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業洞察 | 沙塵突襲,天空需要一片“雲”

來源 | 阿裡雲研究

編輯 | 阿裡雲研究中心 張楠

行業洞察 | 沙塵突襲,天空需要一片“雲”

編者按:

沙塵暴連日肆虐,智慧環保迫在眉睫。陰霾之下,雲計算“撥塵見雲”,阿裡雲智慧環保解決方案拿出三招錦囊妙計。

行業洞察 | 沙塵突襲,天空需要一片“雲”

導語

晚春初夏,我國北方的屢受沙塵天氣影響,比如昨天的北京,陣風風力達到8級,大部分地區PM10濃度超過500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氣品質陷入嚴重污染水準。

狂風呼嘯,黃沙漫天,一時間讓人失去了時間感和空間感。《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銀翼殺手》等科幻電影的經典鏡頭,乃至清明上河圖,都紛紛被網友拿出來戲仿,玩攝影的朋友更是找到了“大片的感覺”。

行業洞察 | 沙塵突襲,天空需要一片“雲”

圖檔來源:北京晚報微網誌

從沙塵暴、水土流失到霧霾、化工污染,環境問題對生活生産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空氣污染、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源監管,複雜的業務從哪裡“下手”?

環境資料分散、标準不統一、資料共享難,海量的資料如何“智能化”?

“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深入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任務緊,問題多,難度大。是不是許多人的心裡又刮起了陣陣“沙塵”?

不要慌,沒說這事不能解決。陰霾之下,雲計算“撥塵見雲”,阿裡雲智慧環保解決方案拿出三招錦囊妙計。

行業洞察 | 沙塵突襲,天空需要一片“雲”

通過感覺智能、認知智能到決策智能的更新,實作對生态環境綜合治理向精細化、智能化轉型。通過接入大氣、水、污染源、機動車、輻射、視訊監控等感覺資料,形成環境态勢感覺一張網,從源頭實作全面的立體式監管。

■ 感覺智能:機器看城市,語音聽城市,感覺城市的人、事、物、地。

■ 認知智能:多種感覺互相印證,通過時空關聯、因果關聯、溯源分析,加強對現象的了解能力,認知到其背後原因。

■ 決策智能:通過大資料挖掘,為精準執法提供依據,提高執法資源調配的合理性。

行業洞察 | 沙塵突襲,天空需要一片“雲”

資料中台,讓海量資料智能化處理

雲計算對環境資料的處理是真正應用到環保領域的核心技術所在。通過阿裡雲環保資料中台,打通專題、主題、全域三個方面的資料名額,通過對環境資料進行關聯、融合,進而找出新的洞察,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 專題資料:生态環境指數、水質達标庫、空氣優良天數等名額體系。

■ 主題資料:水環境、空氣品質、土壤環境、生态品質等資料。

■ 全域資料:物聯網、業務系統、共享資料等。

行業洞察 | 沙塵突襲,天空需要一片“雲”

環保AI引擎,發掘環境資訊的密碼

憑借雲計算能力、AI算法,以及龐大的資料支撐,環境大腦能夠發現衛星圖像、氣溫、風力、氣壓等各類環境資訊背後的密碼,解鎖各類環境資訊并快速做出決策。

例如,今天的沙塵暴突然來襲,單一的空氣品質資料無法看出問題的實質,但是氣象資料、空氣品質實測資料、衛星資料、交通資料等通過模型融合在一起時,才會發現風沙背後的“黑手”。

行業洞察 | 沙塵突襲,天空需要一片“雲”

目前,阿裡雲在鄭州市上線了環保大資料雲平台。結合現狀需求,建設了生态環境資料資源中心、空氣和水環境決策分析平台、三網融合、污染源智能檔案、危固廢全過程監管系統、視訊事件決策、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生态環境應急指揮平台和生态環境一張圖等内容。在生态環境品質改善和污染防治方面已經初見成效。

行業洞察 | 沙塵突襲,天空需要一片“雲”

結語

近年來,全國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還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

阿裡雲智慧環保解決方案通過整合各部門、各系統、各層級的生态環境資料資源,促進生态環境保護部門業務深度融合、協同共治,推進生态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将技術DNA融入環保事業,讓天更藍、水更清!

TIPS

中央氣象台繼續釋出沙塵暴藍色預警:預計6日20時至7日20時,沙塵将繼續影響13省區市,提示您:

①盡量減少外出;

②開車減速慢行,開啟大燈和霧燈;

③室外活動可用濕毛巾、紗巾保護眼睛和口;

④回房間及時清洗面部;

⑤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