯運作程式。對于Python來說,除了必要的源碼,還應包括各種環境配置檔案,例如PIP依賴清單(一般是requirements,txt)。進入流水線編輯頁面,點選添加代碼,選擇Codeup,選擇希望進行部署的代碼倉庫,注意開啟代碼源觸發選項。

測試

在預設的流水線中,測試包括兩個流程:Python代碼掃描與Python單元測試。雲效平台會自動配置好這兩個環節,無需設定。

建構

本環節無需編輯設定,使用雲效平台的預設設定即可。

部署

部署是流水線的最後一步。我們可以部署到自己的阿裡雲雲伺服器上。點選【建立主機組】,選則【阿裡雲ECS】,添加成功後可以在雲效的主機清單中看到主機,點選【下一步】,輸入主機組的名稱,選擇為“日常環境”并點選儲存。接下來編輯部署腳本,編輯好後點選右上角的【儲存并運作】啟動流水線。這是可以點選各個環節詳情檢視運作日志。

在這學期的實踐中,通過雲伺服器我學習到了很多新的知識,也非常感謝阿裡雲開展的飛天加速計劃,下學期我們将繼續以輕量級雲邊端基礎設施中面向頂層業務的使用者管理服務,以及面向底層控制裝置的心跳管理服務為抓手,在這學期的基礎上,開展面向課題目标的微服務DevOps開發和CI/CD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