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2名球員卻有42人管理團隊15人助教,國足名單背後透露無奈和荒謬

52名球員卻有42人管理團隊15人助教,國足名單背後透露無奈和荒謬

國足的李霄鵬時代在第一期集訓名單釋出後正式到來了。而比起許久未見的52人規模的球員大名單,41人的龐大管理團隊的确更令人矚目。

毫無疑問的是,這一次的龐大管理團隊中,新加入的“助理教練”們都有着一段成功的球員生涯,都是近10-20年裡這個國家最好的足球運動員之一。但是問題在于,他們是最好的教練員嗎?

首先值得提出的疑問,是這些教練員們究竟在執教領域擁有怎樣的資質。

兩名外教是沒有什麼争議的。何塞·佩普是李霄鵬在山東時期的助教,持有歐足聯職業級證書——盡管何塞·佩普這個名字的翻譯方式過于奇葩,因為佩普是何塞的昵稱,這位教練的大名其實叫Jose Mu oz,就是下圖的右二。

52名球員卻有42人管理團隊15人助教,國足名單背後透露無奈和荒謬

另外一位外教則是申花的體能教練歐文·威爾克,持有巴西足協的A級證,在申花之前還先後在大連人(大連一方)、浦項鐵人和阿爾希拉爾等一系列亞洲球隊當過體能教練,經驗算得上是很豐富了。

在助理教練一欄裡,剩下的教練們就有些意思了。

排在最前面的陳洋、于根偉和李金羽都是本賽季中超球隊的主教練,這意味着他們三人盡管一線帶隊時間長短差别很大,但都是持有亞足聯職業級證書的。

在李金羽之後,高堯也持有亞足聯職業級證書,此前在中甲昆山隊執教過超過2個賽季。而鄭智盡管已經成為了廣州隊的“執行主教練”,但其實隻有B級證書,是以排在靠後的位置上。

排在高堯後面的,就有一些不同了。肇俊哲應該比高堯更早拿到了亞足聯職業級教練的證書,但除了曾經救火帶過遼甯隊之外就再無一線執教經曆,甚至都直到最近幾年才會坐上球隊的替補席。可以說很長一段時間裡,肇俊哲都出任了管理角色,這也是為何他在去年競聘中國女足國家隊主教練時,遇到了如此大的阻力和争議。

孫繼海和孫祥的情況也有些類似。

52名球員卻有42人管理團隊15人助教,國足名單背後透露無奈和荒謬

孫繼海應該與肇俊哲是同一期的職業級教練教育訓練班的同學,卻之後也更多從事管理崗位,長期在新疆足協擔任副主席。除了和邵佳一一起在U20國青有一段短暫的帶隊經曆外,就再無一線執教經曆。倒是在去年年底受聘為重慶大學足球隊“榮譽總教練”,每年要帶訓5次……

孫祥在近幾年的職業級教練錄取通知裡都沒能找到名字,公開資料顯示他最後獲得的教練員證書級别應該是A級,而且是2009年獲得的,目前可能已經過期。近些年退役後,孫祥也都在從事俱樂部管理工作,難得坐上球隊替補席也都不是教練組的身份。

餘下的反倒沒那麼多疑問了:跟着國家隊多年的區楚良,跟着李霄鵬多年的王亮和李雷雷,都是在退役後長期在一線執教或者出任助理教練的老熟人了。

很多人說,中國足壇對國産教練的容忍度太低了,此前無論是國家隊還是職業聯賽中都鮮有國産教練長期執教。

這話其實也沒錯。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目前的中國足壇,國産“職業”教練是實實在在地太稀缺了。

在兩三年前,我寫過一篇梳理的文章,是關于2002年闖進世界杯的那一代國腳如今都在幹什麼。當時,能被勉強歸在一線執教的還有6人,而如今在孫繼海轉管理崗、範志毅回根寶基地後,剩下在一線執教的名宿們已經越來越少了。

52名球員卻有42人管理團隊15人助教,國足名單背後透露無奈和荒謬

這個問題其實要從兩個角度來看。

一方面,國内足壇裡退役球員們的去向始終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對于大部分即将退役的國内一流球員來說,基本都有一張A級或者是職業級的教練證書,但他們并不全部走上了教練崗位。在不夠職業的中國足壇,教練崗和管理崗之間的分界并不是那麼明确。

