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你如何搭建阿裡雲雲存儲 分辨公有雲和私有雲的差別

名字的改變不會改變其本質,它仍然是一種能提供更好服務的存儲架構技術。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不管選擇的是哪個品牌的産品,企業都會受益于所選擇的私有雲架構。

雲存儲這樣的隐喻或許感覺會有些誇張,但我們從中仍能感覺到和雲相關的模糊的概念,對于這項技術的未來也是充滿了未知,這對我們熟知的私有雲存儲也是一樣。雖然市場上各種宣傳的私有雲存儲都聲稱自己受益于在原有公有雲上增加了防火牆,然而卻有迹象表明私有雲存儲的名聲卻逐漸降到公共存儲之下。

說起公共存儲,很難不與後網絡公司時代的選擇性外包聯系起來,但盡管如此,它還是具備着簡單和固有的可用性。公共存儲的名字聽起來也缺乏專有性,很像是把東西直接堆放在那裡而不會得到有序的管理。并且說實話,“公用”這個詞聽起來還是沒有“雲”來的酷。

私有雲和公有雲有何不同?

名字的改變不會改變其本質,它仍然是一種能提供更好服務的存儲架構技術。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不管選擇的是哪個品牌的産品,

企業都會受益于所選擇的私有雲架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私有雲市場的産生是公有雲發展的結果。有一條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不管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存儲是雲解決方案的不可替代部分。尤其是對伺服器虛拟化來說,可以讓雲計算得以應用。雖然如此,要保證雲的成功部署,一個成熟的存儲戰略是十分必要的。

和公有雲存儲的優勢相比後,我們發現私有雲存儲有如下的一些特點:

·

可用性

。在使用者需要的時候,空間需要能夠被及時配置設定,并且要求能在使用完後及時的收回。

·服務品質。需要有詳細的服務水準描述并嚴格參照執行。可衡量的标準可以用于定義使用者能得到怎樣的響應時間、恢複時間以及活動時間的支援。

·成本固定。雲環境中通常是根據每單元存儲收費的。使用者隻需根據服務水準協定對

實際使用的部分付費

,而不是根據配置設定的空間或者某一個标準。

在參看雲存儲價格表)的時候,往往會看到一些誘人的優惠部分,

可以選擇優惠劵購買這樣跟實惠

但是誰會真正從中受益呢?公有雲和私有雲之間有着很明顯的差別。在公有雲架構中,使用者和簽訂協定的組織将受益。對于使用者來說,他們将得到所有應用上的支援,對于組織來說,成本相對固定,也許相比于自我維護一套系統要更加低廉。IT部門需要告訴雲服務提供商平台即服務的精确定義。雖然業務部門的花費會相對固定,公有雲同樣有“用多少買多少”的退款優勢,并且有具體的服務水準協定,而遺憾的是,這些标準不适應于IT部門。使用者需要獲得足夠的存儲空間并開始對其進行管理,會監控系統并開始詳細的成本核算。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好處中并沒有提到“使用*進的存儲陣列”、“最快的磁盤”或者“10Gb的以太網”。事實上,并沒有相關的技術準則。公有雲主要關注的是更好的營運:服務水準、成本控制以及快速響應能力。然而存儲廠商們往往不會專注于營運方面的問題,他們隻是賣硬體和軟體。那麼對于私有雲,這些廠商們到底會賣些什麼呢?可以确信的是,絕對不會隻是硬體上的更新和一次臆想。幸運的是,這一點得到了确認。隻要能把私有雲應用于正确的環境和配置上,就絕對不會隻是硬體上的概念。

在談到雲架構的時候,一些廠商強調于可擴充性和靈活性上的需求。可以确信的是,成本相對低的雲架構模型會更有吸引力。但是幾乎所有的廠商都會聲稱他們有這樣那樣的屬性,是以這些定義就顯得不那麼有用了。此外,雲部署不單指硬體上的架構,因為雲發展到*,流程上的意義将大于産品本身。

