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雲計算逐漸興起,越來越多傳統企業及使用者對雲計算基礎産品【 雲伺服器、雲主機 】有需求,準備把資料往雲上遷移,其中 雲主機私有雲、公有雲和混合雲 ,不知道如何選擇雲主機類型,下面小編為大家科普什麼是公有雲、什麼是私有雲,希望對你有幫助。

公有雲
公有雲,是由雲服務提供商控制,用于雲服務使用者和資源的雲部署模式。雲服務商建構基礎架構,整合資源建構雲端虛拟資源池,根據需要配置設定給多租戶使用。我們經常聽到或使用的雲伺服器、雲伺服器執行個體等都屬于公有雲範疇,适合無架設私有雲條件或需求的企業和開發者使用。公有雲具有非常廣泛的邊界,使用者通路公有雲服務的限制很少。
簡單地說,公共雲是由雲服務提供商管理的雲IaaS ,并且幾乎可以用于任何人,通常具有上述功能,有時還具有PaaS選項。
私有雲
私有雲,是由雲服務客戶控制,用于單一雲服務使用者和資源專用的雲部署模式。私有雲可能由企業本身或第三方擁有、管理和營運,可能部署在企業工作場所内或資料中心。使用者也可以授權通路其他方面。私有雲旨在設定一個狹窄的邊界,将使用者限制在一個單一的企業。
與公有雲相比,私有雲使用的是相同的雲計算技術,并提供相同的功能。使用者可掌握和控制計算、存儲等所有資源,享有獨家使用權。這種基礎設施可能由使用者内部部署和管理,或交由雲服務商托管。後者有時被稱為“私有雲托管”。
私有雲提供額外的控制,“隐私”和替代成本模式。使用私有雲,客戶需要為底層基礎架構以及任何軟體許可支付固定費用。對于重視業務的靈活性和敏感功能,以及專享資源的客戶,這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它還為大型企業提供機會,通過向每個使用付費模式的内部客戶收取資源費用,進而在企業内部分攤成本。
私有雲的另一大優點是能夠将雲計算的附加控制和益處應用于現有的資料中心操作。作為私有雲的管理者,使用者可以通路其基礎架構的全局視圖,允許使用者監控其基礎設施、應用模闆和自動化操作,例如根據應用需求自動調整虛拟機。
是以,私有雲和公有雲各具優勢。公有雲提供了一種比較簡單的方式來通路雲計算的可擴充性和一次性付費。私有雲實作了公有雲的可擴充性與私有基礎架構控制、固定成本之間的結合。私有雲是一個大型企業更理想的選擇,通常是一個“更大型的解決方案”,且與傳統的獨立伺服器相比,您可以獲得許多額外的營運優勢。
如果您還是不太明白,下面小編就通俗舉例:
張三自己在家做飯吃,這是私有雲,廚房就是自建機房。
李四天天在飯店吃,這是公有雲,飯店就是雲資料中心。
然後王五比較牛叉,在飯店有個固定包廂,不對外開放,這是托管型私有雲(有的廠商将其定義為專有雲)。包廂就好比雲資料中心的托管伺服器。
某一天張三家來了十來個客人,這是業務突增,家裡沒法坐下那麼多人,要去飯店,這是私有雲轉公有雲。
然後張三爸媽為了省點錢決定留在家裡吃,張三帶着客人去飯店吃,這就是混合雲。
還有一種情況,飯店僅對某個特定的人群比如說公務員開放,那就相當于社群雲。
當然,舉例不十分恰當,畢竟飯還是買的,而雲是租的,這個例子就是幫助大家簡單區分一下。
其實說到底,選擇公有雲還是私有雲主要是由需求決定的,當然大環境也會決定一些,比如說之前的很多雲盤被封停的事情,這個就讓很多人轉投私有雲。不過私有雲也有私有雲的好處,比如說資料安全啦,比如說不會被封停等原因。
雲伺服器ECS位址:阿裡雲·雲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