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甯曉民(滅道),阿裡雲原生生态負責人
資訊産業競争的核心是技術生态體系的競争
半個世紀以來,資訊産業的生态競争從微型機、伺服器到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雲計算時代,以作業系統為核心的産業生态系統的競争愈演愈烈。

1、基于Wintel體系的計算機産業生态
在PC時代,以微軟和Intel推動軟硬體功能的深度适配,協同創新和持續更新,Wintel體系以作業系統為核心,建構了PC計算機軟硬體的生态體系,形成了數百個各類基于Windows的軟體開發工具,在全球範圍内建立了上千萬名研發人員參與的開發者社群,每年教育訓練了數以億計的各類應用軟體開發人員,基于Window的各類應用軟體數以百萬計,擁有超過10億以上的使用者。Wintel體系通過整合軟硬體,開發者,軟體商,使用者等資源,形成了全球個人計算機市場難以撼動的産業生态
2、基于Android/iOS體系的智能裝置産業生态
從蘋果公司推出IPhone智能手機為标志,代表着從原來的PC網際網路時代進入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進而全球移動智能裝置形成了以Android/iOS為核心的産業生态。蘋果公司以軟硬體結合為重點,以iOS作業系統為紐帶,建構起以“CPU(ARM)+作業系統+開發工具+應用商店+各類應用”為核心的産業生态。同樣Google公司以開源為手段,建構與之相配的Android體系産業生态
3、基于雲原生(Cloud Native)體系的雲計算産業生态
從2006年第一次提出“雲計算”的概念起,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相關的技術及産業發展勢如破竹,不斷滲透當代資訊産業,進而實作資訊産業更新。應用遷雲、上雲的過程越來越快,從原來的雲托管(Cloud Hosting)到雲原生(Cloud Native),生于雲長于雲,最大化的運用雲的能力,進而最大化的釋放雲計算的技術紅利。以容器、微服務、服務網格、不可變基礎設施及聲明式API等技術為主的雲原生技術,能夠實作應用系統與基礎設施解耦,進而讓開發者聚焦于業務而不是底層基礎設施,雲原生進而成為雲計算時代的新“作業系統”。以雲原生技術為核心,建構起以“雲廠商+異構軟硬體+雲邊端+Serverless化+軟體全生命周期+開發者+企業客戶”為核心的新一代資訊産業生态。
雲原生是釋放雲計算技術紅利的最短路徑
2013年一個名叫“Docker”的開源項目釋出,以“應用封裝+容器鏡像”,直接将一個應用運作所需的完整環境,實作了“一次釋出,随處運作”,徹底解決了PaaS使用者一緻性的問題,進而通過Kubernetes開源項目,采用了一整套容器化設計模式和對應的控制模型,進而明确了如何以容器為核心建構真正能夠跟開發者對接起來的應用傳遞和開發範式。容器+Kubernetes技術的逐漸成熟與發展,以“雲原生(Cloud Native)”為關鍵詞的技術生态雛形基本确立。
經過6~7年的技術發展,雲原生的概念逐漸被廣大的客戶和合作夥伴所熟知,雲原生技術、雲原生産品、雲原生架構的概念逐漸定義出來。
雲原生技術:讓系統更加彈性可靠容錯、松耦合、易管理、可觀察;代表技術是容器、微服務、服務網格、不可變基礎設施和聲明式API。
雲原生産品:雲計算平台提供的資料庫、大資料、中間件、函數技術、容器服務等開放标準的原生産品服務。
雲原生架構:生于雲長于雲,最大化運用雲的能力,依賴雲産品建構的IT架構,讓開發者聚焦于業務而不是底層技術。
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以雲原生為代表的先進生産力,改變整個資訊産業格局,進而重新定義新的資訊産業生态。
(1)雲原生會成為雲計算的新界面
