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導語

工業網際網路的四種主流平台商業模式分别為:智能化生産、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如何在這四個大方向下,建構網絡體系、平台體系積極開展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探索和模式創新,形成新模式、新業态,是工業企業、資訊通信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的前進方向,C2M 模式和阿裡巴巴摸索出的 “1+N”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已經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與制造業轉型更新的利器。

C2M 模式

過去十年,數字技術的應用,大都發生在銷售端、營銷端和消費者端。然而随着消費者主權崛起,使用者希望參與到價值創造的全過程,價值再也不是由企業單獨創造。一旦企業将業務聚焦于同客戶的直接互動,所有的商業要素都需要進行大規模重構,以支援按需研發、按需制造、按需供應鍊以及按需營銷,這種模式被稱之為 C2M 模式。

C2M 模式有利于推動消費端資料注入到供給側,幫助制造企業實作以銷定産,同時将阿裡圍繞消費端建立的商業作業系統與數字能力平移給後者,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橫向與縱深發展 , 最終實作消費端數智化與供給端數字化的雙輪驅動,賦能制造企業全面的數字化轉型。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有助工業 APP 的培育與實施

C2M 模式可有效帶動包括下遊零售商、批發商、經銷商到工廠端,再到上遊供應商在内的供應鍊各類主體間的協同,不斷拓展供應鍊資料資源整合、分析與應用能力,并基于供應鍊豐富的場景需求,推動智慧物流、銷售預測、精準營銷、庫存管理、智能排産、裝置 / 産品預測性維護等 SaaS 化、APP 化解決方案的培育與實施,加快推進以資料為驅動的供應鍊資源優化配置。

在應用上,釘釘移動協同平台為新希望、老闆電器、遠大科技、長城汽車等衆多制造企業開發了多款移動應微應用,例如銷售預測系統、MES 系統、裝置管理系統、故障維修系統、工單管理系統,以提升産業鍊上下遊以及組織内部的協同效率。

目前,阿裡工業 APP 市場已對外開發 300 多款工業 APP 應用,覆寫包括供應鍊、裝置管理、排産、供應商管理在内的産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有助資料閉環的打通

C2M 模式可有效帶動供應鍊各類主體接入以及消費端與生産端的資料打通,驅動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及售後的協同效率,以確定企業營運以及價值鍊各主體保持靈活,迅速響應。

例如上汽大通基于混合雲架構搭建的 C2M 協同研發平台可實作汽車全價值鍊數字化線上直聯。目前,上汽 C2B 研發平台已打通完整汽車鍊條,包括車型定義 、設計開發、 汽車驗證、自由選配、使用者定價、回報改進 6 大環節。使用者可以參與上汽大通 D90 多達 60 個節點的開發,包括鑰匙、個性化徽章、娛樂大屏、座椅等多項具體零部件。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推動泛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生态體系建構

以廣東安家樂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為例,加入阿裡天天特賣 C2M 計劃,通過 “廠銷通” 系統接入到阿裡經濟體的整體資源,包括資料資源、金融資源、物流資源與科技資源:

◼ 平台側

通過将 “廠銷通”系統與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對接,客戶可以實時檢視從備料開始到生産結束入庫各環節的進度和資料,實作産銷協同。通過銷量預測,調整備貨結構提高周轉效率。綜合利潤率最高可以提高 60% 以上。

◼ 資料側

“廠銷通”以聚劃算的消費者洞察為基礎,淘系平台的資料資源将被全面導入制造業商家。通過大資料幫助分析電煮鍋的消費情況。從使用者關鍵詞搜尋、同類産品評價等次元,了解消費者對于煎炒功能、不粘塗層以及把手的設計,電源線長度等需求,幫助商家進行更高效的選款、測款、設計和銷售。

◼ 金融側

中小制造企業通過螞蟻金服獲得低折扣小微貸款。螞蟻的網商銀行根據“工廠畫像”訓練的智能貸款模型,可以動态計算借款額度和利率,并自動發放貸款。

◼ 物流側

“廠銷通”系統引入菜鳥網絡的能力,在産業帶集中的地區建産業帶倉,借助數字化技術和優化配送鍊路,為 C2M 工廠提供便宜、可靠的倉儲物流服務。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推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态、新産業

