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資深技術專家崮德: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

之前釋出了一篇崮德的文章:《 15 年工齡的資深技術專家職場曆程自述 》,引發了很多開發者的關注和讨論。近日,崮德在内部分享中也再次談到了技術人的成長話題,整理如下。

Q:我看你個人寫了30+的原創文章,你是哪來那麼多時間寫文章的呢?

崮德:其實大家看到有 30+ 原創文章,不是 1 天寫成的,是 3 年時間累積的,平均下來,也就是 1 個月 1 篇而已,而且每一篇文章寫的時候,我也就是花了 1 個小時,是以相當于 1 個月用 1 個小時來寫作而已,是以并不需要像你認為的花很多很多時間來做這個事情。那有人會繼續追問,1 個小時能真能寫出來好文章嗎?我認為肯定能,而且你也可以,為什麼呢?

第一,平時要多思考,其實内容早就在你的大腦裡面了。第二,平時把思考結果寫成 100、200 字的内容,積少成多,等到需要集結成文的時候,完全是簡單的 copy 和 paste,再花點時間潤色一下。

第三,不要追求文字的美妙,表述自己的思考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字斟句酌。

Q:你的文章寫的很好,但是我覺得大部分人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有些人能夠保持高度自律,但大部分人做不到,這就是差別,你是怎麼做到自律的呢?

崮德:其實自律也要講究方法。

首先要培養興趣愛好,比如你喜歡看書,那麼讓你每天“自律”看一本書就非常容易。

其次培養興趣也要從最容易的下手,比如我最早也不喜歡看書,每天一章節都完成不了,後來我決定培養一點看書愛好,我先從最有趣的最容易讀懂的曆史書《明朝那些事兒》下手,這個書就非常容易讀懂,慢慢的從一天一章到一天半本書,慢慢的從《明朝那些事兒》到《萬曆十五年》,難度在慢慢加大。如果最早我一上來就是讀《史記》這樣的難啃的書,我估計也不會喜歡讀的。

最後一定要友善,舉個例子,我有段時間就是每天早上 30 分鐘跑步機,一直堅持3個月。為什麼能做到呢?主要是友善,我一起床就可以穿着睡衣上跑步機。如果你要我早起,換裝,換鞋,然後煞有介事的到戶外活動,那我估計堅持不了 1 個月。是以你看,自律也是有方法論的。

Q:我看你創業做了 3 家公司,現在又回來繼續上班,這個是如何調節的呢?據我了解,很多創業者有連續創業上瘾的?

崮德:創業 3 家公司失敗後,我好好的思考了一年,也讀了一年的書。我發現,創業其實也是一個很自私的行為,需要适可而止。通過拓寬知識面,我明白了自己其實不是完全适合創業,反而更加适合上班,或者說在一個大平台,帶領一個團隊内部創業,是以我覺得在阿裡巴巴特别能發揮我的長處(我特别有創業者精神),進而不會糾結是繼續創業還是上班這個問題了。

而且在阿裡這樣的大平台,做成事情的成就感完全不輸給創業的時候。在大平台,如果做成了,還可以放大成就感,因為你在小公司做一個事情可能隻能影響幾十萬人,在大公司做一個事情影響的就是百萬或者千萬的人,這個就是上班的成就感。

Q:怎麼做到一心多用,我有很多瑣碎的工作,經常影響工作效率,如何解決?

崮德:其實我工作中也有很多瑣碎的事情,我的方法是,把事情分為兩種:一種是需要大段時間處理,另外一種就是特别簡單的。

對于第一種,如果不緊急,就記錄到 TO Do List 中,然後就“忘掉”它,等有空在做。

對于第二種,利用碎片化時間立即就做掉,做完後從大腦清空掉,可以大大降低大腦記憶負擔。舉個例子:報帳,我看很多人就喜歡攢夠 1 個月再報帳,那個時候需要大腦做一些回憶才可以完成這個工作。如果利用碎片化時間就處理掉,那麼就不需要浪費大腦去記憶和回憶了,絕對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Q:您在華為隻有1年半嗎?我看您的很多内容都是華為這段經曆的感悟。

崮德:我在華為的時間是 2005年3月到 2006年9月,确實是 1 年半,那為什麼很多内容是這段經曆呢,我認為它是讓我從一個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記得我在華為上班,我的師父和我說過,上班一定要職業化,當時我不太明白到底啥是職業化,但是這句話一直深刻影響到現在。當然我現在也早就明白了什麼是職業化,非常感謝在華為的 1 年半的經曆。

Q:我覺得你很靠譜,那我想問問你如何成為一個靠譜的人?

崮德:所謂靠譜的人,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應。

Q:作為管理者,到底要不要嘗試改變别人呢?還是任由其發展?

崮德:很多人提醒我,三四十歲的人是很難被改變,但是我不信這個邪,我一直覺得,成為更好的自己是每個人的基本訴求。很多時候,大家不是不想改變,而是缺少階段性目标,不知道自己應該改變成什麼樣子。是以我希望我團隊的每個同學一起想想,未來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的了解是,他需要有格局(能從大團隊,大部門的角度分析問題,積極拉通合作,并且最終解決問題,也願意為大局适當忽略個人利益);他要有理想(每天忙着“苟且”,但是胸懷夢想,這樣才不會走錯方向);他要有創業精神(敢于冒險創新,敢于做決定,敢于承擔責任,敢于做熱血青年,也鼓勵和積極支援其他人創新);他要有拿結果的能力(善于拿到一個一個小勝利,最終彙聚成大勝利)。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可以成為完美的自己,但是我堅信大家一定能成為更好的自己,一起做“四有”青年,大家共勉!

Q:你有啥名人名言推薦嗎?

崮德:這周在重讀幾句金句:

完成比完美重要,範圍比精确重要,方向比地圖重要,笨方法比取巧重要。

談談我對這幾句的了解。

完成比完美重要,我是這麼了解的,我們做事情如果為了追求完美,很有可能由于需要更多時間和資源,最終導緻沒有辦法按時完成任務,進而不能把事情閉環,形成不了有效回報。而人類恰恰是特别需要回報的物種(比如遊戲就是有很多即時回報,是以容易上瘾),多次追求完美失敗之後,信心慢慢就沒有了,自己從中也沒有成功經驗的沉澱(成功是成功之母,積小勝才有大勝)。

是以說,完成(閉環)一個任務更加重要,因為你可以不斷試錯疊代,積累經驗,最後不斷接近完美。當然如果完成之後發現方向錯誤,也可以及時止損,趕緊換任務。而不是為了追求完美,花了很多時間和資源,最後才發現方向錯誤,那損失就大多了。

Q:如何做一個接地氣的管理者?

崮德:最近重新思考“有情有義”的界定,是對兄弟們請客吃飯?還是在關鍵時刻“不抛棄,不放棄”?我覺得我有答案了:更多的去思考如何成就他人。

具體來說,就是每天想着,如何給同學造場子,如何給他們提高自己突破自己的機會;如何發現他們的優點,因勢利導,樹立他們的技術Flag;如何真正幫助他們拿到好的績效和好的回報;如何幫助他們規劃好職業發展。

掃碼了解更多技術幹貨與客戶案例:

阿裡資深技術專家崮德: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