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億中信證券的科技革命

券商行業的發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史。

從國外看,早在多年前,高盛就對外表示要将自身打造為“華爾街的谷歌”,依托自身科技能力和科技生态,高盛實作了業務的快速拓展與擴張;另一資管巨無霸貝萊德,也通過持續的科技投入,提升自身技術能力并進行對外輸出。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從國内券商在金融科技轉型方面的實踐來看,每一次變革都帶來了行業格局的重構,數字化已經深入到了券商行業所有業務鍊條中。目前,伴随着證券市場越來越國際化,國内券商行業的數字化又有哪些新的布局?

截至2020年6月末,133家券商中有19家總資産超千億,其中中信證券以9750.39億元位居榜首。三季度末,中信證券總資産達到1.04萬億元,成為國内首家總資産突破萬億的券商。作為券商行業的老大,中信證券在金融科技布局上穩紮穩打,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為券商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案例。

科技給券商帶來新變局

從傳統經紀業務向财富管理轉型,中國證券行業正在迎來新的變局。一方面,證券行業面臨更大的競争壓力,多元化成為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新一輪數字化浪潮中,券商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徐徐展開,已經成為各大券商的主要競技場。

尤其是随着雲計算、大資料、AI、區塊鍊、5G等技術的發展,深度融入到了證券行業的全流程中,提升了使用者體驗,提高了行業營運效率。對于券商而言,數字化已經成為未來緻勝的關鍵。券商該如何加入數字化的戰局中?

“證券行業應當着力于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内部管理水準,增強合規風控能力,實作金融科技與業務發展互相促進、良性循環。”中國證券業協會2020年8月釋出的《關于推進證券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研究報告》指出。

而作為券商行業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中信證券資本實力雄厚,各項業務均處于市場領先地位。同時,公司重視大資料、人工智能、VR等在業務領域的應用,推動公司業務數字化轉型。

在談到具體的金融科技布局時,中信證券财富委相關負責人對輕金融表示,首先要落在經營管理上,強調資料的實時性,讓每一筆決策和資料以最快的速度,成為經營決策的支撐;第二,是賦能到公司的流程上,提升公司營運效率;第三,是以客戶中心,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客戶體驗。

目前,中信證券的數字化轉型正在按計劃順利推進,逐漸建立了符合數字化轉型的财富管理平台體系。一方面,中信證券以資料為基礎,以科技手段,從傳統的孤島式展業轉化為橫縱貫通的數字化營銷; 另一方面,強化員工用數字化平台的搭建與推廣。

在券商多元化布局中,随着國内客戶對海外資産配置、交易需求不斷增加,本土機構積極拓展海外業務,海外業務已經成為一大突破口。

而提到國際化布局,中信證券已經走在了同業前列。早在2013年,中信證券就收購裡昂證券以擴充國際業務,分支機構遍及英、美、澳、東南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公司還是“一帶一路”地區布局最廣的中國投資銀行。

一位券商同行評價,中信證券對國際化布局的提速,符合戰略定位,增強了盈利能力和跨境服務能力,鞏固行業領先地位。“投行業務、經紀業務是目前行業境外市場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中信證券接下來可能會重點拓展跨境投行業務、機構經紀業務及發展FICC業務。”

然而,開展國際業務并非易事,尋求差異化競争至關重要。如果前期投入成本過高,業務發展充滿不确定性。

在投資者全球化金融市場資産配置過程中,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随着機構全球化管理需求及接入投資市場越來越多,金融機構業務需要接入的交易所越來越多,對于行情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面對單個行情服務要求越來越高、面向網際網路的資料安全要求高、服務成本也高的現狀,如何接入能夠提供标準化金融市場資訊的服務提供商尤為關鍵。這其中,實作各交易所行情服務技術标準的統一及行情彈性能力變得尤為重要。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信證券的海外布局是如何利用數字化破局的?

雲行情讓中信證券找到了突破口

随着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劇、不确定性加大,金融機構急需通過彈性的能力來滿足市場變化帶來的服務彈性需求。需要關注的是,這種需求不僅包括實體基礎設施上的彈性,更包括在交易所行情資料上也能享受彈性服務。

以中信證券為例,在全球資料方面主要有四大需求:一是全球股市資料,包香港、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市場的行情資料;二是全球主要期貨等衍生品的行情資料;三是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的産品資料;四是希望降低獲得全球金融市場資訊服務的成本。

