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31日,中國扶貧基金會資訊技術部主任賈坤作為阿裡CIO學院的學員走進阿裡巴巴,參與了2天的數智化更新教育訓練班。期間,賈坤接受CIO學院的新媒體訪談,對數字化轉型進行了深度交流。

中國扶貧基金會資訊技術部主任賈坤(右)
本次采訪中,賈坤強調了基金會在數字轉型過程中自動化、資料化的重要性,從公益行業技術部門的角度出發,為我們分享了中國扶貧基金會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經驗以及挑戰。他表示資訊化時代下,從效率和成本等方面來考慮,基金會的數字化轉型是必然的。且2020年是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更是需要通過數字化轉型,利用線上平台更好更順利的來展開公益項目。
以下為采訪實錄部分:
阿裡CIO學院:賈坤先生您好,請問這次走進阿裡巴巴參與兩天的學習交流給您帶來的真實感受是什麼?
賈坤:在CIO學院的兩天學習過程中,幾位老師的分享啟發了我很多,也給我帶來了很多收獲。第一,公益行業數字化轉型仍然遠遠落後于當下其他行業;第二,企業内部IT要從成本中心逐漸演變為價值創造;第三,扶貧基金會中台的建設雖然剛剛起步,但整體的思路是正确的,我們需要更加深入了解中台的概念,不斷讓業務去滋補中台。
阿裡CIO學院:中國扶貧基金會自2000年以來一直緻力于由“粗放”到追求“精細”、“專業”的管理變革,您認為數字化轉型會如何影響這一管理方式的變革?
賈坤:公益行業資訊化或數字化無論從規模還是複雜程度來看,其發展都是落後于其他行業的,中國扶貧基金會正經曆着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系統割裂階段:2009年之前,财務管理、收款管理、項目管理、官網獨立建設的資料割裂。
第二,統一規劃階段:2010-2014年統一規劃,搭建了财務、業務一體化平台,資料集中,初步實作精細化管理,但傳統架構擴充能力、運維成本極高。
第三,雲平台階段:2015年之後基于阿裡雲平台重構系統,逐漸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解決方案,包括内部收(捐贈)支(項目執行)管理,協同辦公以及捐贈人線上捐贈或參與公益活動的平台,如“全民公益”、“加油一起成長”、“善行者”等。
數字化轉型對扶貧基金會管理方式變革的影響則可以從以下兩點來看待。
第一點,資訊化大幅提升管理的精細度:基金會每年接受百萬人的捐贈,捐贈的另一端,是真正接受幫助的受益群體,每年有幾百萬人通過各類公益項目得到幫助。在沒有資訊化全面支撐前,财務及業務獨立運作,隻能做到按某個項目總收總支捐贈資金,實際上的管理的是幾十個項目的收支,不可能精細化到每筆捐贈的管理上,還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去解決财務業務對賬的問題,而通過資訊化之後,我們将按項目的管理次元精細化到按每筆捐贈進行管理,從每年幾十個項目的次元到幾十萬筆資金的管理,極大提升了管理精度,且财務業務一體化無需投入大量人員去核對财務業務資料準确性;比如我們的新長城大學生項目、高中生項目,捐贈人根據意願與受益人形成結對關系後,基于結對關系每年進行資助撥款,這種一對一結對的項目,全流程都是線上的,沒有系統的支撐,是根本無法開展的。
第二點,傳統架構無法支撐資料量急劇提升、業務快速疊代的需求。近幾年來,光是通過阿裡的公益寶貝項目,基金會每天收到的訂單就有千萬筆。假如不使用雲原生技術,處理效率和成本都是無法接受的。在不使用雲原生技術的情況下,捐贈人捐贈後需要等待三個月才能收到相關票據,受益人地圖的需求開發至少需要三個月等等。基金會從2015開始便逐漸将業務基于雲平台進行全面重構,同時抽象封裝業務子產品,通過使用者中心、捐贈中心、産品中心、票據中心、内部對資料的規範進行約定,為數字化轉型逐漸奠定基礎。
附:中國扶貧基金會近10年接受捐贈、慈善活動及曆年受益人情況
阿裡CIO學院:數字化轉型是今年的熱門議題,而今年同樣是全面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您認為中國扶貧基金會将如何選取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通過數字化轉型幫助打赢脫貧攻堅戰?
