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魏忠賢是明朝後期一位重要的曆史人物,作為皇帝身邊的宦官紅人,他聚集了一衆宦黨,權勢滔天,被稱為九千歲,僅次于皇帝的萬歲,可見魏忠賢的地位之高。魏忠賢雖然把持朝政,但在他掌權的時候,明朝能夠抵禦外敵進攻,無人能動搖大明朝的江山。魏忠賢掌權時,為何努爾哈赤的大軍打不進來?原因其實很簡單。
九千歲-魏忠賢

魏忠賢最初隻是一個小混混,後來走投無路自宮之後進宮當了太監,由于他為人處世比較圓滑,迅速找到了靠山,一步一步往上爬,後來與皇帝的乳母聯系上,兩人聯手廣結黨羽,勢力越來越大。
魏忠賢的權勢逐漸從後宮延伸到朝堂之上,大臣們都懼怕魏忠賢的權勢,稍有不慎就會被魏忠賢暗殺,是以很多大臣都選擇站在魏忠賢這一邊。一直與魏忠賢作對的是東林黨,魏忠賢掌權期間,沒少殺害東林黨大臣。但無論内部怎麼争鬥,大明朝在抵禦外敵上一直很強硬。
魏忠賢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殺害了不少人,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魏忠賢表現的也無可挑剔。他打壓東林黨人的同時,降低了平民百姓的賦稅,一定程度上壓制了東林黨大家族的發展,保護了平民利益。在戰争期間,魏忠賢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己的錢财支援前線,在軍隊訓練,戰争資源上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大明朝朝堂雖然混亂,但軍事實力依然強勁。
魏忠賢控制下的明朝,遠比東林黨人治下要強得多,後來魏忠賢死後,其他人可沒有自掏腰包支援國庫的覺悟,導緻明朝軍隊實力越來越弱。百姓賦稅也比魏忠賢掌權的時候增加了,這才逼起了農民起義,天下大亂,明朝也随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