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連日來,日本東京都單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備受各界關注,但其每日的資料統計工作還是通過傳真機來完成。報道稱,由于工作量多,花費時間長,從接受檢測到公布資料要花3天左右的時間,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 《環球時報》2020-07-22
在十幾年前,我參加了一個國際知名IT廠商的教育訓練,講師上來就抛出一個問題:我們賣給客戶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回答什麼的都有,有說技術的、有說潮流趨勢的、也有說利益紐帶的。最終講師揭曉答案,兩個字:溝通,IT(在當時特指企業IT)的本質其實是溝通。
溝通的本質不變,表現形式卻一直在改變,就在前幾年,有一次在咖啡館無意聽到一段這個國際大廠銷售之間的閑聊,一個回國有一段時間的銷售正在向剛回國的同僚介紹如何利用社交工具快速的擴大影響力、如何快速的收割項目。這個時候,一個為C端市場設計的産品已然成為B端的利器。
這裡的成功的關鍵便是社交工具的連結能力,按照梅特卡夫定律: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使用者數的平方成正比,是以這種連結所帶來的價值取決于社交網絡的規模。日本之是以還在使用傳真機統計疫情資料還是因為日本龐大的傳真機保有量和國民都能熟練使用的現狀,站在連結角度來看,日本使用傳真機和中國使用社交工具并沒有什麼不同。微信最大的價值就在于其超強的連結能力,而随着釘釘在國内的使用者數突破三億,釘釘的連結能力也有了足夠深的基礎。
對于組織機構來說,光有連結能力還不夠,組織機構的目标達成有賴于組織成員之間的高效協同。組織線上(組織機構通訊錄的線上化)、釘消息、已讀未讀可見、内置任務管理工具和OA等特性無疑展現了釘釘的這種協同能力。除了組織成員之間的協同,專屬釘釘還能和内部應用打通實作人和業務系統的高效協同、進而通過釘釘智聯硬體和阿裡雲IOT平台還能實作人與“物”的高效協同。
相較于公共釘釘,專屬釘釘最主要的不同展現在管控能力上面,今年5月1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幹規定》已經明确了“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等網絡應用服務的通信資訊”以及其他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資訊,都可以作為電子資料證據。在此情況下假如沒有可靠的管控能力,連結和協同的能力越強,組織的風險反而越高,管控能力是在商業組織中深度使用釘釘進行業務活動的必要保障。

連結、協同、管控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廣泛、高效、安全的溝通,包括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人與系統之間的溝通、人與“物”之間的溝通,專屬釘釘的本質就是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