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大促已告一段落,不論是線上的各大電商平台,還是線下的各大零售商鋪,都為這次疫情之後的大促進行了一場大戰。
從大促實戰,複盤如何利用大促最大程度提升轉化與銷售增長?
線上上商城,主要有如下2大方向:
1、恰到好處的優惠券下發、玩法搭建
從最傳統的線下店鋪所謂“買一送一”、“返季清倉”,到線上平台的萬券齊發、組合優惠,玩法也越來越豐富。優惠券就像是一次購買行為發生的臨門一腳,往往能夠覆寫到消費者關注的店鋪、品牌、品類時發揮出臨門一腳的作用。
通過多樣化的玩法,比如之前很火的“蓋樓”達到消費者駐留時長與活躍度的提升。不容小觑的新起之秀“直播帶貨”也成為各大平台GMV引導的重要火力。對于不同的平台,在直播KOL的引進、合作商鋪的拓展、業務發展階段各不相同,往往容易受到多方資源的限制,很難在大促中大放異彩。
2、高轉化率商品的分發提效、智能預測
抛開資源等因素限制,我們能夠做的正常操作,或者說必備功能,就是在消費者具備消費傾向時,像導購員一樣推薦各類商品,在消費者沒有明顯的消費傾向時,像推銷員一樣展示可能會轉化的商品,來促進一筆筆訂單的發生。
那麼,如何快速搭建個性化會場,促進轉化?
我們從2個次元展開:
1、正常操作
想要搭建個性化會場,促進消費轉化。“個性化”的前提是,對平台的消費者的消費意向具備合理預測的把握,而消費者意向将會在他的行為中表達,如一次搜尋、一次點選、一次收藏、一次下單等等,是以在正常的操作中我們需要記錄下每一位消費者的行為。
那我們不由會發問:
存多久的行為?
哪些行為需要着重對待?
哪些行為對于消費者來說隻是看看而已,哪些又表達了真實的購買意向呢?
每天産生數以億計的行為,就這麼存着留到大促采用,未免ROI不高吧?
那這些行為究竟表達了消費者何種意向,是需要不斷的互動、預測、更新發現的,在時間周期上,也同時具備長期興趣、短期興趣的區分。這些行為我們可以用來做什麼,或者說能夠帶來什麼收益?
1、将傳統的基于熱品、新品、營運精品的推薦功能更新為智能算法、業務驅動的個性化推薦。
2、通過個性化的關懷能力,促進新老消費者在平台的粘性、活躍度提升。
說到智能算法,聽上去門檻就很高。而如何快速擷取算法能力,比對業務,加速轉型?
通過阿裡雲智能推薦(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bigdata/airec) 這個SaaS型的服務即可快速實作。

(背景:智能推薦底層算法是手淘猜你喜歡、相關推薦算法的更新輸出,于2019年8月商業化後對外賦能,目前已服務超過20家電商平台,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服務。)
如何利用智能推薦搭建一個正常的商品個性化瀑布流?
僅需5步,即可搭建功能。
2、大促操作
參加大促的商品曾積累部分行為(無行為則視為新品),與其他商品不同的是,大促的商品具備優惠、大促生命周期、推廣力度等等。
是以,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大促”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隻推薦參加活動的商品。
在商品次元
需要與其他場景的商品存儲形态保持一緻
更新商品的生命周期與上下架的資訊,尤其是下架(當商品庫存不足時,及時下架商品,避免流量浪費)
維護商品的特征資訊如類目、标題、品牌、店鋪等
在業務次元
需要扶持部分優質的商品,可以在商品層面進行權重的推廣,進而實作其流量分發的增長,促進轉化。
在消費者次元
能夠在活動商品中進行互動,不斷增強購買興趣的刻畫與推薦的回報。
在平台次元
減緩大促中常見的二八效應,促進平台流量的合理化配置設定,實作使用者轉化率提升的最大化。
加入社群
點選訂閱
《阿裡雲搜尋與推薦技術交流期刊》掃碼入群,了解更多資訊,擷取課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