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喝酒撸串聊技術!來看雲栖大會15位大咖真人秀

雲栖大會一直是國内科技創新的風向标之一,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雲栖大會如期在雲端綻放。今年的雲栖大會,有一檔不那麼正經的真人秀節目,叫《飯桌聊天——技術人有1說1》。節目圍繞人工智能、雲原生、産品經理和架構師四個主題,邀請業界重量級嘉賓分享他們對前沿趨勢和職業發展的看法。杯酒之間,還原技術人的真實個性,聽嘉賓談笑風生,暢聊未來,感受極客圈獨特的文化魅力!

第一期 教父級大神們如何看待AI?

從雲栖大會主旨“數智未來,全速重構”引出的三大重構:新技術、新産業和新物種,其中就包括越來越被大家所熟知的AI。分類相冊、刷臉支付等AI技術和産品的應用已經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後疫情時代AI程序愈來愈快,AI進入“量産”時代的今天,我們對AI又有哪些認識?AI未來的突破點又在何方?

本期嘉賓:

  • 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Caffe之父,賈揚清(揚青)
  • 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OO,孟醒
  • 英特爾中國研究員認知實驗室研究員,趙昊
  • 賽靈思人工智能業務資深總監、深鑒科技創始人,姚頌

未來AI的突破點是什麼?

孟醒:如果從投資機會來看,我更關注不需要做任何技術邊界突破的事。比如今天看過的所有論文就是你能做的所有事情,然後在這個範圍之内找一些新的方向,找出技術邊界和産品需求之間的交叉點。如果能交叉,哪怕是很小的區間,你就能在這個區間裡挖掘一個合适點,這些點往往出現在那些不是大火的領域裡,大家不了解或不願意做的領域,比如農業方向和工業場景。美國有一家公司叫Blue River,它做的拖拉機上面懸挂了大概十個農藥噴嘴,能通過視覺識别判斷農作物的長勢,然後決定是否噴農藥。這不僅省了80%的農藥,而且因為農藥少是有機食品,還能賣更好的價錢。

賈揚清:美國AI的發展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愛好和好玩的想法推動的,而國内比較好的一點就是靠譜,這種靠譜加上美國技術圈裡的熱情肯定能做更多的事情,比如今天有各種各樣的應用。但是在商業化落地的層面,又會有單一化的問題,國内除了像安防這種強需求領域,其實還有很多領域可以探索。而且現在算法也不再是技術壁壘,創業者和技術人員都能進入到行業中去。比如Blue River公司,它的算法也許就是一個标準CNN,但是它把場景和業務結合起來了,當農機公司對它進行收購的時候,買的就不是一個demo,而是一個業務場景,一條産業更新的鍊路,是以感覺深入場景在接下來會更有競争力一些。

未來5年最想用AI做什麼?

姚頌:我想的可能更加不AI了,我自己可能更想做腦機接口。從本質來講,我們一直在利用技術做兩件事情,一是讓生活更加美好,二是擴充人類的生存邊界。如果把人腦當作一個神經網絡,當作一個黑盒子來用,通過檢測輸入輸出,用一些東西來模拟它,那麼腦機接口其實可以做一些很有價值的事情,能夠解決很多老年人,殘障人士,病人等的具體問題,同時也能提升人和資訊世界的互動速率。

趙昊:我個人可能更關注計算機視覺,看下一步會有什麼大的範式的改變。将漸變式和生成式結合起來,也是學術界正在努力的方向,讓它真正能夠解決現在計算機視覺系統的一個缺陷,同時保持漸變式模型有用的方面。我以前做過一段時間手術導航的研究,它就是一個計算機視覺問題。比如說在手術刀上裝4個立體紅外燈,然後在人的骨頭上再打一個紅外燈,這樣我們就能實時追蹤它的三維姿态,注冊到手術前拍的片子裡,然後就能判斷手術刀的走向和位置,實作最大化切除惡性良性腫瘤和保護健康組織的能力。

孟醒:我覺得有很多有意思的方向可以去探索,但是當問到很多個人投資人說“如果拿出畢生的積蓄去投資一個項目的話,你最可能投什麼?”大家最後其實都歸結到一個方向,就是生命科學,更多地考慮延長生命或與生命相關的東西。

