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後,為了減輕皇帝工作壓力增設了什麼呢?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在早期明朝是有宰相的,不過後來朱元璋廢除了宰相,把權力收歸到了自己手裡,但沒有多久朱元璋就被繁重的事務給忙壞了。為了減輕皇帝的工作壓力,一個幫助皇帝的“助手”機構——内閣應運而生。

明朝朱元璋時期有四任宰相,分别是徐達、汪廣洋、李善長、胡惟庸。在胡惟庸被處死之後,朱元璋順勢便把宰相給廢了。

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後,為了減輕皇帝工作壓力增設了什麼呢?

可這麼廢了不打緊,工作還得有人做,朱元璋隻能兼顧起來。看似權力得到了集中,但事務可不會因為這樣就減少,朱元璋能力再強,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把自己累個半死。

那麼很多工作完不成是會出問題的,于是朱元璋想了一個辦法,設定了春、夏、秋、冬四輔官,找來四名官員,來輔助自己批閱政務。

在洪武十五年,設定不到兩年的四輔官被廢了,宣告了朱元璋的第一次嘗試的失敗。于是朱元璋模仿宋代的制度,設立了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以後,又增加了文華殿大學士,但他們沒有什麼權力,隻不過是個顧問,這也是内閣的雛形。

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後,為了減輕皇帝工作壓力增設了什麼呢?

明成祖朱棣推翻侄子皇位後,自己做了皇帝。他與自己的父親朱元璋一樣,野心很大,同時具有雄才偉略。

更何況朱棣經常禦駕親征,更沒有時間了,于是他特派解缙、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稱為内閣。

在很長時間裡,内閣仍然隻是皇帝的私人秘書,不是權力機構。不過自從永樂後期開始,形勢有了變化,内閣的權力逐漸擴大,開始兼管六部尚書。

明宣宗在位期間,内閣權力進一步擴大,比如當時的三楊輔政,他們的權力其實和宰相已經沒有什麼大的差别了,隻是名字不同。

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後,為了減輕皇帝工作壓力增設了什麼呢?

尤其是到成化年、弘治之際,内閣在已經成為足以對抗皇權的文官政府代表。嘉靖年間,嚴嵩任武英殿大學士後,他的地位和宰相有什麼差別呢?

而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到了萬曆早期,張居正擔任内閣首輔期間,内閣成為政府運轉的中樞,張居正的實際上已經接近于現代首相的地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