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就像是一盤象棋,最終到底誰能将誰的軍?那麼就得看下棋的人都有誰?總之,說到最後,不管是曹操、還是劉備、或者是孫權,甚至于是袁紹,他們隻要想是得到最後的勝利,那麼就得靠衆多謀士的鼎力相助。最終才能赢得這場博弈,經過一番搏殺之後,最終形成三股勢力,曹操、劉備,孫權。

當然,成就他們三股勢力的同時,也湧現出了很多的著名謀士。也就是今天要說的三國時期的10大謀士,有了他們存在,讓整個三國曆史更加生動、形象、也讓諸侯之間的鬥争,是上演得刀槍火影,好不精彩。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在三國時期的十大謀士排名,他們的先後順序都是怎麼樣的?首先來看一下排名第十位的謀士,他會是誰呢?或許這個人一般人都想不到,他在三國時期非常地低調,甚至很多人都忘了他的名字。
第十名:魯肅
排名第十的就是東吳第二任大都督魯肅,說到魯肅,大家或許會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率領提出來讓孫權攻打曹操,不要像劉琮一樣,做“籠中鳥”。也就是第一個提出,“孫、劉聯盟的人”,魯肅的這個戰略,是要早于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的。
魯肅在東吳的作用很大,既是孫權的老師,又是東吳的外交家,戰略家。魯肅在公元200年時,就已經和孫權定制了《榻上策》,魯肅在他的榻上策之中,提出了什麼戰略呢?簡而言之,就是讓孫權,占據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當然就包括了荊州等地區。然後,結合劉備、一同對付曹操,為日後孫權稱帝打下基礎。說白了,孫權活到最後,都隻是一直在走魯肅給他定制的戰略方針。
是以,魯肅對于孫權,或者是整個東吳來說都是功勞巨大的。以魯肅的戰略思想,足以登上三國十大謀士之榜。
第九名:徐庶
排名第九位的謀士,就是徐庶,說到徐庶這個人,相信大家并不會陌生。徐庶乃是劉備的第一任軍師,他的才能足以震懾關羽、張飛。當年關羽,張飛對徐庶的戰略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對他所下的軍令也是無條件遵從。
《三國志·諸葛亮傳》: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此前劉備一直吃敗仗就是因為自己的謀略不行,雖然有關羽、張飛、趙雲相助,但依舊是毫無成就。在徐庶加入劉備之後,便開始轉運了。徐庶利用自己的博學,幫助劉備打敗了前來攻擊他的曹軍大将。
但是後來,曹操親自出馬,為了不讓徐庶繼續幫助劉備出謀劃策,曹操竟然活捉了徐庶的生母。最終,逼迫徐庶前來曹營。在曹操的用人史上,讓曹操如此行事的,恐怕徐庶還是頭一人。
第八名:田豐
田豐乃是袁紹帳下首席謀士,田豐早年出謀幫助袁紹滅了公孫瓒。除此之外,在曹操迎接漢獻帝之前,田豐就建議袁紹要搶先一步把漢獻帝握在手中。但是袁紹沒有同意,不過後來,曹操利用漢獻帝經常對袁紹發号施令,弄得袁紹非常被動。但是,又無可奈何。
後來劉備與曹操鬧翻,這個時候田豐又趁着曹操舉兵攻打劉備之際。迅速勸告袁紹集中精銳兵力去攻打曹操的老巢許都,但是袁紹卻沒有聽取田豐的計策。最後,白白浪費了這個大好戰機。
後來曹操迅速打敗了劉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讓劉備一無所有。而袁紹,這下子才想起來要去攻打曹操的許都。然而,這個時候田豐卻道:“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衆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什麼意思呢?很簡單,就是說曹操用兵能力很強,不能跟他硬着幹。我們要跟他打持久戰,對内實行屯田制,廣積糧草,招兵買馬訓練兵士。
然而,對曹操的話呢?就采用“乘虛襲擾的方式”,曹操的兵力哪裡不足就打哪裡,這樣就可以利用兵力的優勢來對付曹操,襲取河南地區。曹操派兵來援,我們就打他沒有援兵的地方。長此下去,曹操必然失敗。那麼,袁紹怎麼做的呢?派遣顔良、文醜等大将攻取曹操,根本就聽不進去田豐的計謀。最終,在官渡袁紹吃了大敗仗,葬送其一生的努力成果…
第七名:司馬懿
司馬懿這個人極具僞裝身份、能力,與上述幾位謀士相比起來,司馬懿他也有過人之處。司馬懿最大的優點就是會,審時度勢,權宜行事。早年因為,不想屈居于曹操門下,故意無消失,裝真病。用過多種手段來欺騙曹操,而最終司馬懿還是無法擺脫曹操。後來,司馬懿被迫成為曹丕的老師。但很快曹操便發現,司馬懿這個人不簡單,打算找各種理由來除掉他。但是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已經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關系來維護自己。
司馬懿最得力的關系,那就是曹丕,還有就是盡職盡責,好好輔佐曹丕。如此一來,曹操就找不到任何理由來處置他。況且,曹丕也會為他說話。司馬懿在曹魏的日子裡,提出趁劉備立足成都未穩之際對他進行攻殺。後來關羽北伐時,第一個提出與孫權聯手對付關羽的戰略。再者,千裡擒孟達。這些事件無不表現出司馬懿的智慧…
第六名:龐統
在三國時期排名第六位的乃是龐統,龐統雖然死得較早,但是他對劉備及整個蜀漢王朝來說,他是功不可沒的!