雲架構需要成熟的流程

許多IT咨詢機構都開發了自己的業務流程成熟度模型,但幾乎所有的看起來都差不多,搜尋引擎可以很快的找到它們。基本上它們都在圍繞着如下的五個方面的成熟度在考慮:

·級别1.特别的來說,至少部分流程要有意的定義清晰或者有相關的

參照文檔

·級别2.可持續性,定義好的流程即使在不同的職能區域使用起來也會所有不同。

·級别3.流程不僅被很好的定義而且推廣到整個組織,這些将和績效考核挂鈎。

·級别4.定期分析流程衡量結果。将結果與業務營運相關聯,并告知股東。

·級别5.根據定量的回報結果不斷開發新的業務流程。

在私有雲存儲的概念裡,組織流程的成熟度已經被明确的定義為成功部署私有雲的先決條件之一。在考慮實施私有雲存儲之前,

企業必須至少達到第三層水準

。之是以需要有标準的流程是因為這關系到架構的标準化上,我們将在下面詳細讨論。如果企業還沒有達到第三層的成熟度,*步需要先将成熟度提高,再去考慮開始私有雲部署。

搭建私有雲存儲架構

企業究竟能從雲架構上獲得怎樣的回報取決于雲架構本身的标準和特點。這就包括了良好的可控性,優化的使用率,精簡的基礎架構以及

企業級管理實踐

私有雲存儲的一個核心特性是擁有一個标準的架構,有時也會被稱為參照架構。有些人可能會不同意這樣的觀點,既然是标準化的架構,那麼就應該有标準化的流程,從這樣的意義來說這樣講也是有道理的。然而,不管是備份恢複,空間預配置設定,還是監控或者其他存儲管理相關的操作流程都可以在不同平台上采用标準化的流程。

雖然參考架構可以是一家廠商的,但情況往往是由多家廠商組成。參考架構實際上指的是企業能支援的不同系統和配置的規範。這會包含軟體和固件的版本号以确定企業使用産品的一緻性。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存儲的整合往往會在向參考架構靠攏的道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業務并購、業務單元獨立性或者僅僅是來自環境方面的問題,企業往往不得不放棄在成本和技術上的考量來選擇一系列不同的系統和平台。私有雲存儲的出現是開始将那些無關聯的系統從資料中心削減出去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即使暫時不能做到,但至少也能阻止其發展到其他方面上。

私有雲構模組化塊

當IT部門可以為任何系統組合搭建一套參考架構的時候,這也就意味着他們可以使用預先配置好的系統,比如NetApp公司的FlexPod。FlexPod是一套由VMware元件、思科統一計算系統刀片伺服器、Nexus交換機元件以及NetApp自身的FAS存儲組成的預配置的系統。這也許對于許多要部署一個全新系統或者軟硬體更新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套全新的系統并且沒有合并其他廠商的存儲。對于技術支援來說,也變得相對容易一些,因為三家廠商通過協調會讓配置以及固件版本保持一緻性。

對于那些有意願希望将現有系統整編到私有雲存儲環境的企業來說,HDS公司的虛拟存儲平台VSP存儲控制器能夠将其他廠商的存儲陣列直接挂在到它下面,并實作共同管理。這不僅讓異構虛拟化的優勢得以發揮并且還實作了不同平台的統一管理。用這樣的途徑可以實作在保證能充分利用現有裝置投資的情況下,從多樣化系統到标準化配置的轉型。

雲存儲的軟體部分

軟體層面也一樣可以實作标準化。比如說,賽門鐵克公司提供了一款軟體棧可以實作不同硬體平台的共同性發掘。他們公司的StorageFoundationProduct自身有一套檔案系統、卷管理器以及跨平台的資料遷移産品。賽門鐵克公司旗下的Veritas營運經理最近宣布他們的VeritasOperationsManager将推出跨虛拟機及存儲平台的