于是,一些拿着職業級教練證書的教練,在俱樂部或者各級國家隊的管理崗上待了一段時間後,仿佛自己也擁有了一線執教的經驗。肇俊哲是如此,孫祥也是如此。反倒是孫祥的哥哥孫吉,同樣也是職業級證書的持有者,如今算是深耕青訓,普及和提高一手抓。

52名球員卻有42人管理團隊15人助教,國足名單背後透露無奈和荒謬

于是就引申到了另一個方面:職業級教練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此前徐亮抱怨過,亞足聯職業級教練的教育訓練班錄取學員并不是很透明。尤其是在如今疫情的影響下,開班數量減少,究竟哪些送出了報名材料的學員會被錄取完全是在一個委員會的内部決定的。

而參加教育訓練班的學員們究竟有多認真地去學習?這也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以我近些年來對國内退役球員當教練的觀察和了解,國内這部分群體中很多人存在一個明顯的傾向,就是他們的學習意願不高。或者換句話說,他們靠着自己國内一線職業球員的身份,就預設了自己在職業教練中也同樣是國内一流。

52名球員卻有42人管理團隊15人助教,國足名單背後透露無奈和荒謬

他們的确是國内一流水準的足球運動員,是以這樣的自信可以了解。但同時,他們在專業的體制内已經習慣了機械化的訓練,導緻那一代運動員中大部分人都已經沒有了所謂正常的學習能力與意願。教練教育訓練班對于他們來說,隻是為了拿到一個資格而已。

是以,反倒是一些因為各種原因退役早一點的職業球員,甚至是一些沒有太豐富職業經曆的球員,在教練崗上得到的好評更多。

當然,他們遇到的問題隻有一個,就是國内體育圈始終是一個圈子遊戲,而他們作為職業球員退出得太早了。回到之前的第一個方面,之是以退役的“名宿”們能如此自由地切換管理和教練的角色,正是因為角色對于他們而言無關緊要,隻要繼續留在這個圈子裡就是最重要的意義。

而很多人沒想到的是,所謂專業人辦專業事,這些退役球員們踢球是專業的,但管理不是,甚至有很多人在執教上都稱不上專業。

回到這屆國家隊的“豪華”助理教練團隊。

52名球員卻有42人管理團隊15人助教,國足名單背後透露無奈和荒謬

其實從某個實戰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團隊并不能算是豪華。除了排在最前的幾位帶過中超中甲一線隊伍的教練外,大部分人都幾乎沒有一線帶隊,甚至是進入教練組的經驗。很多球迷不了解的是,其實在國奧及以下多級國家隊中有一個特别的角色,叫做訓練員。個人判斷,可能有很多“助理教練”在這一屆國家隊中,實際上都隻是一個“訓練員”的角色。

而如果他們不是訓練員,是真正的助理教練的話,問題就更大了。

我們無法得知,像肇俊哲這樣深受一些上司喜愛的名宿們在這屆國家隊教練組中的話語權究竟有多少。尤其是在李霄鵬這樣稍顯弱勢的主教練帶隊的情況下,如果太多人有哪怕是“提出建議”的權力,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更何況,陳洋、于根偉這些都是有一線執教經驗,在過去可能一兩年内都有多次跟李霄鵬交手經曆的主教練。

52名球員卻有42人管理團隊15人助教,國足名單背後透露無奈和荒謬

一個好的教練組,除了主教練外,餘下的角色空間是有限的。在門将教練、體能教練之外,并不需要太多的助理教練來協助主教練完成訓練課設計和戰術設計的工作。哪怕有再多的球員參加訓練課,他們都應該是作為一個整體參加訓練課。但從如今的助教團隊規模來看,卻仿佛要把這52名入選的球員分成好幾個組來實施訓練。

歸根結底,這一屆國足這樣的助教團隊是不符合足球運動客觀規律的團隊。當然,在中國足壇裡,國内退役球員們在教練崗、管理崗反複橫跳的模式,也一樣是不符合足球運動客觀規律的……

在各個平台關注我們,獲得持續更新。

52名球員卻有42人管理團隊15人助教,國足名單背後透露無奈和荒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