C2M 為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态在制造業的落地創造了更為豐富的應用場景與經濟效益。

中國化工集團打造的行業級化工銷售電商平台,采用企業級網際網路架構,建構一個服務大型石油公司、批發貿易商、加油站、化工生産企業、終端使用者、倉儲物流企業等化工全産業鍊的數字化生态新體系,為全産業鍊客戶及貿易商提供便捷、安全的電子交易服務;阿裡 B2B 工業電商平台 1688通過與供給端以及需求端的資料打通,幫助化工企業巴斯夫實時了解中小手套生産企業的回報,進而反哺新産品的研發。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1+N”模式

随着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進入到深水區,衆多平台紛紛步入到 3.0 階段,工業網際網路新的分工與協同體系的雛形逐漸形成。順應這一趨勢,阿裡摸索出一條“1+N”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模式,既聯合行業龍頭企業、垂直行業服務商,打造一個橫向的、跨平台的基礎能力共享中台,服務 N 個區域級、行業級、企業級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推動數字産業化與産業數字化的雙螺旋發展。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中國的區域經濟、塊狀經濟、多元化的産業結構以及大量産業叢集等特征決定了衆多跨區域、跨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将會長期并存。如果從平台間關系來看平台的發展,可以大緻分為三個階段。

◼ 1.0 階段是平台孤島:

大大小小的平台彼此孤立、互相封閉、自成體系。導緻平台活躍度不高,難以吸引流量。

◼ 2.0 階段是平台互通:

平台間從競争逐漸走向局部的分工協作,在解決方案層面與商業層面形成一定互補,推動平台營運效率與服務能力提升。

◼ 3.0 階段是平台生态:

生态中的每一家平台都需要依賴其它各方來獲得成功。平台間互相依存,組合成共生的工業網際網路生态系統。同時,平台會随着外部環境的變化,重新定義自身能力以及與其它平台的關系,共同進化。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技術共享中台

提供雲計算、雲存儲、IoT、AI、雙中台、安全等平台核心能力。同時,N個前端平台的知識、經驗、服務、最佳實踐可以沉澱到中台,友善抽象成更多通用算法模型、資料模型與機理模型,更好賦能前端業務應用的規模化開發。

資料共享中台

打破平台間資料融通的壁壘,在保障資料安全、可信的前提下,推動資料跨平台開放與共享。資料共享中台定位資料交易廣場,可以接入包括消費資料、電商資料、金融資料、物流資料等第三方資料,同時各個平台也可通過資料廣場彼此開放資料。通過跨産業、跨價值鍊、跨次元的資料交叉,提高平台的資料創新力。

知識共享中台

通過知識共享中台,打破傳統知識傳播、交易的壁壘。N個區域 / 行業平台可以将知識以 SaaS 化、 APP 化的方式進行分發與交易,提升知識的商業變現能力;同時,前端垂直平台依托中台,可引入更多跨界資源、經驗與最佳實踐,将其它平台的知識化為己用,更新、疊代自身平台能力。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生态鍊“點線面體”

地方政府在區域工業網際網路的推進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無論是在政策扶持、企業教育訓練、樹立标杆還是在配套資源、平台營運等方面。如何充分發揮政府力量與市場力量結合的優勢,決定了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可持續性。

區域工業網際網路生态系統

區域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發展的關鍵在于兩個可持續,使用者價值的可持續與成本效率的可持續。打造一個能夠自我造血的區域工業網際網路“生态鍊”是實作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态鍊中的每一方都需要依賴其他各方來獲得成功,并共同推動生态走向繁榮。

區域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作為“面”,可以充分釋放在技術、資源、連結以及營運上的能力,賦能“線” (産業級平台)的增長,并憑借“線”在垂直領域的專業能力,共同服務好“點”(企業級平台)。同時, “線”與“點”的增長也會反哺“面”的不斷擴張,由此形成一個自循環的生态系統。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1+N”模式實踐案例

繼“1+N”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模式推出以來,阿裡相繼在浙江、廣東、重慶、安徽等地落地區域級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成為推動地方數字經濟發展與制造業轉型更新的利器。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 案例 1:浙江 supET 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supET 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由阿裡雲、浙江中控、之江實驗室合作打造。平台落地杭州,輻射整個長三角地區工業企業。