以容器、Kubernetes技術為主,向下封裝底層基礎設施差異性,如異構環境,異構硬體,向上支撐多樣性的工作負載,如新型計算等,覆寫雲、邊、端,賦能無邊界計算、分布式雲,雲原生逐漸成為雲計算的新界面,新一代的作業系統。
(2)雲原生重塑軟體的全生命周期
雲原生通過底層基礎設施與應用的解耦,在軟體研發、傳遞、運維的全生命周期層面的效率提升,進而對軟體行業上下遊産業鍊都會帶來變革。在微服務領域,在應對系統複雜性的同時,對可觀測性、易測試、環境适應性的層面實作更大解耦,讓開發人員聚焦于業務開發。在Mesh化層面,實作網絡和流量下沉基礎設施,友善軟體基礎設施和業務解耦,獨立演進,實作全鍊路精準流量控制和資源動态隔離,進而帶來效率的提升。以全托管、免運維、極緻彈性、按需部署、按需計費、強安全為特點的Serverless無伺服器架構也推動着軟體研發運維模式重大更新
(3)雲原生加速資訊産業轉型更新
随着雲原生應用的越來越多,軟體廠商從基礎設施的資源需求,向精細化管理、更優成本、極緻彈性、以及研發效能、傳遞優化的全生命周期的轉化。而底層基礎設施的變革,帶來的“降維打擊”,進而推動整個資訊産業的重構。從ISV(獨立軟體提供商)的軟體全生命周期,到硬體廠商、雲廠商、ISV、企業客戶之間的新一輪的軟硬體的供需體系,再到雲計算技術、社群、ISV、開發者之間的技術互動體系中,雲原生技術作為新一代雲技術作業系統,加速推動整個資訊産業的快速更新。
雲原生合作夥伴計劃是阿裡雲原生生态體系的重要載體
“開放、被內建、共赢”是阿裡雲的一貫追求,今年阿裡雲智能總裁行癫更新了阿裡雲公司戰略“做深基礎、做厚中台、做強生态”,生态建設成為阿裡雲戰略的重之之重。在6月份阿裡雲生态大會上,阿裡雲智能基礎産品事業部進階研究員蔣江偉宣布阿裡雲啟動“雲原生合作夥伴計劃“,重點扶持100個頭部夥伴,賦能10000家合作夥伴,50萬開發者,幫助夥伴雲原生技術更新,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資訊産業競争的核心是技術生态體系,從以Wintel體系的PC時代到Android/iOS的移動網際網路,再到雲原生體系雲計算時代,對于企業和夥伴來講,抓住技術發展趨勢,提前布局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根本。
“阿裡雲原生合作夥伴計劃”是阿裡雲原生生态體系的重要載體,生态競争的核心。“阿裡雲原生合作夥伴計劃”具有合作模式多樣化、合作對象強強化、合作範圍立體化的特點,采用“內建/被內建”的方法,進而幫助阿裡雲生态夥伴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交易費用,實作規模化經濟。
“阿裡雲原生合作夥伴計劃”主要是從市場合作、産研合作、産業鍊合作、技術标準4個次元,采用多元度、松耦合、立體式的合作模式,助力阿裡雲原生夥伴銷售能力、産品/解決方案能力、服務能力的全方位能力成長。
(1)市場合作
阿裡雲原生合作夥伴計劃,在傳統電銷、分銷(代理、reseller、總代、虛商)的基礎上,發展解決方案夥伴,以産品和解決方案內建的方式進行産品銷售。同時在商機、品牌等市場合作之上,幫助夥伴從原來線上線下拜客模式,走向産品和解決方案推廣模式,在以雲原生體系為核心的雲計算生态中,助力夥伴實作向高附加值的産品型公司進行轉型,幫助夥伴成長與成功。
(2)産研合作
阿裡雲原生合作夥伴計劃,以內建/被內建為手段,實作産品雙向互動,幫助夥伴與阿裡雲各自産品線布局。在以雲原生體系為核心的雲計算生态體系中,采用OEM、OBM、ODM等方式共創、共建新産品,實作三方夥伴産品一方化,通過阿裡雲直銷、雲市場、生态等多管道,幫助夥伴産品推廣,實作更大的規模經濟效益。
(3)産業鍊合作
阿裡雲原生合作夥伴計劃,以雲原生産品售前、售中、售後的全鍊路,以産品研發、測試、傳遞的全周期,全面和夥伴進行服務合作,通過教育訓練賦能,實作服務夥伴雲原生能力認定,通過能力中心、傳遞夥伴、外包(委外)等方式進行産品、服務的合作。