單點管理系統

。這套系統的報告和存儲資源管理(SRM)應用還能讓使用者決定存儲實施的成本。所包含的退款服務對控制成本非常的重要,其實許多企業并不會真正的執行退款服務,公司這樣做實際是通過這項服務來建立成本和實施之間的關系,并正面的展示給IT部門、使用者以及管理層。

F5公司過去以他們的IP負載均衡器聞名于世,在協助将現有架構整合到雲架構的過程中,F5公司也承擔了他們應有的角色。F5的角度更像是從應用角度的出發。他們的動态服務架構使用不同的應用程式提供資料分類操作,這能幫助并確定資料被放置在了正确的位置進而能按照需要的服務水準傳輸資料。

各項應用的評估

實際上說,應用的分類對

雲服務

的合理部署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成熟的營運流程的一部分就是對所有應用準備一個應用目錄,裡面包含了企業的服務水準标準以及實施規範。這對任何的雲架構部署都非常重要,因為一些應用相對私有雲而已更合适公有雲的架構。

如果要清楚的将各個不同的應用隔離開來,那麼我們需要從公司角度考慮它們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應用可以根據其重要性來分類,大緻上我們分為兩種,一類是重要但在市場上沒有競争優勢的正常應用,另外一種則是有着高價值并能為公司提供優勢的應用。

為了能很好的區分兩者的不同,我們來讨論一下備份與恢複。任何一家公司都會需要資料保護服務,但單從這點出發,市場上的産品很難發揮出它們的特點。那些有着全套備份與恢複解決方案的公司既不能給它們的産品定價太高,也不能利用産品的優勢來提高市場的需求。是以,對于備份和恢複來說,一旦達到了财政上可行性,就應該考慮盡量降低成本。這對公有雲服務來說是非常理想的對象。電子郵件和聯系人管理是另外兩個必要但與戰略無關的應用。

相比而言,戰略性的應用能夠将公司與它們的競争者區分開來。在制造技術和産品設計方面,我們有一些例子。在這些例子裡,系統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的裝置以及定制化的配置。從技術上的原因考慮,戰略上的應用不适用于雲外包服務。此外,比如和防禦或者其他機密區域相關安全系統,也不适合在外部部署。雖然如此,這些應用可以從公有雲帶來的标準化以及改進後的流程中獲得幫助,也就是後來的私有雲配置。

EMC公司為使用者提供了一款标準化得私有雲部署,得益于其Symmetrix旗下的VMAX架構。此外,EMC公司也為安全級别較高的應用提供了特有的過濾模型。過濾模型由EMC顧問團隊提供用于幫助那些在向私有雲轉換中需要幫助的企業。

這裡所說的過濾模型特指的是經濟過濾器、可信度過濾器以及功能過濾器。舉個例子,任何應用都有它經濟參數,信用要求以及功能需求,這些屬性對于雲架構來說可能是相輔相成的,也可能是有沖突的。通過将這些應用和過濾分析後的結果互相映射,EMC顧問團隊能夠幫助企業判斷哪些應用是最

合适私有雲

的,哪些又是合适公有雲的,哪些又是合适混合雲的,甚至哪些根本不合适雲環境,而合适普通的環境。我們相信不會有任何一家公司會将所有的應用都遷移到雲環境中,來自EMC公司的這套模型能有效的幫助區分各類應用并正确的設定它們的優先級。

願私有雲能廣泛應用

圍繞着私有雲的聲音會讓人們覺得這就仿佛是一項前無古人的特别的行業開發,不僅如此,廠商的宣傳也會讓人覺得部署私有雲是企業制勝的唯一途徑。所有企業都需要明白的是,要将傳統的資料中心存儲系統遷移到私有雲存儲上,需要一套建立在标準操作平台上的嚴格的流程。試着問問,這套系統能被稱得上是公有存儲嗎?或者是雲存儲?再或者隻是一套稍微改進後的架構?其實怎麼叫它都無所謂,因為使用者根本不會在乎怎麼稱呼它,隻要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就行。

原文位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