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基建”如火如荼,為物聯網發展按下快進鍵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2009 年,中國政府提出“感覺中國”理念,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産業之一,我國物聯網發展的新紀元由此開啟。這之後,有關物聯網的政策、技術、需求和市場不停發展變化,如今已經過去 10 餘年。

“新基建”如火如荼,為物聯網發展按下快進鍵

整個過程中,能夠聯網的裝置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産生的資料總量和類型越來越豐富,物聯網解決方案正在不可避免地變得更加複雜與動态,牽扯起更龐大的生态系統。在大衆熟知的物聯網感覺層、網絡層、平台層、應用層四大層次裡,平台層将作為物聯網從裝置連接配接到場景應用的關鍵“橋梁”而發揮作用。

近年來,物聯網不僅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它的用途廣泛,在各個行業都具有深遠的影響。而其背後的萬億級市場,更是令無數人趨之若鹜、試圖闖入的迦南之地。

也正因為如此,物聯網其被稱為繼計算機、網際網路之後世界資訊産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據前瞻産業研究院釋出《2019年物聯網行業市場研究報告》,可以對物聯網行業的發展環境、現狀、産業鍊、前景及趨勢窺見一斑。

資料表明,2019-2022年,物聯網行業複合增長率為9%左右;預計到2022年,中國物聯網産業規模将超過2萬億元;預計到2022年,中國物聯網連接配接規模将達70億。也有一份報告預測,到2027年,将有410億台IoT裝置投入使用,到2025年,IoT的總體經濟影響可能在每年4-11萬億美元之間。

何為物聯網?

物聯網,是通過傳感器、RFID 及晶片等感覺裝置,按照約定協定,連接配接物、人、系統和資訊資源,實作對實體和虛拟世界的資訊進行處理并作出反應的智能服務系統。由于其概念中主要強調“聯”,是以也有人預測,未來便是一個物聯網時代,或者稱為萬物互聯的時代。而為了實作物物相聯功能,其頂層架構分為感覺層、網絡層、平台層和應用層等。

IDC 認為,物聯網平台是一款提供豐富功能組合的商業軟體産品,主要展現在:負責物聯網裝置的連接配接與管理;負責物聯網資料的通路、攝取與存儲;對資料的可視化與分析;作為物聯網應用程式開發和內建的工具。

首先,要實作萬物互聯,需要在實作物體或者環境狀态的感覺與識别,進而進行資訊的采集與處理,這就是其架構中的感覺層。感覺層的意義在于,将其采集到的資訊,經由網關轉化處理,成為可以識别的資訊,進而在網絡層進行精準傳輸,達到互相關聯、溝通“對話”的目的。

其次,在平台層面,物聯網可以提供标準化、子產品化的服務,對收集好的資料進行處理挖掘,進而進行連接配接管理、裝置管理,為其實際應用打下平台基礎。

再次,在應用層面,則可以基于感覺層與平台層的支撐,進行智能硬體、軟體及服務、系統內建應用等内容,為社會民生的實際應用,尋找可以落地的硬體、軟體解決方案。

最後,調研公司 MachNation 認為,平台可以發揮裝置管理、內建、監控、分析、資料處理,以及趨勢預測等功能,值得行業使用者密切關注。甚至還有觀點認為,物聯網未來一定是平台為王。尤其随着資料量劇增、使用者對計算能力的需求越來越大,具有強大接入與運維管理能力的雲平台将是企業打造品牌的重要關鍵。

目前,物聯網頂層架構中感覺層的技術日趨成熟,包括智能晶片、識别技術、傳感器、邊緣計算技術等,都已經經過了幾輪疊代。而借助平台層面的标準化服務,其在行業應用方面也是百花齊放、遍地開花。