(4)技術标準
技術是第一生産力,以雲原生體系為核心的雲計算生态體系,技術發展與成熟是根本。目前雲原生技術發展趨勢是,以容器、Kubernetes為核心的雲原生技術逐漸穩定與成熟,後期将發展為以服務治理、雲邊端一體化、Serverless等上層技術棧為創新發展的核心。阿裡雲原生合作夥伴計劃,願和業界同行一起在國際、國家、行業技術标準,以及一些自組織産業聯盟共建、共同定義一些技術标準,共同發展雲原生生态體系。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在2019年,阿裡雲和微軟共同釋出全球首個雲原生應用标準定義與架構模型OAM,它是一個專注于描述應用的标準規範。有了這個規範,應用描述就可以徹底與基礎設施部署和管理應用的細節分開。
回顧資訊産業的曆次變革,每次都伴随着新技術的發展,進而推動整個生态體系的再平衡而形成的。從2013年Docker開源、容器技術快速發展開始,2014年Kubernetes開源項目大幅度提高了排程和資源管理能力。無數實踐已經證明,雲原生成為了雲計算的新一代作業系統,以雲原生體系為核心的新的資訊産業生态已經形成。
阿裡雲原生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随着對雲原生技術的探索、實踐和積累,阿裡雲原生形成了業界“四個最”:阿裡雲擁有國内最豐富的雲原生産品家族,最全面的雲原生開源貢獻,最大規模的雲原生應用實踐,最大的容器叢集和客戶群體,緻力于幫助客戶最大化利用雲的價值。
2019年、2020年阿裡雲容器服務兩次成為國内唯一入選Gartner公共雲容器報告,“與去年相比,阿裡雲在産品豐富度上更進一步,與AWS并列成為全球容器産品最完善的雲服務廠商。”2019年全球知名市場調研機構 Forrester 釋出首個企業級公共雲容器平台報告。報告顯示:阿裡雲容器服務創造了中國企業最好成績,與谷歌雲位于同一水準線,進入強勁表現者象限。“阿裡雲容器服務提供了廣泛的開發和應用服務支援能力,并且具備豐富的市場生态和合作夥伴體系,是企業在中國尋求最完備雲服務能力的首要選擇。”
據IDC報告,全球前1000的大企業中,67%的企業已将數字化轉型變成企業級戰略,企業數字化轉型也正成為許多中國企業的核心戰略。随着企業上雲成為業界趨勢,全面使用開源技術和雲産品建構軟體服務的時代已經到來。如何更好地擁抱雲計算、擁抱雲原生、用技術加速創新,将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更新成功的關鍵。
雲時代下,企業需要新技術架構,使之更好地利用雲計算優勢,讓業務更靈活、成本更低、可伸縮性更強。而雲原生架構的應用意義正在于此。資料顯示,2020 年,超過 50% 的全球組織在生産環境中運作容器化應用程式,到 2022 年将超過 75% 。雲原生正逐漸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短路徑”。
阿裡雲根據自身積累多年的雲原生技術、産品和上雲實踐,提出完整雲原生架構的設計原則、解決方案以及最佳實踐,幫助企業找到數字化轉型“最短路徑”,完成從“壓迫感”到“掌控感”的主被動力量轉變,加速實作 IT 能力提升,打好降本增效組合拳。
阿裡雲堅信以雲原生為核心的新一代作業系統,會成為雲計算時代新界面,會重塑軟體行業的全生命周期,推動資訊産業的轉型更新。阿裡雲原生生态體系是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能的資訊産業競争的核心。“萬物生長,合作共赢”是阿裡雲原生生态的願景,幫助夥伴成長是阿裡雲原生生态的使命,阿裡雲願意和廣大夥伴一起,在新的資訊産業生态中,互利共赢,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