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巴巴集團CTO魯肅: 數字時代,技術的想象力不應設限

一、 從一個使用者到上億使用者,餘額寶花了1年,健康碼用了幾天時間

2013年6月阿裡推出了餘額寶,短短1年時間裡達到上億使用者規模。那個時候,無論支付寶——承載餘額寶的業務系統,還是後端——我們的合作夥伴天弘基金的系統都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怎麼能夠讓餘額寶快速擴充到服務上億使用者?

為此,我們的技術團隊專門打了一場仗:用最短的時間和阿裡雲一起把天弘基金的系統搬到雲上,通過雲的方式擴充到可以服務幾億使用者,搬上雲大概也用了3個月時間。是以餘額寶從一個使用者到上億使用者,前後大概花了1年的時間。

今年以來,健康碼成為國民級應用。不同的是,我們的技術團隊隻用了短短幾天時間,就快速将一個構想變成了一個實際的系統,而健康碼從一個使用者到具備服務幾億的使用者的能力,隻用了幾天的時間。七年時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健康碼小小一張碼,其背後非常複雜。之是以能這麼快建好:一方面是因為它是一個雲原生的應用,建構在雲上、完全用雲上的産品能力,不用擔心擴充性。另一方面,借助雲上的業務中台和資料中台,通過資料驅動滿足系統本身複雜的資料和業務邏輯。背後還有阿裡巴巴高效的“宜搭”平台,能夠快速搭建并計算出每個使用者的防疫狀态。再加上釘釘、支付寶這些國民級應用的支援,使用者使用健康碼,隻是打開一個新的小程式,非常友善。

二、 疫情期間,阿裡巴巴的研發效率提升了20%~30%

疫情雖然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但對于企業的數字化,卻起到了推進作用。

舉例而言,疫情期間我們做了一個統計,阿裡巴巴的工程師不能在公司、不能在一起開會、在家寫代碼,研發效率到底是高了還是低了?分析結論是效率提高了,一些核心研發名額,如人均需求傳遞數量、人均代碼量都提升了20%到30%。

我們的研發工具乃至整個的研發平台已經具備了以數字化的方式進行工作的能力。但是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這件事情它不會那麼自然和快速的發生。

對于大多數企業,疫情似乎讓大家一下子看到了數字化的力量。但其實,一切發展變化都是需要積累的,否則一場驟雨也不可能把夏天變成秋天。在今年的時間點,恰恰數字化的技術基本就緒、使用者教育也基本就緒、企業和消費者對數字化的認識也基本就緒,這一切促成了量變走到可以産生質變的一個點。

對于企業,今年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點。如果這個時間點抓住了,就拿到了數字時代的船票,進而進到下一個時代。如果錯過這個時間點,那可能在一個關鍵的起跑線上落後了。

三、 阿裡巴巴正在布局的技術方向和技術趨勢

從雲計算到雲原生——徹底擁抱數字時代的業務架構方式

網際網路剛出來的時候,如果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面向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和面向網絡程式設計,沒有特别大的差別。但現在我們知道,它是完全不同的思考。它不僅是處理網絡通訊問題的差别,而是需要重新思考建構應用和業務的方式。面向手機程式設計和面向移動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其實也是兩碼事。不是把應用搬到手機上,而是基于移動網際網路去重新建構業務系統。

從過去十年的雲計算,到阿裡目前正在推動的“雲原生”,其實也是一樣,不是簡單地技術更新,是整體的思想變化。未來,計算會變得無處不在。現在的雲計算已經涵蓋雲邊端,未來還會進一步走向萬物互聯,包括IoT的端。其次雲計算會成為一套随處可用的基礎設施,加上大資料、AI在内的各種能力。雲在不斷地變厚,在以前單純的計算之上加上了一層數字化的能力,它的内涵變得更豐富。

是以,當我們講雲原生的時候,雲其實已經是數字技術或者智能技術的代名詞了。不隻是把系統往雲上搬,而是徹底擁抱一個數字時代的新的構架業務的方式,這是一個非常根本的改變。這是一個需要重新定義、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來做的一件事情。

AI技術不設限——需要把技術紅利像水一樣滲透應用到業務場景

首先,阿裡巴巴很重視AI和場景的結合。基于目前AI技術可以達到的水準,把技術紅利充分釋放到業務場景裡去,就像把AI能力像水一樣滲透到每個業務場景,讓它真正去符合各個場景。這方面,阿裡已經取得了一些比較好的進展。