當年,劉備入川之時,龐統便提出應該打劉璋一個措手不及,如此可以兵不血刃拿下益州。隻不過,劉備當時并沒有聽取龐統的建議。沒有辦法,為了找到成就感,龐統不得不再次提出2條妙計。第一條,斬劉璋大将,楊懷、高沛等,收其兵還攻成都。其二,就是得到好處之後就回到荊州。
當時,劉備是選擇了第二條。最後,劉備花了将近3年的時間,最終在馬超的幫助之下才成功拿下了成都。不過,在此将進軍過程之中,讓劉備的整個格局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那麼,這個老師就是龐統。龐統讓劉備的格局成長起來,在入川之戰後,劉備雖然丢了龐統,但是他的帝王之氣已經逐漸形成…
第五名:諸葛亮
諸葛亮的智慧是千百年來都很少見的,但是在三國時期,以他的謀略還談不上第一,也隻能屈居第五的位置。諸葛亮最得意的作品就是《隆中對》、《出師表》,諸葛亮的這兩個作品,都被寫進教科書,不是因為他的這兩個作品有多牛,而是了對劉備的忠、義,值得後人學習。
單說戰略,例如《隆中對》之中就有很大缺點,諸葛亮講究先取荊州,以荊州為家。然後取益州,取了之後便開始放棄對荊州的管理,如此一來怎麼可能成就大事,最終導緻關羽兵敗襄樊。劉備痛失荊州,10多年的辛苦付出,最終還是毀于一旦。
後來,諸葛亮雖然親自帶兵北伐,但最終還是被司馬懿給擋住。北伐,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第四名:荀彧
在酸棗會盟之後,荀彧便成了曹操的謀士。并且,曹操的絕大多數戰事都離不開荀彧的出謀劃策。就拿曹操早年最火的一場戰争“官渡之戰”來說,也離不開荀彧的幫助。其實很多人都以為官渡之戰乃是郭嘉的功勞,殊不知郭嘉的10勝論,其實早谠被荀彧說了個七七八八,隻是荀彧沒有郭嘉那樣當衆宣布而已。
在曹操每次出征之時,都會與荀彧商量,應該怎麼打?而荀彧也跟曹操無話不說,為他考慮到種種情況。曹操之是以迅速成長壯大,絕對是離不開荀彧的幫助的。而且荀彧還為曹操推薦了大量的人才,他們有的會治國,有的能為相,有的能出謀。他們包括:鐘繇、荀攸、陳群,戲志才等人。
可以說,荀彧對于曹操來說就是一個活寶貝。有了荀彧的加入,曹操才能輕松的擊敗袁紹,完成一個不太可能打赢的戰争。
第三名:郭嘉
排名第三的正是曹操帳下的鬼才郭嘉,郭嘉乃是荀彧的同鄉,同時郭嘉也是由荀彧舉薦給曹操的。在曹操得到郭嘉之後便說了這樣一句話,在《三國志》中有記載,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能得曹操如此肯定,郭嘉的才能到底怎麼樣,其實可以忽略不計。
在郭嘉正式加入曹操營帳之後,為他提出《十勝論》,出謀平呂布、定河北,滅烏桓,平定遼東,為曹操一統中原北方立下不世之功。值得注意的是,曹操每次打仗,隻要是比較難打、或者是打比較難對付的人,他都會帶上郭嘉。
是以,可以看出郭嘉是對曹操非常重要的。如果,郭嘉不死或許便無三國。對于曹操個人而言,更加沒有赤壁之敗!
第二名:賈诩
說到賈诩,或許就讓人聯想到呂布、張繡。當年賈诩出謀僅僅用兩個平庸的将軍,就把呂布給打敗,最終讓呂布敗走四方,無奈投奔劉備、袁紹、袁術。而說起張繡就不得不讓人佩服,當年曹操強占張繡嬸娘,引起張繡的不滿,後來發動反叛。
為了洩氣,當時賈诩便幫助張繡出謀,三番兩次打敗曹操。并且,還讓曹操在宛城之戰中損失了自己的愛将典韋,和自己的長子。
賈诩可以說是讓曹操恨透入骨的人,但是後來曹操卻舍不得殺他,而且還重用了賈他。賈诩在曹魏官拜太尉,就連曹操選擇接班人都要來詢問賈诩的意見。足見在曹操心中賈诩的地位之高,賈诩一生也出了兵書,《鈔孫子兵法》《吳起兵法注》,這些書籍也表明了賈诩的超高軍事才能。
第一名:陳宮
說起陳宮,或許讓郭嘉感到害怕。為什麼如此說呢?其一陳宮的才智并不在郭嘉之下,而且陳宮是先棄曹操,再投呂布。當年,郭嘉跟随曹操一起圍攻呂布,在戰事發生之初陳宮便提出,讓呂布帶兵出城,如此一來,兩軍形成掎角之勢,兩股兵力互相配合,可以逼退曹操。
郭嘉聽聞此計之後,也是非常惱火的,因為陳宮的戰略,确實是穩。再者,呂布确實是無人能敵。即便是典韋複活、加上許褚、李典等人又如何,同樣奈何不了呂布。
但是,郭嘉卻說了這樣一句話:“陳宮有智而遲”,意思就是說陳宮這個人智力讓人害怕,但是往往遲人一步,我們要搶在他的前面,否則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