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乎對話阿裡雲:透視AI應用難題與未來趨勢

自AlphaGo接連戰勝李世石與柯潔後,越來越多從業者将AI看做科技行業的未來。大大小小的AI公司興起,國内外巨頭公司紛紛加速向AI轉型。但經曆祛魅後的AI,在過去幾年間卻并未獲得觀察者們預想的火箭式爆發。

“AI行業接下來可能有哪些發展?” “一線從業者如何看待其中的機會?”近日,知乎合夥人、CTO李大海與阿裡巴巴副總裁、阿裡雲智能進階研究員賈揚清亮相知乎直播,與網友分享了他們對AI時代下行業趨勢、技術應用、個人成長等多個層面的洞察和思考。

談海内外異同,國内關注技術落地,海外試錯造就新機會

AI浪潮席卷全球,但國内外發展則各有所長。賈揚清在入職阿裡巴巴前,曾在Facebook擔任研究主任,上司研究團隊為所有Facebook的應用程式建構大型通用AI平台。李大海則于2006~2010年在Google任職進階工程師。兩位嘉賓均在國内外科技公司任職多年,這一經曆也造就了兩人寬闊的橫向視野。

知乎對話阿裡雲:透視AI應用難題與未來趨勢

正因如此,在面對主持人開場提出的“在AI研發和應用方面,國内科技企業和矽谷公司有哪些差别?”這一問題時,賈揚清、李大海觀點一緻:國内科技公司和矽谷同行們的相近之處在于從業者都很用功,對前沿技術突破都有追求。差異點在于,國内公司較關注把方法和業務結合起來,更為看重技術落地;而矽谷公司為員工純粹的技術好奇心提供了更大試錯空間,“不經意灑下的種子”往往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産業機會。

談發展趨勢, 從AI感覺到AI決策的螺旋前進

AI相關話題持續火熱,僅在知乎上,“人工智能”話題就有超過150萬人關注。

但對于“AI行業目前發展到哪一階段,是否看好”,吃瓜群衆們一直衆說紛纭,甚至就連一線從業者也有不同觀點。有人認為目前行業概念先行,充滿泡沫。也有人認為AI已有長足進步,未來3-5年發展可期。

知乎對話阿裡雲:透視AI應用難題與未來趨勢

對于這一話題,李大海表示,如果要判斷AI的發展階段,那麼首先需要了解發展的全景是什麼,而現在還很難預測人工智能最終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對人工智能是否能達到“強人工智能”(即完全通過圖靈測試,有意識、能進行情感層面的表達)他本人也持悲觀态度。但他更看好AI作為生産工具的應用空間,“大家所認為的泡沫其實是AI企業在探索商業模式過程中困境,但AI作為生産工具越來越強大,這是毋庸置疑的”。

賈揚清認為,AI發展最開始試圖繞過“感覺”層面直接解決“決策”層面的問題,但事實上這條路走不通。随後,AI行業開始專攻“感覺”領域,發展到現在已經較為成熟,比如,AI的圖像識别能力已經遠超人類;眼下,如何解決“決策”層面的問題,再次成為攻克的方向。“比如說,自動駕駛領域已經進化到可感覺到周圍的人與車,但難點則在于,怎麼在不同條件下做出決策,規避感覺到的障礙,這些問題更有挑戰性”。

談個人成長,上手能力很重要,AI人才正在“業務化”

AI作為最有前景的高科技行業,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并且吸引了衆多程式員“轉型”。在直播中,AI行業的職業成長問題也成為網友關注焦點。

對于網友“工程AI與算法AI哪個更有從業前景?”的提問,李大海表示,随着技術疊代,未來AI的從業能力門檻會越來越低,相比“選A或者選B”這樣的算法積累,工程師的基礎能力和學習能力更加重要。工程師需要具備 “T字形思維”,一橫代表處于平均水準線之上的動手能力,一豎則代表快速學習能力,能根據業務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技能提升,才是工程師的立身和進階之本。

賈揚清則借此提出一個大膽的觀點。他認為行業不存在算法工程師的角色。換言之,未來行業隻有兩個角色,一個是算法研究人員,一個是應用工程師。而隻會做簡單适配的“調參俠”是沒有市場的。

針對“AI工程師如何進階,如何能夠脫穎而出”的問題,賈揚清表示,當下的算法已經像工具一樣普惠化,AI在算法層面的創新正在變緩。是以實作AI的突破,需要算法、系統、應用并行。如何找到實際應用場景,往往最能展現個人價值。

李大海則認為,在實際工作過程中AI是一個系統工程,“往往工程師90%的工作都跟算法無關”。當下,業界較為成功的人或者團隊都在“業務化”,相比單純鑽研算法,更重要的是了解使用者需求,并解決實際問題。

兩位大咖在知乎的這場直播對話吸引了衆多科技圈及AI圈從業者的關注,也引發知乎使用者在站内的二次讨論。

知乎對話阿裡雲:透視AI應用難題與未來趨勢

文章來源:

https://yqh.aliyun.com/detail/19468

文章轉自雲栖号,本文一切觀點和《機器智能技術》圈子無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