疫情期間物聯網大顯身手

在新冠肺炎防控關鍵時期,物聯網在疫情防控、企業複工複産等方面成效顯著,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我國經濟平穩有序運作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社群管理方面,人臉識别、熱成像測溫等在社群人員身份識别、“無接觸式”體溫篩查及門禁無人化管理方面得到普遍應用;手機APP實時釋出疫情防控資訊,并協助業主遙控“無接觸”乘坐電梯;智能攝像頭高效協助小區人員管理,對人員聚集等違規行為實時監控并預警。

在人流管控方面,車牌智能識别、紅外測溫等技術在機場、車站、高速公路卡口等人流密集區域大量投入使用,大幅提高排查效率;無人機巡查、高空喊話在城區、鄉村疫情防控中靈活應用,成為亮點。在醫療救治方面,定位标簽在醫護人員、患者、醫療裝置上得到應用,不僅實作了對活動位置、運作軌迹的實時監測和越界預警,還為患者提供了一鍵呼叫功能,提高了醫療救治、患者管理效率。

多環節高效助力複工複産。在物流環節,物流資訊自動比對與智能拼單,提高貨物運輸效率;司機端與使用者端實時檢視訂單物流資訊,及時掌握生産類物資運送情況;最後一公裡倉儲設施+無人配送物流系統,有效避免人員直接接觸造成交叉感染。

在生産環節,企業通過物聯網技術将機械臂、AGV智能車等生産裝置和智能裝備高度互聯,建構無人化生産線,可顯著緩解疫情期間人員到崗不足的壓力;将生産工藝、生産動态的實時資料與雲平台打通,可對生産線可視化遠端操作并優化生産工藝流程和裝置參數。

在運維環節,智能攝像頭與物聯網終端實時采集生産裝置資料和現場監控畫面并上傳平台,從業人員使用工業APP即可實時掌握裝置狀态與生産現場情況,遠端把握生産進度,并對事故進行監測和預警;靈活運用巡檢機器人,對能源管線,電力機房、工廠内生産、消防裝置等進行巡檢管理,可實作遠端運維。

物聯網行業現狀分析

“新基建”為物聯網發展發展提供巨大的市場潛力。

近十年來,我國将數字經濟作為國家的重點發展戰略,制定了《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重大規劃,并針對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具體領域出台意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在供給方面,根據工信部釋出的《2019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截至2019年底,我國光纜總長度達到4750萬公裡,4G基站總數超過544萬個,5G網絡建設順利推進,許多城市實作了5G網絡重點市區室外的連續覆寫。

在需求方面,以新冠疫情為契機,企業認識到隻有具備智能化、資訊化的能力,加快數字化轉型,方能更好地應對此類危機。

同時,随着5G逐漸普及,各種新型消費模式會大量湧現,進而激發更多的使用者需求,有着巨大的市場潛力。

據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物聯網産業規模自2008年500億美元增長至2018 年僅 1510 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速達 11.7%。對比全球産業規模增長資料,我國物聯網發展速度較全球平均水準更快。我國物聯網産業規模2017年達11500億元,自 2011 年起進一步加速,2009-2017 年均複合增速達 26.9%。

“新基建”如火如荼,為物聯網發展按下快進鍵

(資料來源:中國産業資訊網)

“新基建”如火如荼,為物聯網發展按下快進鍵

資料表明,智能家居将成為消費級IoT的主流産品,智能穿戴裝置次之。2017 全球消費級 IoT 中智能家居裝置、穿戴式裝置、其他領域銷售額占比分别達 60.3%、3.8%、35.9%,而在中國,以上三大領域占比分别達 82.2%,3.2%、14.6%。由此可見,智能家居裝置在全球及國内均占據主流。

截至目前,移動物聯網連接配接數已超過10億,今年年底預計将突破12億大關。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産業的發展,以及在移動通信5G網絡普及等“新基建”項目的推波助瀾下,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勢頭迅猛,萬物互聯的時代也悄然來臨。資料流量的瓶頸一旦突破,移動物聯網的應用,将會更大面積的得以普及,而其主流應用陣地的人工智能家居,也将出現多方利好。