阿裡雲負責平台技術及産品架構,提供領先的雲計算能力、工業大資料模型和算法,以及豐富的生态協同創新模式。浙江中控提供流程制造工業自動化、智能制造的專業技術能力和豐富的工業場景。之江實驗室則是結合其在工業領域的科研能力,為平台提供基礎科研技術支撐。

supET 平台獲選第五屆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領先科技成果,并入選了2019年國家十大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supET 平台圍繞石油化工、汽車制造、電子制造、船舶修造、紡織服裝、工程機械、供應鍊物流等領域,培育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面向毛衫、襪業、軸承、螺杆等塊狀經濟産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圍繞龍頭企業上下遊産業鍊生态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需求,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争力的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目前,supET平台已經建設10個垂直行業級平台,分别覆寫了紡織服裝行業、加工、食品飲料、紡織印染、家電、電子等行業,接入離散工業裝置約14 萬台、流程行業成套裝置 2.5 萬套,提供雲化通用軟體700 多款、高價值工業應用軟體 30 多款,托管工業 APP 400 個,打造近 20 萬人的物聯網開發者社群。

◼ 案例 2:重慶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是由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阿裡雲與重慶市南岸區政府三方共同建立。飛象以工業網際網路為技術核心 , 平台結合生态,提供跨行業跨領域的一站式智能制造解決方案。飛象平台計劃 3 年内接入 100 萬工業裝置,助力重慶 4000 家制造企業實作“智造”。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 案例 3:廣東飛龍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粵港澳大灣區是制造産業叢集的聚集地 , 家居、注塑、模具、燈飾、家電、塑膠制品等産業規模全國居首,其中,中小企業為代表的制造企業占比高達 80% 以上。

阿裡巴巴攜手廣東省政府打造立足廣東,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飛龍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飛龍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融合了阿裡雲計算、智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能力,并集合淘寶天天特賣、天貓、螞蟻金服、釘釘等生态資源,幫助工業企業在雲端建構橫跨供、研、産、銷全鍊路工業大資料平台。

廣東飛龍平台配合廣東省工信廳,對叢集企業“上雲上平台”,在省“上雲上平台”服務券獎補政策中予以優先支援。對運用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實作内外産業協同的标杆企業,在省工信工業網際網路處産業叢集數字化政策資金中予以重點支援。目前,阿裡雲飛龍工業網際網路已經接入 300 家工業軟體服務商和 500 家工業硬體及裝置服務商,借助平台沉澱了 200 多款的工業 SaaS 解決方案,接入超過 300 家标杆示範工廠。

◼ 案例 4:安徽銅陵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銅陵市是中國傳統的老工業城市,工業化率達 60.3%。2018 年,銅陵市政府與阿裡雲公司在“杭州 雲栖大會”上,聯合釋出“銅陵工業大腦”。2019 年,銅陵市政府、阿裡雲、安徽長江大資料科技股份公司以及浩鲸科技在雲栖大會上聯合釋出長江雲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這也是全國首個城市級的工業大腦開放平台。平台建構于阿裡雲飛天雲計算作業系統和工業大腦技術底座之上,采用達摩院資料智能技術,建設“2+3” 工程,即兩個平台(企業服務雲平台、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三個行業雲(有色雲、化工雲、工業園區雲),提供多領域、多場景、多垂直行業的綜合服務。

研究釋出丨犀牛制造獨領風騷的背後是工業網際網路模式創新:C2M和1+N

目前銅陵“工業大腦”的第一批試點示範工作全面鋪開,覆寫有色、化工、鋼鐵、水泥、電力、電子資訊等所有重點行業。項目不僅有工業大資料單個應用項目,提升企業效益,也有企業的整體數字化轉型,建設智能工廠,還有基于大量企業的資料與模型,沉澱共性應用,打造行業級、區域級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在六國化工試點中,利用智能算法模型将磷酸萃取率最高提升 1.2 個百分點,遠超項目預期。粉塵排放量每年将降低 3.12 噸,氨氣排放量降低 28.43 噸。取得環保效益的同時,還為企業帶來上千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 案例 5:浙江藍寶石儀表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藍寶石儀表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于 1994 年,是一家集瓦斯表研發、生産、銷售為一體的現代企業,在國内外瓦斯業具有極高的聲譽及影響力。2018 年,公司與阿裡雲重慶飛象平台共同打造儀表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基于辨別解析對生産制造環節和産品品質進行全生命周期管控。通過工業 IoT 中台完成整個裝置辨別的分發 , 建立嚴格的管控流程,保證隻有合法的服務、合法的裝置、合法的廠商才能分發到合法的辨別。基于裝置辨別分發管理服務,可以提供辨別的注冊和發行能力。通過該注冊發行系統,平台營運者可以有效的管控物聯網裝置的檢測認證、生産、釋出、上線、營運的全生命周期管控。

