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器人怕“疼”,是科技的進步還是倫理的挑戰

随着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多的走進人們的生活場景中,但我們的傳統認知,機器人大多還是機器的屬性,也更多的存在于輔助人類做一些簡單的機械勞動和體力勞動中。但随着AlphaGo(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的誕生,似乎這一切都悄然發生着改變。而現在,機器人再一次重新整理了我們的認知,那就是機器人也怕疼了。

機器人怕“疼”,是科技的進步還是倫理的挑戰

機器人怕“疼”,是科技的進步還是倫理的挑戰

澳洲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研發出了一種電子人造皮膚,它可以像真實皮膚一樣對疼痛刺激做出反應。這為更好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和非侵入性皮膚移植的替代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我們都知道,皮膚是人類身體最大的感覺器官,具有複雜的功能,可以在受到任何傷害時發出快速警報信号。是以,上述疼痛感覺原型是朝着下一代生物醫學技術和智能機器人的重大進步。

機器人怕“疼”,是科技的進步還是倫理的挑戰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感歎,未來的世界會不會真的像科幻電影裡演的那樣,機器人有着和人類同樣的感官和感情。其實筆者認為,機器人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代替人勞動的機器人,而另一種是能陪伴人生活的機器人,目前前者相對比較普遍,而後者則還不夠成熟,目前我們和機器人的情感大多還是我們賦予它的,比如在某電影裡出現的一個普通的掃地機器人因為長時間相處,又是孩子的兒時玩伴最終被當做家庭中的一員。

機器人怕“疼”,是科技的進步還是倫理的挑戰

但随着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機器人會逐漸突出“人”的屬性,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機器人不僅隻會做一些機械化的工作,而是會随着人類的發展和需要,逐漸具備人類的創造力、思維、情感。想象一下,未來的機器人不僅可以做一些簡單重複性的工作和機械重體力的工作,還可以做一些精密複雜的工作,甚至還可能介入一些腦力勞動,比如設計、創作、藝術類等等。

機器人怕“疼”,是科技的進步還是倫理的挑戰

那麼如果機器人中随着“人”的屬性不斷增加,我們面臨的倫理挑戰又是什麼呢?筆者認為,雖然未來的人工智能發展可能會超越我們的想象,甚至在某些領域會超越人類,未來人與機器人不在是純粹利用的關系,因為人工智能已不在是機器和軟體,但并不意味着在這些領域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而會成為一種共生性的夥伴關系。這是一種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的新倫理學,他們将構成一種跨人類主義,或許,我們在這種景象中看到的不一定是倫理的挑戰,而是一種新的希望。

原文連結:

https://ai.51cto.com/art/202009/626830.htm

本文轉載自51CTO,本文一切觀點和機器智能技術圈子無關

【為你揭開阿裡大牛的神秘面紗 學長學姐茶話會】菲瑩 達摩院進階算法專家

她是雲栖大會背後的技術專家,她為央視演播室設計的AR技術獲得過專利,曾開發過400萬使用者使用的AR互動APP,有着多年的工作和項目經驗

雲栖大會裡您做了什麼項目?雲栖大會中有一個有視覺人工智能做服裝設計的項目……

現在有很多的歌曲用AI作曲,有繪畫用AI做畫,它的流程是怎麼樣的?新潮的技術背後有着專門的模型支撐……

想要進入阿裡,您對于求職的同學有什麼标準?要對自己做過的事情很清楚,面對項目中的挑戰,知道如何解決是非常重要的……

想知道阿裡大牛的精彩人生和項目經驗,進入阿裡的秘訣?今晚8點鎖定下方釘群直播,為你一解困惑,更有有獎問答和抽獎環節,送出精美獎品

機器人怕“疼”,是科技的進步還是倫理的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