賈揚清:可以類比一下,我們20年前還有打字員這個職業,但是現在基本不存在了。一方面是電腦的普及,另一方面是現在我們每個人打字的速度都能媲美我們腦子想的速度,而這些其實離不開輸入法的發展,比如通過AI實作對長句子這些自然語言的了解。是以我們目前的挑戰在于,算法還需要一個AI算法工程師,或者AI打字員的角色來幫我們解決問題。是以未來我覺得潛在的機會就在于怎麼把一些産品或技術标準化,讓算法自己通過自動化機器學習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需要一個AI算法工程師。

第二期 線上就能搭建業務系統?走向雲原生

雲端一體已是大勢所趨,但雲的發展卻才剛剛開始。上雲是企業實作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途徑,但雲能做的還遠不止于此。随着雲原生概念的提出與不斷成熟,雲上使用者的業務也将變得更加靈活與具有彈性。我們應如何了解雲原生?它又将走向何方?

  • 位元組跳動火山引擎雲原生業務負責人,張鑫
  • 阿裡雲視訊雲負責人,林昊(畢玄)
  • 七牛雲創始人兼CEO,許式偉

如何了解雲原生?

張鑫:了解雲原生,關鍵要了解什麼是雲。我對雲的了解是一種彈性可擴充的資源池,同時它能幫助上面使用者的業務變得更加靈活和有彈性。雲原生對應的主語應該是企業的業務系統,是以當我們談論雲原生的時候,不是說基礎設施是否雲原生了,而是說業務系統是否充分考慮到底層雲的分布是有彈性的和可擴充的,進而我們在設計架構的時候就可以用一系列的技術幫上層的業務變得更加靈活、有彈性和自動化。另外當我們在定義一個業務系統是不是雲原生的時候,它也不一定取決于我的業務系統是運作在狹義的公有雲上,還是在自己的資料中心中,甚至有些企業的業務系統本身很靈活,但是也沒有調用非常多的雲上的元件。雲原生更多地是看業務系統的架構是否有面向雲的彈性,而非它運作的載體。

許式偉:雲原生在我看來是一個新的作業系統,如果它僅僅停留在理念的話其實不足以成為一個商業,之是以它今天能變成商業範疇的東西,還是因為它從理念變為實踐最終成為作業系統。我們認為雲計算分為1.0時期和2.0時期,1.0時期的代表就是虛拟機,一種機器計算,而2.0時期是屬于智能機時代。我們把雲原生比喻成OS就是因為智能機跟功能機最大的差別在于作業系統不一樣,它是從封閉的作業系統轉向開放作業系統的關鍵點。是以我認為,雲原生将1.0帶向了2.0,産生了雲計算巨幅的變化。

畢玄:在沒有雲之前,各家公司做業務系統創業都要買一堆機器,然後在上面部署基礎的技術,去建構自己的業務系統。但是随着雲的出現,企業就不用再去買機器了,這帶來一個巨大的便利性,但是怎麼建構業務系統還是需要自己來做。我們希望走向雲原生,非常大的一點在于,我們覺得未來外部的人在建構業務系統的時候,能用雲上的産品迅速地進行搭建,能用到很多基礎技術産品和服務,而不僅僅是随時随地調取資源。阿裡擁抱雲原生,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從封閉、自主的技術體系走向一個開放、标準的自主技術體系。

雲原生與雲主機未來将如何發展?

張鑫:雲原生的發展我覺得分中期和長期。就中期來說,我有一個觀點是容器隻是一個技術而非場景,絕大多數客戶沒有為了買容器而買容器,我們也不會賣容器給客戶幫助他們解決容器的問題。是以雲原生的下一階段應該是如何從技術特性演化出場景的産品和解決方案,變成很多場景化的标準的接口和平台。而長期來看,雲原生的終局是讓大家忘掉雲原生。另外雲原生與雲主機我覺得是一種并行存在的關系,兩者可能解決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場景。對于使用者來說,我希望使用者不再關注我們的業務邏輯是跑在容器裡還是雲主機裡。

