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巴巴翠冠梨數字農業基地:用手機種田,一屏知家園

阿裡巴巴翠冠梨數字農業基地:用手機種田,一屏知家園

(圖說:在翠冠梨數字農業基地,農民憑借手機就能一覽整個基地的果樹長勢)

隻要坐辦公室裡擺弄幾下手機,無人機就放飛自我做低空植保,果園機器人會獨自跑到田裡“埋頭苦幹”,水肥一體化系統會自動配液“揮汗如雨”,撒藥、澆水、施肥……都是自動化操作,你能想象這是現代農民的工作狀态嗎?

在上海市首家盒馬村——崇明區翠冠梨數字農業基地,農民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5月12日,基地進門處的農場資料大屏上顯示,46項高科技裝置正在運轉,這還不算測繪、植保無人機,無人值守果園機器人。該數字農業基地科技負責人張樣平介紹,整個基地有超過50項高科技裝置。

用“海陸空”形容高科技對盒馬村的武裝更貼切。基地位于崇明島西北角,翠冠梨從小喝長江水長大,在基地一角有處水塘,旁邊就是水肥一體化灌溉裝置間,機器會自動配比水量和肥量,翠冠梨要喝幹淨水,裝置間裡有兩組過濾裝置:砂石過濾、精密過濾。

阿裡巴巴翠冠梨數字農業基地:用手機種田,一屏知家園

(圖說:翠冠梨數字農業基地中的水肥一體化灌溉裝置,可實作遠端操作)

陸上,無人值守果園機器人有個大大的“肚子”,可容納500升液體,它的主要任務是為果樹洗澡除菌,遇到病蟲害時為果樹施藥,特别是盛夏,有時田間氣溫超過40℃。對農民是嚴峻考驗,可它就不怕。

阿裡巴巴翠冠梨數字農業基地:用手機種田,一屏知家園

(圖說:無人值守果園機器人正在施藥,可在酷暑下代替農民幹累活)

空中,植保無人機可以覆寫樹冠部分的農藥噴灑,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它不但可以節省20%的用藥量,而且極大節省人力。同樣一塊地的施藥,4個熟手需要忙碌半個小時,而用無人機,兩名農民2分鐘就可以完成,效率提高30倍。

阿裡巴巴翠冠梨數字農業基地:用手機種田,一屏知家園

(圖說:上海市首個盒馬村,農民們已經成長為新型農民,學會用手機操控無人機)

而以上海陸空三種武器,在手機端和電腦端都可以操作,農民不用在陽光下風吹日曬。

在這個數字農業基地可以看見,光攝像頭就有3種,傳感器更是多達13種,它們各司其職:溫濕度、二氧化碳、光照度、土壤肥力、鹽分濃度……

張樣平說,數字農業不僅僅是這些高科技設施,更重要的是,基地連接配接着多個數字化系統,而這些,才是農業未來的關鍵。多種傳感器通過無線方式将資料傳輸到阿裡雲平台。

阿裡巴巴翠冠梨數字農業基地:用手機種田,一屏知家園

(圖說:數字農業基地裡攝像頭、LORA網關等高科技裝置。)

在基地裡有一個“神經中樞”——LORA網關,它相當于農場的WIFI,可以把基地裡所有具有LORA傳輸協定的資料傳輸到平台上,上雲後,儲存、分析這些資料,而這些大資料,将會是未來指導農業生産最寶貴的資源。

在基地裡,農民可以“一屏知天下”,坐在屋子裡,一個小小的手機屏,可以調轉很多個角度,看每塊田、甚至每棵樹的長勢。就在5月12日,有農民在螢幕裡看見田間一隻小鳥受了傷,甚至觀察出傷在腿部。

據農場負責人李峰介紹,數字農業基地講究科學的種植方法,舉例來說:平均一個梨周圍有20片到25片葉子,果與果之間的距離在20厘米左右,通常果樹一簇花下面隻結一個果(充分吸收養分),甜度超過12度。畝産可達2000斤。

而經過高科技加持、标準化種植的梨,今年7月底會以最好的形象和健康的身體進入盒馬店,面對消費者。要求有很多項,其中一項是:果實傷痕不能超過1處,長度≤1厘米,寬度≤0.1厘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