賈坤: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由于新冠疫情,人們無法集中辦公,基金會迅速啟動遠端辦公模式,基金會全員隻需要開通VPN,貫穿核心的每一筆捐贈與支出、内部辦公協助流程、視訊會議均可以順利進行。
事實上,除必須依賴線下執行的公益項目外,其餘工作都可以線上上順利開展。我們不斷優化公衆捐贈平台,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脫貧攻堅戰役中;通過遠端會議,我們不僅加強了與貧困地區連接配接,深入了解貧困地區需求,更是将項目理念更好的進行了傳遞。
阿裡CIO學院:您認為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基金會可能會面臨哪些挑戰?
賈坤:公益組織資訊化、數字化主要困難是缺少人力和資金支援。
首先資金方面的困難。基金會的資金捐贈大多來源于社會捐贈,能夠用于資訊化的資金非常少,部分項目通過捐贈等方式進行将很難維持營運。
其次是人力的缺失,有數字化能力的人才目前非常少。由于全員資訊化能力缺失且了解不一緻,導緻資料标準不統一,項目的開展遇到困難。除此之外,IT團隊能力不足,公益組織數字化過程面臨的挑戰也與日俱增。
阿裡CIO學院:您認為或者說希望人工智能、大資料等新技術将會對公益行業的行業格局、管理模式帶來怎樣的變化?
賈坤:首先我們将嘗試用新技術設計更便捷有趣的玩法,讓更多人參與到公益中。目前還是處于機構捐贈占比較高的階段,我們希望通過新興技術倡導全民公益,讓公益捐贈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推動個人捐贈占比不斷提升。
其次,無論是捐贈、項目比對還是資金支出,未來都将基于更加自動、智慧的算法,資金流動過程中的人為幹預将逐漸減少,進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能效。項目進行的過程中讓捐贈人看的到,感受的到,進而增加捐贈人的信任,進一步深入參與項目并繼續傳播。
最後,公衆對于捐贈的不信任以及被動資訊公開的模式,将被标準化、數字化的運作方式取代,每年上億人參與到公益中,在貢獻力量的同時也是公益的背書者。
中國扶貧基金會資訊技術部主任賈坤(中)
阿裡CIO學院:在數字化轉型這條道路上,中國扶貧基金會是否已經作出某些方面的嘗試?您有什麼成功或失敗的經驗能和我們分享嗎?
賈坤:中國扶貧基金會作為公益行業資訊化的探路者,已經形成了一套核心業務全部線上的解決方案。雲服務的應用快速提升了機構的IT能力,逐漸抽象封裝業務,制定資料标準,基于資料進行分析,并通過bi、大屏、機器人等方式進行展現。
第一,通過内部流程全部線上,優化提升内部營運效率。線上流程覆寫了11類60個流程,包含行政、合同、會議、知識及檔案、職能服務等,通過資料進行分析,找到流程耗時節點進而進行優化(包括對稽核崗位提出時限要求、經辦内容不斷标準化、改進流程等方式),以2018-2019年流程資料對比,内部營運效率全面提升,如下表所示:
第二,通過優化核心收支(捐贈和公益項目支出)流程,進行捐贈精細化管理。事實上,捐贈人對于捐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資訊透明,該系統支撐了每筆捐贈由收到支的全過程管理,如下圖所示:
注:捐贈人每筆捐贈進入系統後,根據捐贈意願指定項目,如支援貧困地區修建溪橋,那麼制定相關資助計劃、關聯對應的捐贈人、捐贈筆數、受益群體,基于該計劃進行撥款,以及其他所有與财務相關的環節,其憑證将自動傳入财務平台,實作财務業務一體化的管理過程。
第三,通過雲平台快速賦能,初步探索資料中台的模型并逐漸落地,對資料進行分析提升資料價值。2015年至今,中國扶貧會将全部業務逐漸遷移到阿裡雲上,基于雲架構重新搭建全部系統,解決了上雲之前突發大并發流量、IDC運維成本過高、擴充能力、大資料處理成本極高、資訊安全等一系列問題。極大降低了擁有成本,制定資料規範,借助阿裡雲dataworks等相關技術,将所有業務系統資料進行了整合并進行相關分析,通過大屏、報表、機器人等各種方式将資料提供給内部使用者。如下圖所示:
實時抽取業務資料庫、可視化展現受益人及項目的分布情況。
内部知識快速分享:使用釘釘機器人,内部使用者可以快速擷取相關知識,基于資料中台可以快速查詢到對應業務系統中的資料。
系統中的借款情況。擷取到相關業務系統的日志,每日或通過特定事件,在釘釘機器人中進行預警或資料推送。
阿裡CIO學院:對于阿裡CIO學院的未來發展,您有什麼個人建議嗎?