許式偉:從使用界面的角度來看,我傾向于認為雲原生最終會吞噬整個世界,就像今天功能機幾乎見不到了一樣,智能機吞噬了整個世界,雲原生應該會跑在一個類似“神龍”這樣的裸金屬之上。再往後看一點,雲原生解決了基礎架構問題之後應該要解決應用架構問題,是以我認為雲計算3.0應該是應用計算。

畢玄:從目前的雲原生相關技術來講,我們認為從虛拟機走向容器是必然趨勢。是以現在有幾種選擇,是在虛拟機上跑容器,還是容器直接跑在原來的裸機上。如果你相信未來是容器,那你的選擇是在原來的虛拟化跑容器的路上不斷優化,還是走另一條路,思考真正能更好運轉容器的方式是什麼。以前直接跑容器最大的問題無非是安全性,但這個問題是否一定要用虛拟機的方式去解?還是說為了滿足容器輕量化和為了更好運轉資源,是否能建構出一種新的方式?從目前來說,建構第三種環境幾乎已經是必然。不管是AWS的FireCracker、Google的gVisor還是阿裡的袋鼠,他們都沒有不斷地優化在虛拟機上跑容器,而是不斷優化在類似一台裸機上怎麼樣跑容器。是以雲原生發展下去,容器仍然是目前比較好的載體,但是更往未來發展,研發人員将不再關注寫的代碼用何種方式運作起來,他們将越來越不關注與業務邏輯無關的東西。是以我認為雲原生在不斷改變建構業務系統的方式,它的本質是如何讓業務的研發更純粹地關注業務邏輯。

第三期 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好産品經理

産品經理發轫于數字時代,他們為網際網路創造了豐富的消費産品,而在2020年,疫情加速了數字化轉型,新産業、新技術、新物種也全面重構,具備網際網路思維的産品經理将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那麼,成為産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我們如何能把握機遇,以産品經理的思維在更多行業中發光發熱?

  • 阿裡雲智能産品解決方案事業部進階産品專家,崔岸雍(永翎)
  • 網易進階産品專家,王丹丹
  • 阿裡巴巴集團新零售技術事業群進階産品專家,邱珍妮(又玄)
  • 溫故知新教育科技創始人,李建忠

成為産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李建忠:現在有人說技術人代碼寫得不好就去做産品,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主要是因為在網際網路産品領域大部分人都是技術崗出生的。但是産品經理也隻有懂了一些技術,才能對項目、時間和技術趨勢進行把控。另外還有一種誤解,認為産品經理好像是管人的,但他們實際上是管産品的一個人。

永翎:我覺得産品經理的管理難度很高,因為你沒有實際的管理權,但又需要有上司力、協調力、統籌力去說服團隊實作同一個目标,是以産品經理排兵布陣的能力非常重要。另外由于我主要做産業相關的内容,是以我們入門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是一位産業專家,之後才是考察你是否具備産品經理的其他基本功。

王丹丹:産品經理是能夠主動承擔責任然後解決問題的人,而且因為要分析需求,追求真的東西,是以産品經理也樂于說很多真話。

又玄:産品經理需要對使用者體驗負責,是以有時候開發人員說技術隻能做到現在的樣子的時候,産品經理就比較難容忍。而且,産品經理應該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分析客戶的真實需求。比如客戶說想要一個風扇,其本質上是因為覺得熱,是以我們會根據客戶的經濟能力看是否能支援他買空調,或者用其他冷風扇的方式去達到一樣的目的,而不是當一個傳聲筒,客戶要什麼我們就隻是執行。另外,産品經理還需要有洞察商業價值、發掘使用者需求的能力,這樣他們才能進行規劃和整理,并最終創造一個新的産品。

作為産品經理對未來的職業展望是什麼?