◼ 案例 6:廣州碳興科技 – 按需定制、協同生産

廣州碳興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個做吉他定制,碳纖維吉他制造的公司,通過研究新材料技術 ( 碳纖維材料技術 ),掌握吉他注塑成型的核心工藝。碳興科技通過接入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連接配接各大注塑工廠。當吉他品牌客戶提出産品需求後,碳興科技的工業設計團隊負責外觀設計、模流分析,和模具設計,并将相關訂單資訊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分派給注塑工廠,同時通過平台了解裝置、材料、模具、生産效能等全方位資訊。根據不同工廠的産能情況,實時“配置設定”訂單,做工序協同。同時這些生産過程的狀态,吉他品牌客戶也可以實時監測,并根據模具上的定位系統,實時檢視模具的位置,防止模具被仿制。這種平台協同生産方式徹底改變了一個勞工一天隻能做 2 把吉他的傳統效率,現在一個勞工一台注塑機,一天可以生産 1000 把吉他。

◼ 案例 7:廣東橫店東磁 - 磁性材料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橫店東磁是全球最大的永磁鐵氧體生産企業和全球最大的軟磁材料制造企業。2019 年年初,東磁選擇與阿裡重慶飛象合作,共同建構磁性材料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平台主要針對磁性材料産業叢集,梳理和建立面向磁性材料行業的統一的物聯标準及業務資料标準。

在一期中,東磁利用阿裡巴巴工業 IoT 技術進行工廠各種裝置資料的采集,在雲端建構工業通用資料中台和業務中台,并利用資料中台對工業大資料進行加工分析,形成算法優化結果,進而通過工業 IoT 技術回報到工廠裝置,優化生産過程。

平台主要由阿裡雲邊緣網關、工業物聯網平台、大資料分析工具以及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多個部分組成。邊緣網關通過 Link IoT Edge 的驅動協定進行裝置的接入,利用流式計算來進行資料的清洗,利用函數計算來整合、處理和上傳資料。采集到邊緣網關的資料,通過安全加密通道,傳輸到工業物聯網平台上,形成磁性行業裝置的資料标準,提升生産管理效能 30% 以上。

在二期規劃中,平台将進一步深化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的能力,拓展包括資料模組化分析、供應鍊等能力,并且将第一期沉澱的通用應用,通過磁性材料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複制到其他工廠和工廠中的房間。通過供應鍊、共享裝置運維等應用,打通企業産業鍊上下遊,形成産業協同。

◼ 案例 8:重慶瑞方渝美 - 汽車壓鑄零配件制造的數字化轉型

座落于重慶市南岸區的瑞方渝美壓鑄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産汽車壓鑄零部件的傳統制造企業。2 萬平廠房,400 餘員工,年綜合産能 16000 噸的鋁合金鑄件,産值達 3.5 億元。

瑞方渝美與阿裡雲重慶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合作,聯合推動企業内部的智能化、數字化改造。運用物聯網技術結合資訊化手段,對生産參數進行資料收集,并彙集到平台上,按需訂制數字工廠的解決方案。通過平台引入生産過程智能管理系統。通過系統實時看到生産計劃的釋出,并可借助移動終端對生産進度進行實時追蹤。

通過平台接入第三方工業應用,擺脫傳統人工資訊統計的方式,減少現場紙質表單的傳遞,同時減少人員點檢、統計資訊時間成本及紙張等能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減少人力成本。基于飛象平台,零件傳遞時間縮短了 20% 以上,品質提升 5% 以上,綜合成本節省 8% 以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