賈坤:從CIO學院的角度出發,目前學院組織的活動形式都非常好,也想把這種活動分享給更多的人。從個人或公益行業本身出發,因為公益行業目前的數字化規模較小,其技術團隊也較少,是以希望通過CIO學院這個平台,日後可以多多展開内部行業或者跨行業的交流。
基金會介紹
中國扶貧基金會成立于1989年,是在民政部注冊、由國務院扶貧辦主管的全國性扶貧公益組織,是中國扶貧公益領域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公益組織之一。在社會各界的支援下,截至2019年底,累計籌措扶貧資金和物資67.33億元,受益貧困人口和災區群眾4029.97萬人次。
31年來,中國扶貧基金會通過良好的内部治理、項目管理和社會績效得到了公衆的廣泛認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高。2016年9月,《慈善法》頒布後,我會被民政部首批認定為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
中國扶貧基金會以播善減貧,成就他人,讓善更有力量為使命;以不斷發現并促進解決社會問題為己任,視捐贈人、志願者和一切愛心人士為解決社會問題的夥伴,不斷改革創新,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今年是全面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實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的底線任務和标志性名額。
中國扶貧基金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别是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打赢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民政部及有關部門的上司和支援下,緻力于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産業扶貧、救災扶貧、公益夥伴支援、國際扶貧和扶貧倡導等領域的工作,建立了完整、系統、科學的項目管理制度,穩步推進各領域項目實施。
以捐一進制、善行者、善行100、公益未來、大愛無國界國際義賣活動、精準扶貧行業交流會等活動為抓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以關愛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為目标的童伴媽媽項目在四川、貴州等多省成功推廣;啟動實施了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主要勞動力提供住院補充醫療保障的頂梁柱保險項目;開展了新長城助學、愛心包裹、愛加餐、災害救援等品牌扶貧項目,繼續讓貧困人群受益;百美村宿、善品公社等創新扶貧項目穩步發展并有效幫助貧困人口脫貧緻富;在國際舞台上,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力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繼續開展扶貧公益項目,傳遞中國減貧經驗,講述中國扶貧故事。
在過去的2019年,共有4795家機構、44億次公衆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愛心款物總額 8.81億元,另有9.7萬人次志願者,提供153.6萬小時志願服務。2019年,中國扶貧基金會慈善活動支出8.3億元,項目惠及全國1067個縣、154所大學以及埃塞俄比亞、緬甸、尼泊爾、高棉、那密比亞、烏幹達、寮國、蒙古國、北韓、辛巴維(威)、巴基斯坦在内的11個國家,共計687.6萬人次貧困人口和災區群眾受益。
文章來源:阿裡飛天CIO學堂微信公衆号
名人堂
名人堂是阿裡CIO學院打造的一檔大伽訪談欄目,每周一期。以推動企業創新與數智化更新為願景,通過采訪行業頂尖客戶,幫你更好地了解和思考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梳理行業痛點和方法路徑,進而互相滋養,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