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淝水之戰是曆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案例,其影響力不亞于巨鹿之戰、官渡之戰、長平之戰以及赤壁之戰等。淝水之戰是東晉時期,發生在前秦與東晉的一場較量,最終本擁有80萬兵力絕對優勢的前秦軍,竟然敗給了僅僅8萬兵力的東晉。此戰讓偏安一隅的東晉赢得了少有的尊嚴和幾十年的穩定,成就了謝安謝玄及桓沖等人。同時也給前秦緻命的打擊,尤其是前秦宣昭皇帝苻堅,從此更是一敗塗地,将經營了二三十年的前秦政權推向深淵,留下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成語被後人唏噓。
淝水之戰的慘敗給後人以教訓,對于當時戰後還苟延殘喘的苻堅,教訓就更為深重。不知道他在逃回北方的路上,聽到背後的風聲,除了害怕之外,是否有對自己的檢討,是否悔恨當初沒有聽從一個女人發自肺腑的勸谏,才導緻如此慘死的敗局。
估計苻堅是後悔的吧,隻是後悔又有什麼用?他甚至還連累那個女人為自己付出生命的代價。

這個女人便是苻堅的一位小妾張氏,也稱張夫人,張夫人沒有名字留下來,其家世長相年齡都一無所知,史書對她個人情況介紹的描述僅僅五個字:“明辨有才識。”也就是博學多識之意,對于一些事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可想而知,張夫人一定是自小受過良好教育之良家女子。
至于張夫人嫁給苻堅多久了,也不得而知。自苻堅弑殺暴戾的堂兄苻生,奪得前秦政權之後,開始勵精圖治,二三十年來,前秦基本統一了北方,呈現一片大好形勢。
在成績面前,人多半很難走出驕傲自大的魔咒,看到國家在自己的手中走向強盛,苻堅日益膨脹,遂将目标對準了在江南偏安一隅的東晉,勢欲統一天下。
在繁榮的表象之下,事實上,前秦并沒有苻堅想象中那麼強大。是以,當他提出揮師南下之時,許多大臣提出反對,包括他的太子苻宏,但苻堅聽不進去,認為他們太沒有魄力。
苻堅正欲一意孤行之時,一個女人站出來發聲了,這個女人當然就是他的小妾張夫人。張夫人對苻堅語重心長地說道:“妾素聞天地之生萬物,聖明的君主統領天下,無不是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的。古有黃帝馴服牛馬,是順應了它們的本性;大禹治得洪水,是順應地勢;後稷種植五谷,是順應天氣時令;商湯滅夏,周武滅商,是順應了天下民心,故能取得成功。如今朝野上下都說不能讨伐東晉,但陛下您卻執意而行,不知出于什麼原因?尚書說:‘上天知曉人間的善惡,是在百姓中間聽取和觀察來的’。上天猶如此,何況作為君主呢。妾也聽說若想發動戰争,必定先觀天象,下察吉兆,妾是婦人家,不懂天象。俗話說,若半夜叫到雞叫,家犬聚在一起哀吠,兵器自動發出聲音,廄馬無故驚跳,都是出師不利的壞兆頭。然而,秋冬以來,屢屢聽聞這些現象,實在是不祥之兆啊。希望陛下三思而後行。”
張夫人一番苦口婆心,指望能改變苻堅的決定,然而,她的話卻不過耳邊風。在苻堅看來,張夫人不過一婦道人家,頭發長見識短,雖賢德可愛,卻不宜幹涉軍政大事,哪裡聽得進張夫人的一番宏論。是以,苻堅頗不耐煩地回應張夫人道:“這軍旅之事,哪裡是你婦道人家該幹預的呢,你不要管了。”
苻堅執意還是出了兵,帶領着他近百萬雄師,浩浩蕩蕩地開往江南,開啟了他的失敗之旅。公元383年,苻堅兵敗淝水,狼狽北逃。兩年後,又被姚苌所殺。張夫人也跟着自殺了。
淝水之戰一直被後人高度關注,在評論此戰勝敗之時,大多人為謝安運籌帷幄的軍事才能而歎服,也為苻堅剛愎自用而唏噓,都認為他是沒有聽從已故大臣王猛的遺言。卻很少有人知道,曾經有一位女子也曾向苻堅提出過中肯的勸谏,隻可惜,苻堅并不把女人的話當回事,結果隻能自嘗惡果,到天堂那邊向他的愛妾低頭認錯了。惜哉!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