永翎:我雖然感覺生存壓力比較大,但是現在産品經理能做的事情的範圍太大了,甚至網際網路的産品經理都能去做工業生産,而且還會有相應的人才進行配合。是以隻要有足夠的決心,就能實作想要做的東西。

又玄:我從最初的移動網際網路轉來做IoT的産品,感覺IoT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未來的世界是物聯網的世界,在萬物互聯加上算法能力之後,未來有很多東西能不知不覺地影響和改變我們的生活。

李建忠:我相信雷軍的那句話“中國所有的産品都值得重做一遍”,因為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公司是沒有産品感和産品概念的,這些傳統産業需要大幅度地引進産品方法論和産品人才。是以,一方面我們有做産品咨詢的機會,另一方面産品經理也存在巨大的成長空間,甚至有很多轉崗到産品經理的需求。

王丹丹:我對産品推動事情的發展還是很有信心和把握的,是以我現在做的線上教育也覺得會有沉澱,并且會對教育有很大改變。另外看剛才大家說的這些,我有一種感覺就是哪裡有産品,哪裡的事情就容易做好、做成。

第四期 什麼是架構師思維?

架構師深谙技術與業務雙重邏輯,在将二者結合的基礎上,能從更宏觀長遠的角度幫助客戶定義問題、創造需求。那麼什麼是架構師思維?成為架構師又需要具備哪些特質?

  • 阿裡雲智能新金融事業部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負責人,張翅(正擇)
  • 阿裡巴巴集團新零售技術事業群進階技術專家,張建飛(Frank)
  • 奈學教育科技創始人、前58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孫玄
  • 阿裡雲智能基礎産品事業部算法工程師,李子昂(雪蛋)

什麼是架構師思維?

張翅:架構師不是純咨詢背景的角色,而是要真正深刻了解現在這個時代,去思考如何把不斷疊代的最新技術與業務相結合。我們原來做架構會有一個詞叫“無可無不可”,就是你需要明白架構背後的選擇、決策和判斷,甚至在創業團隊中可能會超越技術架構,把管理流程、合規等各方面都納入時間節奏中。而且,在面對客戶實際需求的時候,不能以賣貨的思維解決問題,不是隻做一個一次性的架構,而是應該告知客戶一個長期的發展路徑規劃。有些人講技術驅動業務,有些人講技術隻是支援業務,但現在其實更需要把它們進行結合,這就需要有一群具有架構師思維能力的人,不斷幫企業定義新問題、創造需求。而且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每個企業面臨的情況都不一樣,比如一些中台的設計理念就是取決于你對行業本身的架構的思考,不能照搬。

孫玄:我會更多地從人性角度考慮問題,去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當我的方案與員工方案沒什麼差別的時候,我更可能考慮使用員工的,從管理角度實作團隊的凝聚力。架構師對業務的了解是極其關鍵的,如果你隻會一些技術架構,但是對業務的了解沒那麼深,那麼在往企業去推的時候可能并不一定能說服客戶。其實很多企業有它的痛點,但是自己不能提出來,這就需要架構師去幫助解決。

張建飛:作為一個團隊的負責人,在技術上面一定要能給到團隊幫助,不隻要把控工程師的代碼,更要知道什麼是更好的設計和架構,由此才能去指導團隊做得更好。

成為架構師需要有哪些特質?

張翅:我做架構師主要有三點收獲,也是我認為架構師需要具備的能力和長久發展的目标。第一,技術的全面性,思考的整體性;第二,不隻做技術架構師,如果是業務架構師或系統應用架構師,那麼整個職業可以讓你對整體邏輯有深刻的思考;第三,對整個商業生态環境、行業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其實做架構師不應該說是因為自己寫不動代碼了才去做架構師,而是因為自己有這個興趣,能夠在把架構和目标定義清楚之後有自己的判斷和決策,有能力對技術架構、管理這些做出綜合選擇。是以,做架構師一定是要有一些技術和行業的積累,要擁有發現和定義問題的能力。另外,架構師還需要能夠承上啟下,比如當客戶有期待但内部無法響應的時候,架構師就要去進行内外部溝通,一方面讓内部團隊走上前線了解客戶需求,一方面利用影響力推動客戶的配合。

張建飛:成為架構師一定是自己心中有一團火,要對這種能力有追求和渴望,要在經曆了無數的不眠之夜,看了很多書,實踐了很多别人沒有實踐的東西之後,才可能沉澱出架構思維和架構能力,而不是說在寫了十年代碼就能去做架構師了。而且,架構師一定要能落地,把虛的東西做實,不能成為所謂的“PPT架構師”,而是要超越技術範疇去真正解決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