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鮮棗課堂”(ID:xzclasscom),作者 小棗君,36氪經授權釋出。
根據來自3GPP官網的最新消息,5G R16版本将于近日正式當機和釋出。
這意味着,一個更加“完整”的5G标準即将出爐。5G的建設和發展,即将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今年以來,除了3月份新基建拉動了一波關注之外,社會各界對5G的關注熱情正在迅速消退,新聞媒體對5G的報道也明顯減少。

相比之下,去年幾乎是全民關注5G,追捧5G。
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并不代表5G開始“失寵”,而是說明5G已經逐漸走向成熟。
技術成熟度曲線告訴我們,任何技術都會有萌芽期、期望膨脹期、泡沫幻滅期、複蘇期和成熟期。
技術成熟度曲線
5G已經度過了期望膨脹期,不可避免會進入低谷,然後複蘇。
現階段的5G發展,逐漸擠掉泡沫,遠離浮躁,進入正軌。以國内為例,5G的工程建設正處于穩步推進的狀态,5G的行業應用也在加速落地。
從網絡建設的角度來說,目前國内5G基站數量已經超過24萬個(截至2020年5月)。到2020年底,将很可能到達70萬個。
5G基站
國内一二線城市,均已實作了較大規模的5G信号覆寫,大部分地級市甚至縣級市擁有了5G基站。接下來,很多縣鄉地區也将陸續進入5G時代。
不過,5G并不會像4G一樣進行全國範圍内的無縫覆寫。它将主要針對人口密集地區進行熱點區域覆寫。此外,針對智慧農業、智慧城市、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等需求場景區域,實施按需覆寫。
簡而言之,5G的建網政策是:哪裡有需要,就覆寫哪裡。
從覆寫場所來看,5G的下一步重點目标,将從室外走向室内。
目前,大中型城市區域絕大部分的室外宏站站址,隻要條件允許,都已挂載了5G AAU天線。接下來,營運商将會在寫字樓、商場、政府機構等人員密集區域,加強5G室分的建設以及信号品質優化,做到深度覆寫。
5G室内微基站
這是一項難度很高的工作,建設周期會比較久,成本也會很高。
如果說5G接入網是不斷建立、不斷擴大覆寫的話,那麼,5G承載網和核心網的目前主要任務,就是現有裝置的更新改造和擴容。
尤其是5G承載網,随着5G基站和5G使用者越來越多,流量帶寬壓力會越來越大,急需進行承載能力擴容改造。
5G承載網的中傳和回傳,三大營運商的技術方案基本确定,目前已經開始商用落地。
5G承載網的前傳,技術方案還沒有完全明确,産業鍊也有待進一步成熟。
5G核心網,現階段三大營運商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使用者面下沉以及SA獨立組網核心網的開通上。
根據最新的消息,三大營運商的SA核心網建立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估計9月份左右會陸續公布商用。屆時,端到端網絡切片等5G核心能力将完美實作,5G也将“華麗更新”。
5G核心網裝置
除了網絡建設進度之外,我們還要關注5G的商業落地。事實上,商業落地的重要性,遠遠大于網絡建設。
移動網際網路(人聯網)方面,根據營運商的資料統計,截至2020年5月,我國累計有5G套餐使用者8500萬(移動加電信,不包括聯通,聯通未公布)。到2020年底,這個數字将很有可能突破2億。現階段,國内市場各品牌旗艦手機均已支援5G雙模,5G手機出貨量已經接近手機總出貨量的一半。
由于5G在手機使用者看來并非剛需,是以更新欲望并不強烈。營運商公布的5G套餐使用者數,也有不少的“水分”。
目前更新體驗5G的主要人群,還是具備一定消費能力的年輕使用者。5G最火熱的App應用,仍然是SpeedTest。
SpeedTest測速
大部分使用者的5G更新,将取決于個人手機的更新疊代。什麼時候換新手機,就什麼時候更新5G。由此看來,5G在個人使用者市場的普及過程,将遠比4G漫長。
在産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方面,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等各個行業領域,5G還在積極推動落地的過程中。
營運商、裝置商、服務商提出了很多5G和行業結合的方案,可商用的場景很多,也有成熟案例。但具體效果和市場回報,并不是非常理想。
5G的投資回報周期很長,我們需要給5G更多的自然生長時間。我們也需要給行業使用者更多的時間,讓他們逐漸了解5G、接受5G、認可5G,感受5G帶來的賦能效應,最終心甘情願為5G掏錢。