在傳統的模式下,要實作券商的上述需求,不僅難度大、成本高,放眼内地市場,還沒有這樣的第三方機構誕生。

雲計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從全球看,越來越多大型傳統企業和金融機構會把一部分需要彈性伸縮、高并發計算應用放到雲上,進而和自己在資料中心的應用形成能力互相補充,實作資源最大利用和投資回報率最大化。

這也是中信證券為自己的數字化找到的突破口。經過細緻的市場調研與考察,最終選擇了阿裡雲作為合作夥伴。

基于為中信證券客戶提供及時準确的全球行情資訊資訊的目标,2020年5月中信證券啟動了阿裡雲美股納斯達克行情産品的立項工作,走完前期的内部流程之後,僅用2周就完成前期技術對接工作,目前納斯達克實時行情已經通過測試正式上線,在中信證券手機交易軟體信e投APP為客戶提供納斯達克實時行情資料服務。

萬億中信證券的科技革命

目前,雲行情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内營運着69個可用區,提供資訊、财報、曆史等服務滿足客戶不同需求場景,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與傳統的行情資料提供廠商相比,阿裡雲行情産品更注重科技。同時,性能是毫秒級的,比其他廠方更全、更快。在服務形态上,也跟原來的傳統廠商完全不一樣,因為阿裡雲有全球的網絡架構。

“雲行情為B端客戶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接入方式,同時還避免了基礎設施的重複建設,有效節約了時間和人力成本。我們可以更加專注于功能設計優化,為C端使用者帶來的更好的使用體驗。”中信證券财富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雲服務的最大的優點是友善,阿裡雲在快速實作穩定性、時效性上,具有突出的優勢,為中信證券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和溝通成本。“無論在效率上還是成本上,阿裡雲都是目前不錯的選擇。”

萬億中信證券的科技革命

不同于同類産品,雲行情産品着力于通過連接配接全球各交易所的基礎行情資料服務,通過協同納斯達克一起在阿裡雲平台上建構美股行情資料服務的彈性能力,為全球金融機構、網際網路公司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雲行情産品和服務。

跟原有廠商不同的還有使用者體驗。阿裡雲雲行情産品負責人指出,雲行情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和标準化傳遞模式,讓券商公司直接通過阿裡雲一個界面就能完成背後的所有的申請、資料使用、SDK的接入,實作了一鍵下單,滿足市場靈活定制的需求。

券商行業如何突圍數字化

與衆多行業一樣,證券行業馬太效繼續強化,中信證券作為行業龍頭優先受益于資本市場改革,公司通過繼續加大人工智能和大資料分析等方面的金融科技投入,有望優化業務流程,增強自身實力。

阿裡雲新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劉偉光認為,證券行業數字智能化變革的核心之一就是加強以資料為核心的精細化營運。領先的券商公司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資料資産文化,充分挖掘市場上各類行情和交易資料的商業價值,加強對資料的多元度實時處理能力,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捕捉新的商機。

但對于衆多中小型券商而言,數字化轉型并沒有那麼容易。

中國證券業協會指出,證券行業資訊技術投入依然處于較低水準,用于科技創新的投入捉襟見肘。據統計,2019年度98家證券公司中資訊技術投入額在1億元以下的有46家,占比為47%。

一方面,我國證券行業在數字化建設方面的投入與境内外金融同業間尚存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國證券行業對數字技術的綜合應用水準依然處于初級階段,數字技術應用在深度和廣度方面均有待提升。

券商數字化該如何突圍?

《報告》提出,鼓勵行業加強資訊技術領域的外部合作。“支援不同類型的證券公司通過獨立研發、合作開發、與第三方科研機構或科技公司協定開發等多種模式,提升行業數字化适應水準和自主可控能力。”

放眼當下,券商行業都在積極進行數字化布局,提升券商的資訊化、數字化水準。從這個角度來看,中信證券與阿裡雲的合作,對券商行業數字化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推動了行業數字化加速,未來将會有更多券商加入進來,一起借助數字化布局全球化市場,

今天,“雲”和金融産生越來越多的連接配接,作為一家服務全球的科技企業,阿裡雲已經位居全球前三,亞太第一,在國内金融雲等重要領域也保持着領先的地位。

中信證券選擇的雲行情,值得更多券商關注。但正如中信證券所遵循的“打鐵還需自身硬”,對券商而言,金融科技更需要内化為一項差異化的核心競争力,隻有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的資訊化、數字化水準,才能在這場數字化革命中立于不敗之地。(本文摘自公衆号 輕金融 作者李靜瑕)

歡迎掃碼加入阿裡雲金融行業解決方案·學習·彈藥庫釘釘群 

萬億中信證券的科技革命

加入釘釘群可享有以下權益↓

萬億中信證券的科技革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