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娶婦得公主,平地買官府”,原本人人都想當驸馬,成為皇親國戚,但是大唐的公主實在沒幾個人敢娶,甚至有人形容,娶了大唐的公主,家中就好像平白無故的多了一個“官府”,是以這驸馬也不是好當的。而當年之是以公子王孫們都害怕娶公主,和新城公主的事情多多少少有點關系。

新城公主墓葬被發現
大唐時期,風氣開放,公主,是整個王朝最尊貴的女人。上有父皇母後疼愛,下有哥哥照拂,試問誰敢惹她們?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兒,母親是文德皇後長孫氏,哥哥是李治,後來也當上了皇帝,自古以來,年紀最小的孩子全家都寵着,新城公主也不例外。
不過,這位擁有榮華富貴、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女子,壽命并不長,她僅僅隻活到了29歲,據曆史記載,當年她是按照皇後禮儀入葬的,但是王朝自古以來都最注重禮法規矩,那麼,當年發生了什麼,李治竟然敢罔顧祖宗規矩,将公主用皇後的禮入葬?
上個世紀90年代,考古人員在昭陵發現了新城公主的墓葬,當專家進入墓室之後,發出感慨,實在是不光彩。新城公主的墓葬中有大量壁畫,其中一組壁畫中,有幾個侍女的頭全部被刻意刮掉,并且還有侍女殉葬,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殉葬是極其殘忍墓葬文化,而且自古以來,也都隻有給皇帝殉葬的,當年在新城公主身上,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更加謎團重重,要想了解事情真相,還得從公主的經曆來看。
盛寵下的公主
據史料記載,新城公主出生634年,也就是貞觀八年,然而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她就被封為“衡山郡公主”,此時的她還隻有8歲,就得到了“實封”,在衆多公主中,這份恩寵是獨一份,後來白居易曾言:“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賜湯沐者,亦如公主之号,以寵重之。”可見太宗皇帝的愛女之心。
榮華在身,婚姻不幸
貞觀十七年,此時,新城公主還隻有9歲,但是這一年魏征病重,即将離世,太宗皇帝帶着皇太子還有新城公主前來探望,太宗流着眼淚問他還有什麼未盡的心願,魏征回答:“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聽了魏征這番話,太宗當時就把最小的女兒許配給了魏征,第二天,魏征病逝。
然而,女兒還有有嫁出去,當時就出了一些事情,太宗皇帝懷疑魏征和侯君集結黨,是以就悔婚了。悔婚之後,太宗皇帝再次精心挑選,終于標明了長孫操之子長孫诠,此人家室好,品性也不錯,為了這麼親事,長孫操還被升官。
太宗皇帝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命人立刻籌備婚禮,可是公主婚禮的禮節太過複雜,太宗還沒等到看到女兒出嫁,就已經薨逝了。李治和新城公主是一母同胞的兄妹,為了不耽誤她的青春,決定人讓公主服喪一年後就出嫁,但是按照規矩來說,必須服喪三年,是以這個建議找到了群臣反對。
于是等到三年後,新城公主嫁給了長孫诠,太宗當年的眼光果然沒錯,夫妻二人琴瑟和鳴,如同神仙眷侶,可是好日子沒有持續幾年,659年,長孫家族遭難,長孫诠遭到流放,被地方官員所殺,從此公主郁郁寡歡,她恨哥哥将丈夫逼死,但是她什麼都沒有說,隻是從此沉默寡言,不再梳妝打扮。
李治不願看妹妹這樣,于是又給他安排了一門親事,新城公主再嫁韋正矩,可是公主還是太思念前夫,這段婚姻也不和諧,最終在29歲的年紀香消玉殒。公主一死,李治認為這都是韋正矩對公主失禮造成的,于是遷怒驸馬,将驸馬殺死,就連照顧公主的侍女,也因為照顧不周被賜,被拉去陪葬。
在極度悲痛之下,李治也不管禮法如何,按照皇後的禮儀将妹妹下葬,在整個唐朝時期,這是唯一一例,雖然不合規矩,卻也表現了李治對新城公主的疼愛。
這樣一來,在新城公主墓葬中所發現的一切也都解釋得通了,陪葬的宮女,頭顱被刮去的肖像,受到牽連的驸馬,這一切都是李治盛怒之下,所作的不光彩的行徑。再後來,還出現了俗語說:“新城以病而卒,夫子受其戮辱。”人們都對當上驸馬的人表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