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雲張獻濤:如何修煉雲計算的彈指神通

作者簡介:張獻濤,阿裡雲彈性計算平台負責人

如果有一台能同時運作100萬個虛拟機的電腦,你想要嗎?這種裝置在實體世界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是雲讓它變成了可能。

如果有一台能同時打開1萬個網頁的筆記本電腦,你想要嗎?這種裝置在實體世界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是雲讓它變成了可能。

讓這一切變為可能的,是因雲而生的彈性計算。

一、資源的彈性為池化,是為雲原生

如果在資料中心放一批實體機,對外提供托管服務,能叫雲計算麼?我們認為,如果公共雲做成了實體機托管,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沒有進行池化,也沒有進行分池複用,這是打着雲的旗号做托管,這就不是雲。

阿裡雲在做雲上的任何産品時,都會充分考慮到利用雲的池化彈性能力,而神龍架構的技術創新也是為了提供彈性等特性。

雲計算産業除了公共雲,還有混合雲的概念。阿裡雲推出的新産品雲展和雲盒,為了将雲的彈性延伸到更豐富的場景中。

當這些變成了IaaS彈性資源池的時候,才會催生上層的PaaS和SaaS。如果沒有雲,也就是沒有IaaS,就不會存在上層的PaaS和SaaS。隻有在算力集中、經過池化的地方,客戶才會需要PaaS和SaaS這樣的服務,這些PaaS和SaaS才會成長起來,不然直接用中間件不就行了嗎?

之前廠商銷售的是單機使用的office 2000等軟體産品,今天服務化之後,銷售的就是office 365服務。一切都是因為雲,中間件才會演化為PaaS。

當我們建構IaaS、PaaS、SaaS,都是as a Service(作為服務),這就是産品的服務化。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在做服務化的産品,彈性計算是因雲而生出來的IaaS産品。之後,才會帶來化學的反應和變化。

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時代,如果沒有這樣的基礎設施,創新效率會很低,整個社會資源的使用成本會奇高。比如微網誌上有了熱搜事件,阿裡雲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内,彈出超萬台雲主機支援突發業務,這在傳統IT時代是不可想象的,也沒有辦法應對突發流量。短時間内,一是買不到伺服器,二是買到了也沒地方安放。

二、資源彈性化帶來的削峰填谷效應

雲平台能夠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每個客戶對資源的需求,無論是時間上、使用量、地域上,都會有不同,但是将他們放在一起,經過适當的排程,就可以實作資源的有效利用。

看看雲計算的峰值應用場景,前面可能是雙11,接着是微網誌,然後可能是快手。他們每天都會出現不同的峰值,甚至多個峰值同時顯現。雲廠商都是可以支援的,不需要所有客戶自己購買伺服器。這就是社會資源共享的最優化,隻有大家的營運成本都下降,才能真正服務創業創新的大時代。

我們再讨論一種典型的場景,就是證券系統。考慮到時差,如果亞洲和美洲的某兩國共用一套證券系統,亞洲國家白天使用這個計算資源的時候,美洲國家在休市;亞洲國家到了晚上閉市,整個資源排程給美洲國家的證券系統使用,這就會形成有效的彈性和複用。再比如我們的雲桌面白天辦公,晚上資源會釋放掉,進而節省成本。

視訊網站都有很多視訊節目,隻需要搜尋節目中的人名,就可以找到并播放這些人都出場的視訊。将視訊中的資料挖掘出來、進行結構化需要的算力,完全可以通過我們晚上釋放的備援算力實作。

三、讓終端也彈起來

彈性一定是雲最基本的特征,沒有彈性就沒有雲。反之,沒有雲也就沒有彈性,這是資源聚化之後産生的一種效應。

但是彈性不僅展現在雲端,也能讓終端感覺。以最近比較火的雲桌面為例,線下很多雲桌面本質是遠端桌面,因為這些産品都是在很小的資源池中,成本不會好,也不具備彈性。今天多招幾名新員工,你就會發現,需要配套地新購伺服器。本質上,和給員工配備個人電腦沒有差別。

阿裡雲也推出了雲桌面,差別在于,它能在一個大的資源池中進行資源的排程和配置設定。白天辦公的資源,晚上就可以釋放出來,做一些離線的任務,實作資源的複用。成本可以大幅減低,同時具備高度的彈性。一個公司無論入職1個人,亦或入職100個人,都可以輕松地找到資源。

我們建構彈性資源,然後将閑置的資源基于彈性能力進行複用。這是基于彈性實作了成本的最優化。今天我們要做的雲桌面,其目标是用彈性為客戶降低成本。原來我們賣裸資源,現在是賣基于彈性資源的雲桌面産品,是真正實作了高附加值的新産品形态,将技術紅利釋放給客戶。

四、不降低成本的雲是沒有意義的

過去十年,阿裡雲的存儲性能提升了2000倍,網絡性能提升了500倍,整體算力以平均每12個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長。但是客戶獲得算力的成本在持續降低。

用最小的成本,創造最大的社會價值,是彈性産生的初衷。雲如果不降低成本是沒有意義的。

為什麼産品要做成服務?因為如果不做成服務化,客戶搞個資料庫還得招一堆DBA,做個大資料還得找大資料工程師。現在這些都不需要了,使用PaaS的服務就可以完成。隻要有了算力,就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分析、智能打标簽、檢索等。這樣,可以極大降低客戶的使用成本。

基于雲原生的彈性,可以創造無限場景和未來。傳統的應用和模式,将被彈性所颠覆。

讓我們展望未來,為雲賦予全新的内涵,讓雲成為提升未來産業品質的重要催化劑。

(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