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生存題。
9月17日-18日,工博士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CEO申小朋作為阿裡CIO學院的36期學員走進阿裡巴巴,參與了兩天的“江蘇和上海工商聯走進阿裡”教育訓練班。期間,申小朋接受了CIO學院的新媒體訪談,對數字化轉型進行了深度交流。
申小朋表示,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的業務核心是建構“以客戶為中心”的能力體系。而在制定着重推進數字化轉型領域和舉措時,每個企業的轉型舉措和切入點的選擇及優先級排序應該由企業所在行業規律和企業自身商業模式決定。同時,他也談到了大資料等新技術可能對工業自動化産業的商業模式、管理格局帶來的變化,并分享了工博士在數字化轉型中作出的嘗試和經驗。

MRO市場采購潛力無限
阿裡CIO學院:目前經濟發展面臨内外部挑戰的大環境下,數字化轉型成為了最熱門的議題之一,您認為工博士應如何選擇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通過數字化轉型幫助颠覆這個行業的傳統模式?
申小朋:傳統企業數字化的主要特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連接配接,連接配接員工、連接配接客戶、連接配接機器裝置;第二是資料,也就是連接配接之後實時産生的資料;第三是智能,是資料驅動的智能應用。對于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生存題。越來越多的企業将“數字”視為核心資産、新資源和新财富。
工博士是一家智能工廠服務商,我們的平台不僅僅提供了營運營銷系統,更為企業提供了标準的分析與管理工具,包括基于物聯網平台的工業裝置運維與服務、人工智能裝置資料采集。
傳統裝置廠商急需通過“數字化采購+精細化營運”為采購系統釋放更多活力,進而推動企業采購進一步降本增效。而“網際網路+制造業”的政策制訂和實施,或将成為MRO(工業品電商)全鍊路數字化轉型的節點,推動工業品電商滲透率的提升,同時衍生出線上展會、線下技術服務的新營銷模式。線上智能采購生态将進一步發展,MRO采購潛力無限,或将迎來更為迅猛的發展。
在制定着重推進數字化轉型領域和舉措時,每個企業的轉型舉措和切入點的選擇及優先級排序應該由企業所在行業規律和企業自身商業模式決定。每個企業需要選擇合适的翅膀才能夠幫助自己“飛起來”,具體可以結合行業規律與自身禀賦,考慮側重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營銷端的數字化,抓住客戶與市場進而推動營收業績;二是内部營運端的數字化,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三是,數字化産品與服務的打造,提升産品基本面的競争力,乃至更進一步,通過産品和服務的重塑實作業務模式的革新,開拓新的業績來源。
工博士涵蓋了工廠自動化、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品類的解決方案。以高品質、低成本、短交期為理念,以極具競争力的服務提供世界一流的品質,借助數字化力量為中國制造業轉型更新貢獻力量。
擁抱變化,創新中不斷成長
阿裡CIO學院:工博士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哪些挑戰?
申小朋:巴菲特曾經說過“隻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當面對疫情這個嚴峻的挑戰時,創業公司雖然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但敏銳的風險識别能力、果斷的應急能力、對問題的處理與執行能力、對社會責任的履行能力等都是“預先準備”的考查範疇。對于創業公司來說,這些能力也成為他們在後疫情時代重新思考的全新課題。
疫情使得各行各業正加速進入線上辦公時代。然而事到臨頭我們才發現,線上辦公的内涵遠比開幾場視訊會議和簡單的線上協同要豐富得多。事實上,我們離實作真正的全數字化辦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疫情帶來的短期波動不會影響一家優秀創業公司的長期價值,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企業隻有不斷調适自身邊界,不斷尋求轉型更新,經曆複雜形勢下的經驗沉澱方能成為穩步發展的動能。
在這次與疫情的對決中,我們看到許多創新公司走在前列。它們将創新的技術、産品、服務,應用于醫療診斷、物流運輸、輿情傳播、教育文娛等各個領域,用技術的力量支援疫情防控鬥争的服務。
社會在遇到危機的時候,真正能站出來的,是那些經過市場千錘百煉的企業,是擁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它們是社會的脊梁。我們相信一個有擔當的創新企業更具備基業長青的基因。
工博士在數字化轉型中的挑戰不僅是在某一個業務、産品和管道的變化,而是整個思想的變化,是一種整體的轉型。要做到從原有的産品思維(業務分割、管道分割、風險文化)向使用者思維(場景搭建、管道協調、創新文化)改變。人工智能科技的快速發展,使我們處在一個易變性、不确定性、複雜性、模糊的時代,是以工博士對此進行了相應的戰略規劃,确定了以下四點:如何打造靈活性組織;如何營造創新文化;轉型的方向與路徑如何更細緻分工;創新中的風險與管理,面對危機積極擁抱變化,快速試錯,快速學習,快速進化。
建構以“客戶為中心”的能力體系
阿裡CIO學院:您認為在數字化轉型的路上,工業品電商領域在産品與業務創新方面應該如何變化?
