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淘寶上買東西的時候都會看看商品的價格、優惠券,去算清楚我們購買這個東西到底花了多少錢。企業采購更是如此,每一筆錢用在什麼地方,必須要記錄的清清楚楚。
——上雲的ROI如何?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如何做預算?
——怎麼樣能夠更省錢?
這些問題反映了企業上雲的一系列和成本相關的三大訴求:成本可視化、消費可預測、成本優化。其中,成本可視化,即把賬算清楚,是基礎中的基礎。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在雲上把賬算清楚!
雲上成本分攤如何定義?
除了從成本上了解雲上的消費外,企業還需要更細粒度的了解錢是怎麼花的。這個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分賬。分賬能夠幫助企業把雲上的支出進行拆分,按照應用、項目、部門等次元透視。這樣一來企業就知道每一個項目ROI如何。
企業上雲的步伐是循序漸進的,大部分是一個BU先上,獨立進行管理。這個時候還沒有分賬的需求,因為每一個BU是獨立結算的。當企業規模化上雲之後,用雲團隊和雲上支出開始增加。管理模式也從分散式的管理轉變為由Cloud governance團隊(或者中心運維團隊)集中管理,進行統一的支付和成本分攤。
企業中的分賬大體分為兩種模式:
Showback: 把賬按部門算出來,給CFO和部門高層看一看,通常沒有預算、獨立核算的要求。網際網路企業很多采用這一模式。
Chargeback:把賬按部門算出來,除了review之外,各個BU獨立的進行IT成本計費和預算管理。采用這種模式的很多是傳統企業和MNC。
Chargeback的管理方式更加成熟,幫助IT部門從成本中心轉型成能力中心。
雲上分賬遇到什麼問題?
既然showback和chargeback都是标準做法,為什麼上雲後這個問題變得突出了?在傳統自建資料中心的模式下,IT基礎設施的采購嚴格按照企業的财務預算流程、采購流程和傳遞流程執行,其成本按團隊或項目可以被很好的管理。企業上雲之後,完全打破了這個體系,有幾個凸顯的大問題:
Q1:雲上商品種類紛雜,形态各異
雲廠商是一個超級供應商,什麼都賣,面對上百的産品類目、上千的商品類目、上萬的SKU和計費項,不知所措是一個自然的狀态。除了标準的虛拟機,大部分商品對于客戶都是新事物,而對于新事物,分賬不是大家最開始會考慮的問題。
Q2:雲廠商對于标簽分賬的支援都有發展的過程
除了微軟Azure第一天支援标簽外,AWS的标簽也是從幾款到2018年的幾十款,再到2020年的上百款。在這個過程中,非常多的資源無法進行打标簽,到現在也是一樣。在阿裡雲這個情況更加突出,到2020年9月我們的标簽分賬才支援到28款雲産品,而在2020年4月份這個數字是3。是以,我們的客戶重度使用标簽的為數不多。
Q3:IT治理體系的缺乏
IT部門需要标簽,但是在雲上打标簽的是各BU的DevOps團隊,如果一個企業缺乏Cloud governance的流程,程式員們是不會自己打标簽的。
企業要分賬,應該怎麼做?
A:Leadership review流程的建立
分賬的機制能夠執行必須依靠Leadership review的支援,讓成本核算作為月度或者季度業務複盤的一部分。隻有自上而下,才能保證其他流程的有序開展。
B:賬号次元進行分賬
目前很多企業上雲都選擇基于資源目錄管理的多賬号模式。這種模式下,在Applications的目錄下,每一個Application就是獨立的賬号。是以這個賬号下的所有費用可以全部的計入這個部門的成本。對于多賬号,我們推薦企業使用阿裡雲開放平台即将推出的
集團企業IT治理樣闆間,樣闆間中我們對于Account的命名方式和Folder的組織都有很好的最佳實踐。
C:标簽次元分賬 - 獨享型資源型
對于多個部門共享的賬号,則需要通過标簽的方式去區分資源的用途。 在這個過程中,運維團隊負責标簽的職能和執行方式有所區分:
(1)高度自動化的企業會把标簽的部分做到服務傳輸的流程中,保證所有的資源盡可能的打上标簽;
(2)運維開發能力較弱的企業則會選擇手動在控制台打标簽或者使用MSP外包這部分的工作。
無論何種方式,當标簽被打好後,标簽就會從資源管理的系統流轉到費用中心的賬單中。通過Excel或者其他BI工具,使用者就可以看到費用和部門的關系(阿裡雲的财務單元可以和标簽進行關聯,并同時出現在賬單中)。
對于不能打标簽資源或者沒有打标簽的資源,需要定期的進行review(可以使用config中提供的require-tag模版進行這一操作)。如果資源應該打标簽而沒有打,盡快補齊;如果資源打不了标簽,去給阿裡雲提需求。通過這樣手段,讓這部無法通過Tag分賬的分費用控制在10%以下。
最終,在标簽分賬這部分,你可以給企業的CFO一個較為準确的成本分攤,以及彙報分不出來的部分作為follow up action。具體的操作可以參考
Tag分賬最佳實踐。
D:共享型資源的分賬
對于許多共享性的資源,例如CEN,NAT網關,流量包,預付執行個體券(RI)預付款,support plan,雲廠商沒有提供更細粒度的分賬方案。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按照一個商議好的固定比例來進行分攤。
如果需要更精準分攤的能力,則需要進行更多的計算,例如:
流量型産品:網絡流量去分攤各個虛拟機的費用給部門。
預付執行個體券(RI):RI通常也是IT集中采購,進行内部的成本優化。通常來說RI都不會過量購買,例如去優化60%~80%的固定成本。由于RI的比對存在一定的随機性,在賬單中會存在局部“不公平”的現象,在拆分這一部分成本的時候會有一個更複雜的公式,考慮到RI是整體優化方案的這一特性,RI的規格以及各部門使用該規格虛拟機的情況。
容器應用:容器服務叢集通常在應用層由多個應用公用,而費用計算是在基礎的IaaS資源次元,利用
https://kubecost.com/可以進一步按應用來分攤成本。
您的企業在雲上的賬算清了嗎?歡迎和我們咨詢和交流~
更多企業IT治理樣闆間内容
請立即掃碼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