除了網絡建設和商業落地之外,我們還需要關注5G幾個“弱點”。這些弱點很可能會左右5G的發展态勢,影響5G的未來走向。
第一,是覆寫效果。
前面我們說過,因為頻段的原因,5G基站的信号覆寫範圍不如4G。
目前我們已有的5G基站主要是室外宏站,5G使用者規模也不大,資源比較充足。是以,使用者的5G網絡體驗應該不會太差。
可是,一旦到了室内(70%以上的流量來自室内),營運商室分沒跟上,加上5G使用者數後續不斷增加,體驗是否還能保持現狀,就很難說了。
如果使用者體驗明顯下滑,勢必影響使用者對5G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也會影響更多使用者更新5G的動力和決心。
5G在B端(政企使用者)市場的拓展也是如此。它是否能夠滿足行業應用場景的需求,在關鍵場景下能不能提供此前所承諾的關鍵名額(帶寬、時延、可靠性等),目前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Sub-6頻段的覆寫效果尚且如此讓人不放心,毫米波就更不用說了。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明确的毫米波商用計劃,但是,有一些超大帶寬的應用場景,還是需要毫米波的。
究竟我們什麼時候才會商用毫米波,哪些領域會優先用到毫米波,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第二,是裝置能耗。
這個問題小棗君提到過很多次。目前來看,5G無線裝置的能耗明顯高于4G。雖然在裝置商的努力下,兩者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但是,還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巨大的能耗,給營運商帶來了很大的電費壓力。據說現在有一些地市營運商,因為5G使用者較少,幹脆偷偷關掉了一些5G基站,以此來節省開支。毫無疑問,這是不利于5G發展的。
5G能耗是技術問題,技術問題需要用技術手段來解決。
5G的能耗,一方面是裝置自身工作的能耗,另一方面是散熱能耗。散熱,又分為主動散熱和被動散熱。
被動散熱,就是通過風扇和空調進行散熱。這種方式治标不治本。裝置商和營運商現在把降功耗的關注重點,放在裝置自身上。一方面,采用更先進的工藝和材料,降低裝置功耗。另一方面,引入AI人工智能,動态調整裝置自身的工作負荷,以此進一步降低能耗。
AI會根據算法,結合大資料,判斷覆寫場景的特征,預測業務負荷趨勢,然後動态進行功耗調整。
第三個需要關注的, 是2/3G退網重耕和清頻。
随着5G建設的深入,營運商勢必加快2G/3G的退網,以減輕自身的運維負擔。同時,退網清頻還可以釋放出更多的頻率資源,給4G/5G使用。
退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我們國家還有數以億計的2G/3G存量使用者,包括物聯網卡使用者。退網勢必影響這些使用者的使用,有可能導緻使用者意見反彈甚至使用者流失。
對于營運商來說,需要制定合适的退網政策,穩步推進,盡可能将對使用者的影響降至最低。
第四個,是運維壓力。
前面其實已經提到了運維壓力。5G是一張超複雜網絡,在目前還沒有完成2G/3G退網的情況下,舊技術疊加新技術,加劇了整體網絡架構的複雜程度。這樣的網絡,如果還是依靠以前的那種人工運維方式,肯定是玩不轉的。
近年來,裝置商一直在努力簡化産品的運維操作,營運商也在積極探索智能運維,但由于種種原因,運維工作的模式轉變,運維人員的思路轉變,比想象中更慢。
轉變越慢,時間視窗就越短。如果營運商不加速推動運維變革,可能會影響到自身的轉型。
總而言之,5G是營運商的一場大考。真金白銀,都已經花了出去。這些投資,對收入不斷下滑的營運商來說,是巨大的壓力。短期内,也完全看不到回報(4G的投資到現在都還沒收回)。
面對嚴峻的形勢,營運商在努力求變。
我們可以觀察到,營運商的組織架構、戰略方向和商業模式,在不斷發生變化。危機之下,他們還學會了抱團取暖。例如,電信和聯通的共享共建,還有移動和廣電的聯姻。這些主動的求變,到底會不會産生所期望的效果,目前還不得而知。但不變就是等死,求變總歸還有一線希望。
最後我想說的是,5G的商用,并不是一切的結束,而是開始。随着R16版本的當機,SA核心網的商用,我們即将進入後5G時代。這艘承載了所有通信人希望的巨輪究竟将駛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6-30
本文作者:鮮棗課堂
本文來自:“
36kr”,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