不過,不容忽視的是,以人工智能家居産業為代表的物聯網行業的發展,也有較多的制約因素。目前的物聯網發展,既存在巨大的時代機遇,也面臨着諸多現實的挑戰。而其未來的方向,勢必是向着消費IoT的方向,不斷的拓展應用場景,尋找解決方案,并且同時兼顧使用者的體驗與資訊安全。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物聯網隻是一個花架子,無法帶來實際應用價值。

物聯網具備全面感覺、可靠傳遞、智能處理三大特征,是傳統領域智能化轉型、資訊消費更新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傳統領域智能化轉型成為政府、行業、學術界關注焦點,央地政策疊出,科研成果不斷湧現,推動智慧交通、智慧水利、能源網際網路、智能制造、數字孿生城市等建設提速;資訊消費在網際網路技術與經濟社會加速融合的浪潮下,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零售、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共享經濟等資訊消費領域迅速崛起。

新型消費、更新消費在新冠疫情的催生下,迅速壯大,線上下單線下提貨、無接觸購物等模式創新成為引領大衆消費新趨勢并加快普及。這些領域的高速發展需求,将牽引着物聯感覺終端規模部署,為物聯網發展帶來更大機遇。

随着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大資料、智能制造等技術不斷成熟,物聯網時代正逐漸到來。據統計,目前,國内物聯網連接配接數已達16億個,預計2020年将超過70億個,市場規模達到2.5萬億元,物聯網發展潛力巨大。

行業智能化成主旋律

近年,智慧城市也是極為熱門的話題,在政府政策的推波助瀾下。國内一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也是如火如荼。而且,物聯網在智慧城市發展中的應用也逐漸覆寫到方方面面。包括市政管理智能化、農業園林智能化、醫療智能化、樓宇智能化、交通智能化到旅遊智能化及其他應用智能化等方面,都已經逐漸由概念走向應用落地。

通過物聯網,城市市政管理的效率更高,而且通過各種資源的有效協同、整合、人與物、物與物的互相感覺、連結,讓城市管理更加友善、快捷、高效。

随着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以樓宇建築為核心的物業體系,也是物聯網應用的重要領域。無論是智能化水、電、煤等各種記錄儀表,還是樓宇安全警報、防止高空抛物等公共事件的監控,都離不開物聯網技術。而在樓宇錄影機、煙感、紅外、震動等各種報警探測器方面,物聯網也可以為異常事件的警報、預防等方面,也逐漸得以應用。

除此以外,智慧交通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一方面。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等資訊技術以及感覺化、互聯化、智能化的方式,促進交通資訊網絡完善、運輸裝備智能、運輸效率和服務水準逐漸提高。而在智慧旅遊方面,同樣結合物聯網、數字處理技術在旅遊開發、管理和體驗方面的應用。可以極大的調動旅遊管理資源,提升旅遊産業的服務效率。

除了這些熱門的應用領域外,物聯網也在新零售、智慧醫療、供應鍊管理、智慧農業等方面都有廣泛覆寫,未來,也将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支撐之一,惠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結語

如上文所述,物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也面臨着諸多難題。但是科技化時代的來臨,已經為物聯網的發展孕育了肥沃的土壤。是以期間遇到的困難,也将會被一一攻克。

擁抱行業資源整合、平台化的大趨勢。任何行業,都需要有發展的平台,物聯網也概莫能外。是以,其隻有進行橫向、縱向的資源整合、互通合作,才能更快、更穩的走向未來。

技術的進步,應該始終是為人類服務的。是以,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所在,隻有解決了其在社會民生應用層面的實際問題,其技術的革命、先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在人工智能、5G、大資料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步發展下,我們有理由相信,物聯網也是人類發展進步的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将與這些新基建一起,并駕齊驅,為人類的進步貢獻力量。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6-29

本文作者:黃美婷

本文來自:“

51CTO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51CTO](

https://iot.51cto.com/art/202006/619800.htm#topx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