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局2021】人工智能産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開局2021】人工智能産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新華網北京2月3日電(記者孫雲龍)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智能與5G、雲計算、大資料等深度融合,将加速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目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人工智能對新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日益受到重視。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釋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戰略與政策觀察(2020)》報告稱,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已有39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人工智能的戰略政策、産業規劃檔案。

工業和資訊化部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達770億元,人工智能企業超過2600家。賽迪智庫人工智能課題組認為,随着算法的創新、算力的增強、資料資源的累積,智能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傳統基礎設施将實作智能化更新,人工智能技術有望推動經濟發展全要素的智能化革新。

我國人工智能産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産業本身也面臨諸多挑戰。該課題組表示,預計2021年,圍繞算法、資料和算力人工智能的“三駕馬車”,人工智能産業鍊建設力度将繼續增大。

具體而言,在算力方面,2021年我國5G通信網絡部署加速,資料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快,人工智能訓練所需的計算量将進一步呈現指數增長,相關行業對算力的需求将更為龐大。

由IDC與浪潮聯合釋出的《2020-2021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認為,人工智能三要素中,算力成為驅動AI産業化和産業AI化發展的關鍵要素。伺服器是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核心。該報告稱,我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到39.3億美元,同比增長26.8%。其中,AI伺服器市場規模占整體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市場的87%以上。

賽迪智庫分析認為,我國整體在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方面準備不足,展現在晶片端對外依賴較大,伺服器市場國内企業份額有限。

在算法方面,國内企業的算法架構和平台尚未得到業界廣泛認可和應用,在深度學習架構核心技術領域支撐不足。

在資料方面,産業資料标準化和互聯互通水準嚴重不足,降低了資料的可用性和可遷移性。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行業在專業人才和典型場景應用等方面也面臨挑戰。

賽迪智庫認為,應推動建立專用的AI計算設施夯實算力基礎,建構智能生态圈,打造軟硬體協同能力,持續支援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更好推動産業發展。

本文轉自51CTO,本文一切觀點和機器智能技術圈子無關。

原文連結 線上免費體驗百種AI能力:【點此跳轉】
【開局2021】人工智能産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