申小朋:與傳統企業相比,工業品電商的數字化業務模式核心是建構“以客戶為中心”的能力體系。具體展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能力體系。
傳統模式下,企業以“我”為中心,不同産品的營銷服務自成體系。數字經濟下,應以客戶為中心,對同一目标客戶群體,采用同樣管道觸點,通過統一平台進行資料分析并推薦最優産品,采用統一的服務體系。基于這樣的理念設計組織結構,有利于客戶資料打通和洞察,統一客戶體驗,提高企業資源利用效率。比如,我們人工智能闆塊業務的服務機器人,讓客戶先放在需要的特定場合體驗,展示效果良好可以滿足客戶企業業務需求再決定後續購買。企業顧慮組織結構調整牽扯利益方較多時,可以先通過關鍵流程控制點以及資料的打通實作以客戶為中心的能力建設,等時機成熟再做組織調整。
二是業務創新,從流程驅動向場景驅動轉變。
從客戶在特定場景下的需求出發,挖掘客戶需求,設計整體解決方案,帶給客戶完整感受。這個方法解決了傳統企業業務戰略和業務流程之間缺少銜接,注重單個流程的效率,而忽略了客戶整體需求的弊端。圍繞客戶需求,通過多流程、多功能配合實作創新。
三是客戶互動,從注重功能到注重體驗。
客戶體驗指的是沿着客戶全互動旅程帶給客戶的便利性和感受舒适度,包括線上線下。線上通過熟知産品展示,線下通過特定場景/店面的全流程互動設計,打造無縫綜合客戶體驗。實踐中,要注重從整合、客戶洞察視角打造優質客戶體驗。
單項能力的數字化轉型不能給企業帶來競争優勢,比如線上銷售、傳統電商或生産智能化等等單一解決方案都難以給企業帶來可持續競争優勢。企業要通過數字化轉型建構核心優勢,需要從新模式、新業态、新生态進行頂層設計,實施全面的數字化轉型方案,確定數字化能力的全面提升。
數字化帶來效率與服務全面更新
阿裡CIO學院:您認為或者說希望人工智能、大資料等新技術将會對工業自動化行業的商業模式、市場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
申小朋:随着5G、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進步,制造業不斷向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等方向發展。作為制造業産業鍊的重要環節,工業設計對引領技術與産品創新、促進産業優化更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個人認為大資料帶來最大的影響是兩個方面:
一是,工廠整體的管理和人員生産效率的提升。比如今天有些工廠在使用AGV(搬運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整個工廠都是智能機器人控制,不需要一個勞工,工廠潔淨度非常高,還提高了整個工廠的效率,還把無人工廠做成了工業旅遊項目。
二是,未來的制造業可能也是服務業,可以實作個性化定制生産。例如:今天城市人都很關注自己的健康,吃各種保健品,但是某種保健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是有待商榷的。我們最近做了一個健康驿站機器人詢診項目,通過一些基因檢測準确的發現我們體内到底缺少哪些元素,把這些檢測資料回傳到工廠,工廠根據這個客人的身體名額,将這些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制成膠囊通過3D列印快遞給客人,真正的實作了工廠定制化生産。未來實作定制化生産,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組織機制的落地,都需要依賴于移動端和PC端的IT平台支撐。全方位使用者互動、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全流程的高效支撐、持續的使用者資料資産積累等皆是關鍵。
工博士數字轉型四大“法寶”
阿裡CIO學院:在數字化轉型這條道路上,工博士做出了哪些方面的嘗試?您有什麼經驗和教訓能和我們分享嗎?