這不僅是技術的進步,而且是團隊能力的進步。原來工程、算法、資料是定義的非常清晰的不同角色,現在這三個角色越來越融合,現在再小的一個技術團隊裡面都有算法工程師。當我們講技術和商業雙輪驅動時,其實講的是用資料、用算法去驅動商業,是以我們對未來技術leader的要求是同時要具備這三個能力,才能在阿裡做一個合格的技術leader。

其次,我們持續關注AI技術本身的突破。當計算複雜到一定程度,當資料能達到一定量級,當算法精巧到一定程度之後,到底機器智能的極限在哪裡?當未來的算力足夠大到可以跟人腦匹敵的時候,機器是不是能夠産生跟人腦所匹敵的智能?沒有人知道答案是什麼,但這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方向。

另外,如何能夠把機器和人更好地結合在一起,讓雙方能夠協同産生一種新的智能,具有非常大的潛力。機器有機器的強項,人有人的強項,兩者相結合,在很多應用場景裡,會看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我看來,未來有很多的未知,有很多的可能性。任何非常武斷的說“這種就是不可能”,可能會錯失未來很多創新的機會。這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時代。

未來所有應用的核心都離不開資料和智能

阿裡巴巴技術棧一路演進到現在,基本定義了前台、中台和底層三層的技術,每一層都在變得更加豐富:底層是以雲為核心的基礎設施;中台包括業務、資料、AI、協同,是上層業務系統可以共享的中台的業務、資料與智能——中台是有業務屬性的;前台是越來越小、越靈動的前端應用。這個三層的stack 越來越清楚。

從整個研發來看,核心的思考是把前台應用的業務創新能力釋放出來,前台變得更加資料驅動,未來所有應用的核心都離不開資料和智能。研發應用過去基本上是以軟體為中心,但随着數字時代來臨,需要軟體和硬體一體化思考去建構應用。最近包括腦機接口在内的技術,也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是以不隻是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甚至包括和生物世界的混合互動,都會産生更加有意思的應用。

過去單個個體的小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但現在由于應用建立的成本越來越低,是以小的需求可以得到滿足。未來應用的場景可能會越來越細分,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越來越多的個體需求被得到尊重和照顧。未來五年有可能會比過去五十年加在一起的創新應用都多,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結果。

舉個例子,雲南西雙版納有幾十頭野生大象從保護區跑出來,跑到村莊附近啃莊稼地、和村民發生沖突,這是一個非常小的場景、又發生在西雙版納這個不算大的區域。過去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和技術的幫助,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現在,阿裡巴巴有幾個工程師用自己的業餘時間,正在解決這個問題。基于衛星定位、移動協同、無人機以及雲計算等技術,可以以相對較小的成本,用最新的技術,用不一樣的方法,去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當數字新基建變得越來越普惠,工程師可以有更多創新,每個小的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而解決這些小問題,背後的意義可能非常大。

**四、 技術人身上哪些素質是阿裡最看重的?阿裡的人才标準是什麼?

**

阿裡巴巴的工程師,其實是非常多樣的,但還是有一些共同特點:

第一個特點:愛畫大餅,但是畫了大餅之後,自己能把它啃下去。阿裡有兩句技術人的土話:Think Big Go Deep,No Data No BB。兩句話合在一起,就是愛畫大餅,自己也要能啃下去。

第二個特點:就是擔當,Yes We Can。

第三個特點:團隊精神。阿裡的商業系統是非常非常複雜的,代碼量超過了十億行,這些系統之間又有着密切相關的聯系。沒有團隊精神,是沒法在阿裡做好技術的。

這些也是我們選技術人才時會着重去看的軟素質,這些素質決定了同學能不能在阿裡、在技術上取得進步。隻要你是一個有開放精神、有持續學習能力的同學,在這個平台上,一定能夠不斷的成長,不斷的創新。

目前為止,我仍然認為阿裡巴巴能夠給技術人提供最好的成功和成長土壤。阿裡巴巴前CTO王堅博士說:阿裡最大的驕傲是讓每一個工程師能夠在阿裡平台上做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我自己也是受益者,阿裡巴巴平台把我的能力和影響力完完全全地放大了。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好公司:有的公司技術很強,有的公司産品很強,有的公司營運很強。但阿裡巴巴是少有的能把營運、産品和技術都做得很強,而且三者互相驅動的一家公司。歡迎大家來阿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