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碧玲(芳路) 阿裡雲新零售資料解決方案進階經理
具有10+年的企業資訊化和咨詢規劃經驗,從業經驗覆寫傳統咨詢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具有綜合的IT知識和企業業務知識。熟悉零售、流通、商業地産等行業,對會員和營銷、供應鍊解決方案、财務業務內建等方案有較為豐富經驗。對阿裡資料中台、智能營銷、業務中台等産品整體解決方案較為熟悉。

一、平台化傳遞關鍵要素
(一)核心要素是什麼-建設資料資産管理平台關鍵要素
建設平台型數字化項目核心是在數字化觸點持續建設(有資料可用)+大資料技術能力不斷提升的基礎上,建設資料治理端到端閉環體系、資料營運和應用體系。保證資料從采集到清洗(保證資料可用)再到資産管理(保證資料應用可持續可優化),最後到真正的資料應用價值化的完整鍊路(以資料驅動業務變革和優化)。
資料治理體系:
建立有規劃、可落地,有執行、可評估,覆寫從組織優化到技術能力建設的全面資料治理體系。優化資料供應鍊的資料品質、資料服務體系、資料安全管理機制、資料管理規範和監控機制,為資料應用價值的呈現建設良好的資料基礎。
資料最終的價值是要在資料應用過程中展現的,但是如果沒有好的資料供給到資料應用層,那麼資料價值是很難發揮作用的。尤其在算法類的項目,它對資料的沉澱和品質有着更高的要求,因為算法的項目,産出很多時候可能是一個黑盒的結果,在結果驗證和算法優化的過程中,資料品質的幹擾可能會讓算法模型無法學習到真正的業務規律。
資料營運體系群組織建設:
數字營運體系建設是驅動數字化技術平台型項目建設的關鍵要素,建立資料營運體系和完成各執行組織的推廣也是幫助企業最終實作數字驅動業務轉型、創新場景實作的關鍵步驟。
營運體系建立是為了保障平台能夠對外提供有價值、穩定的服務,也是保障資料管理平台可以不斷支援創新業務的關鍵要素。
資料應用場景體系:
建立資料應用體系,讓資料真正服務業務,幫助業務創新執行是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标。
(二)階段怎麼劃分-項目傳遞關鍵鍊路
先建構基礎能力,再建營運體系,最後建設應用體系,這是比較容易了解的平台架構整體的傳遞路徑,但是在實際的項目中,通常會推薦把鍊路規劃為影響力建構階段、資料覆寫擴大和産品完善階段、全面推薦資料智能應用階段。
1、影響力建構
1)建構影響和普及概念:選擇相關的業務闆塊,以更好的建立核心業務的基礎應用和創新應用為契機展開技術平台和治理體系建設,讓資料中台在企業内部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2)鞏固應用和總結機制:建立于全鍊路的數字化營運體系和資料治理體系,讓後續的項目推進有規範可依,效果可評估可量化。
3)數字智能技術的探索期:探索數字智能的應用領域,基于資料基礎較好的應用建立智能算法應用,算法場景通常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在影響力建構階段能夠起到較好的加持作用。
2、資料覆寫擴大和産品完善
1)擴大資料覆寫範圍:覆寫企業各資料域,實作企業資料管理的統一、規範等管理目标。
2)不斷完善資料産品體系:完善資料産品體系,讓資料應用的互動友好型增加,資料應用便利性增強等,更好的支援基于數字化的業務創新探索。
3)建構資料營運體系:從組織和流程上實作資料支撐營運,驅動創新業務的探索。
4)資料治理體系落地:基于整體的規劃和前期的執行落地總結,在全資料領域落地和執行治理規範等,保障資料價值呈現。
3、全面推進資料智能應用
持續基于業務需求的資料應用建設,從資料的基礎應用(分析、流程支援、決策輔助、智能推薦等)全覆寫到資料智能應用範圍不斷延伸。
(三)為了支援資料價值層的資料應用,資料技術平台需要做什麼
為了最終實作通過資料支援業務決策和創新優化,資料管理層需要做的相關任務總結。
1、大資料技術平台建設:能夠處理網際網路大資料,解決目前由于資料量太大,資料結構規範等原因造成的資料應用問題。
2、資産治理和營運體系:建立可持續的資料治理和營運體系,幫助資料應用建設的可持續。
3、可複用能力層建設:提供公共資料層,進行資料統一、規範存儲,友善後續應用快速識别和應用。
4、友好的資料應用體系:平台輸出的資料服務更友好,業務在對接應用的時候能改更便利。
在這四個闆塊中,資料治理和資産營運、可複用能力層建設兩個闆塊整體的複雜度更高,需要更好體系化、标準化的傳遞方法推進,僅僅依賴産品能力是很難達到要求的。
二、資料治理和統一公共層建設
(一)為什麼要做治理-資料應用場景傳遞中常會遇到的資料基礎問題
過去在建設資料應用場景的過程中,發現大量的資料問題導緻了資料應用場景的不可傳遞或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的情況,這是資料治理在後續被作為重點建設事項推進的關鍵原因。
(二)和傳統治理的差異性-希望咨詢端到端可落地、産品可承接、機制可閉環
營運機制讓治理可持續:和傳統治理比較,現在的治理需要包含資料治理營運機制建立,資料治理所包含資料标準、安全規劃等隻是其中一部分。通過建立企業建立資料治理營運體系,讓資料治理的工作在營運機制的幫助下持續運轉。
治理效果可視化:對治理的全過程進行治理效果可視化的體系建立探索,讓治理效果可評估可優化。
伴随技術平台傳遞落地:資料治理項目不是以産出資料治理文檔為目标,基于業務的現狀和技術産品的特點,整理持續的資料治理項目卡片(基于業務架構和技術架構梳理),把治理落地到技術平台建設和日常中是治理的關鍵。
端到端貫穿資料源到資料應用:将資料治理貫穿在從源系統治理到資料技術平台資料采集、同步再到資料開發、模組化規範,通過對資料應用和服務進行規範化。
(三)資料治理領域架構
資料治理的架構主要包含治理和資産管理等闆塊,在傳統資料治理的組織制度規範上,加入更多的資産管理闆塊需求和資料技術工具的應用規範和要求。例如:
資料治理整體架構群組織、流程機制建立;
資料供應全鍊路的品質、存儲、安全、加工、服務等規範和标準;
資料管理工具的資産管理能力,包含從流程承接(權限、流轉承接)、資料資産的規範存儲和可查、可用、資料服務應用的平台建設等;
資料治理評價和監控等資料應用産品的建設等。
(四)建立基于評價機制的資料治理優化機制
整個循環機是比較重要的,應該為資料治理的執行去設定它的一個閉環監控機制。讓資料治理實作可執行、可監控、可優化的鍊路。
(五)公共層建設方法-基于資料中台公共層的名額規範定義梳理
不同的業務在營運中有不同的需求與營運名額,雖然表面看起來的需求差不多,例如都需要消費者的統計資料,銷售訂單的資料,但不同業務的口徑不一樣。有的可能想看的是線上上一些單品的銷售,有的業務想看的可能是全管道當中的整體銷售。業務團隊不一樣的訴求會存在重複開發的問題,每一次可能都要重新去加工名額。
公共層建設的目标就是名額規範定義、增強複用性。目前阿裡整個公共層建設的核心方法論就是拆解業務過程,把原子化的名額提取出來,然後通過和業務次元的組合,來增強它的複用性。
公共層建設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統一資料源,公共層建設目标是完成聚合和統一,然後講統一資料提供業務應用,避免不同的業務應用使用不同的業務來源資料造成的資料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