申小朋: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數字化戰略,探索如何利用新技術驅動業務發展與營運模式的優化創新。
二是,标準化流程。标準化是數字化的前提,企業如果沒有标準化,會很難達到數字化預期目标,作為創業型公司之前也缺少标準化流程,例如員工外出拜訪客戶後,客戶資訊資料錄入不全面等,導緻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無法發揮作用,是以企業在制定完善戰略規劃後,還需要補上标準化這一課。
三是,愉悅的使用者體驗。在企業各個業務闆塊數字化戰略、标準落實後,綜合運用網際網路思維與各類新技術,優化企業産品和服務傳遞方式,進而打造出最佳客戶體驗,提升營運效率,創造出業務的價值。正如亞馬遜、阿裡等數字化企業都是通過使用者體驗來推動資訊技術架構,這對于希望實作數字化轉型的傳統企業來說非常重要。
四是,數字化能力團隊。數字化轉型無疑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企業想要徹底融入創新并不簡單,不僅需要高層支援,也需要成立核心的數字化能力團隊。在精通數字技術的執行團隊支援下,幫助企業推動數字化成長。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企業隻要有決心,就一定可以實作。
再次回到阿裡,回家的感覺真好
阿裡CIO學院:您好,請問這次走進阿裡巴巴參與兩天的學習交流給您帶來的真實感受是什麼?
申小朋:我曾就職于阿裡,阿裡巴巴這個網際網路電商巨頭的傳奇創業成長故事、以及阿裡的獨特文化,從創業至今對我仍深有影響。越優秀的企業,其内部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越值得學習和借鑒。阿裡此行,非常棒,站在巨頭的肩膀上來近距離的感受時代最前沿的科技發展趨勢更有利于拓寬視野和思路。我們下一步将會在實作數字化轉型更新上做好戰略決心、人才投入和工具保障。
工博士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CEO申小朋(居中)
阿裡CIO學院:對于阿裡CIO學院未來的發展,您有什麼個人建議嗎?
申小朋:有幸再次回到了阿裡巴巴杭州總部,感覺像回家一樣溫暖,短短的一天半時間裡,通過再一次實地學習阿裡數字化最佳實踐,更燃起了我的激情、對企業文化的着迷,以及對未來工作的無限思索,可以說感受很深,收獲頗豐。
阿裡園區文化富有激情和想象力,老師授課形式多樣,方式靈活,課程内容更是前沿,授課老師專業。在阿裡體會最深地就是要加強學習,通過學習大資料、雲計算和人工智能,不斷提高自已的認知水準。一個人的認知邊界就像一個圓,随着你學習的不斷深入,你的認知邊界也在不斷增大,圓内是已掌握的,圓外是未知的,這意味着你學的越多,未知的邊界也就越大。這個世界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隻有去擁抱變化。
在阿裡的一天半,是我認知邊界迅速擴張的一天半,也是我多年來感覺對新知識恐慌的一周。一些前沿的、疑惑的問題在這裡找到了答案,通過阿裡專家的串講将腦海中淩亂的碎片化知識重新整理,感覺豁然開朗。
最大的建議就是希望阿裡多組織我們企業一起交流,拓寬思路并且快速落地将企業做的更好并服務全社會。
企業介紹:
工博士機器人集團于2013年3月在上海成立。公司專注于研發、生産、內建基于使用者需求的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在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項目、機器人自動化工程應用,大型綜合自動化工程項目方面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工程應用經驗。
工博士機器人集團秉承“用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服務社會”的理念,以電子、電器及其它高科技行業的自動化生産裝備作為自身發展定位的基本目标。為其實作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的産品提供完整的制造裝備、制造管理及自動化生産解決方案。同時也将利用自身在機器人技術及自動控制、傳感器技術、系統內建技術等方面優勢發展基于這一技術的消費類産品;工博士集團發追求員工、客戶及供應商三赢的戰略,努力營造一個共同發展的完美商業生态系統。
文章來源:阿裡飛天CIO學堂微信公衆号
名人堂
名人堂是阿裡CIO學院打造的一檔大伽訪談欄目,每周一期。以推動企業創新與數智化更新為願景,通過采訪行業頂尖客戶,幫你更好地了解和思考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梳理行業痛點和方法路徑,進而互相滋養,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