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與人的相處中,一句話,可能會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我記得我剛入職阿裡巴巴第二天,我去請教一位PD同學,關于IoT這個工作的細節,他雖然會和我解釋工作細節,但是一旦我問到某些更深入的細節,他會說,這個不關你的事情,你不要管。雖然我也知道他可能并不是要防備我,不讓我了解其他技術細節,但是這個話聽起來,就是怪怪的。同理,還有一次,是另外一個同學FC,他在和其他部門同學合作的時候,經常有句口頭禅,“這個不是早和你說過了嗎,怎麼還在說這個事情”,雖然他的本意是“這個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不用再花時間讨論”,但是由于他的語氣,用詞,都顯得很不耐煩的樣子。很容易讓其他人覺得這個人很不好接觸。是以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如何避免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的問題。我覺得有幾個步驟是可以遵循的。
第一,平時生活中就要學會幽默感,比如不要老闆着臉,不要老是一本正經,和大家要打成一片,多開開玩笑,或者聊些有趣的話題,一開始就設定了一個幽默“可愛”的人格形象(這個家夥挺逗的)。那以後萬一碰到某些“怪怪”的話,對方也會覺得這是一個平時挺幽默的家夥,應該不是“怪怪”的意思,應該是自己想多了。
第二,多用笑臉回答問題。我覺得很多時候,肢體語言很容易暴露情緒,如果你是一種盛氣淩人的架勢,那就算沒有敵意,也容易讓對方覺得你有敵意,是以最好的方法是,多使用笑臉和别人溝通。這樣就算有些誤解的話,也可以一笑置之。
第三,我覺得是内心充滿友善,如果你内心是友善的,那你的語言和行動自然而然是友善的,我把這條擺在第三,其實反而應該是最重要的,第一和第二條是解決問題的“術”,這一條才是解決問題的“道”,心中充滿友善,别人是可以感覺到的。以前聽說過一個說法,我覺得很有道理。比如你内心對某個人很不喜歡,雖然你從來沒有讓對方直接知道,但是某一天你會突然從其他人口中知道,對方也對你很不喜歡,而且對方也知道你對他很不喜歡。So,生活就是這麼奇妙,和牛頓第三定律一樣,你用力(不友善),你一定會接受到反作用力(不友善)。是以,從現在開始,Nice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