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和阿裡雲高校故事——計劃A:無限進步

 2020年,疫情是這一年工作學習的基調。這意味着,已走到大二上學期末的我在寫下這篇文字時還沒有見到過校園的春天。但并不遺憾,阿裡雲高校計劃在這個春天為高校學生們帶來了春意。

 我的專業是網絡工程,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許是網管甚至是拉網線得兒,但事情并沒有這麼簡單。不可否認的是,在大學階段,網絡工程與雲計算有相當緊密的聯系。傳統的網絡工程、傳統的資料中心在當今時代都有接入上雲的需求。同樣,雲計算也需要解決傳統的資料中心的上雲需求。正因如此,我對雲計算着有相當濃厚的興趣。也許是因為計算機大類的邊界感并不分明,即使學校隻教授本地部署,但我通過阿裡雲高校計劃贈送的伺服器和自學開發者課堂課程,很快就能夠入門并實踐雲化部署和雲計算資源的調用等雲計算領域的内容。

 雲計算易用的優勢顯而易見,但學習相關知識的坎坷并不會因為它的優勢而魔法般地全部消失。作為雲計算領域的小白,我也曾因為伺服器的配置失敗和種種異常糾結到深夜,也曾因為遇到技術瓶頸而歎惋“書到用時方恨少”。當今天再去回顧當初的困厄就會感慨那堅持着把陌生的文檔和部落格看懂、堅持着學習理論基礎的時光。

 高校計劃訓練營使得技術學習的路不再孤身一人,學姐楊洋熱情貼心的指導我們完成實操、送出作業,課餘時間還能一起談笑風生。大家既然都是入門,就不會擔心提問了諸如環境變量如何部署等“菜鳥”問題而遭受鄙夷。在ECS訓練營中我不僅收獲了與專業相關的計算機網絡原理、阿裡雲認證和Linux作業系統等相關知識,還通過學習小組結識了志同道合、共同進步的朋友。很多搜尋無解的異常都能被一路同行的前輩和同學們迅速響應、有效解決。我們在高校計劃訓練營中組建的小組群沒有因為訓練營的結束而解散,至今我們還不時的分享日常、讨論學業和就業,我們都覺得也許隻有這個小角落才能暢言無法和學校同學道清的志趣,也許隻有這個小角落才能承載大大的未來。顯然,在有限的授課内容之外,我們都學會了更多。

 受益于高校計劃,我可以在回到校園後的那個秋天面帶微笑的給同學講解計算機基礎知識、幫同學的大作業DEBUG。哦吼,調BUG也可以調出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令人振奮的是,專業課方面的領先使我即使在疫情時期也收獲了一等獎學金。在這個冬季的網頁設計期末答辯中,我将項目落地到阿裡雲的伺服器上,避免了講演前“薛定谔的U盤“等尴尬現場。其答辯最後的完成度、體驗感和評分優于大多數同學。我不僅借此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更是通過這種機會順水推舟地多次将阿裡雲學生計劃給同學們安利,影響到了更多同學。截至目前,我的室友們都已經加入到阿裡雲高校計劃的大家庭中。

2020年,我與阿裡雲共同成長。

這一年,我見證了阿裡雲官網和社群的更新疊代和阿裡雲技術的不斷進步。也是這一年,我在阿裡雲高校計劃的雲課堂學習了Java&Python語言、前端開發技術并考取了DevOps和雲計算方向的ACA認證。

 感謝與阿裡雲高校計劃的相識,讓我的2020多了一抹别樣的色彩。2021年,我将繼續借助于阿裡雲,//無限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