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鍊”上信任和效率,“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新版即将上線

随着區塊鍊行業不斷規範和發展,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開始在跨境支付、結算清算等金融領域先行試水,企業級應用也陸續在醫療病例、數字版權、選舉投票、資産登記、供應鍊管理、産品溯源、公證征信等非金融領域相繼落地。區塊鍊不應局限在某單一領域,而應該落地到方方面面的應用場景當中,即将上線的“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新版旨在賦能各個行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重塑流程和推動數字化。

“對于跨境溯源區塊鍊及可信雲而言,可以為企業及其産品資料溯源、信用評估、違規監測、風險預警,可以為各行、各業、各地區建設成千上萬的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者包括政府、協會、核心企業、電商或平台企業。面向海關的溯源及風險預警,隻是其中一個領域案例。此外,依托跨境區塊鍊的應用還可以向垂直發展,例如面向政府的供應鍊安全評估及政策仿真,面向海關的數字化預檢系統等等。”複旦大學李銀勝副教授對即将上線的新版“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連連點贊。

“鍊”上信任和效率,“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新版即将上線

上圖:複旦大學李銀勝副教授

跨境貿易智慧口岸平台及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系統

全球物流業是一個艱難的行業。但是,基于區塊鍊的系統,諸如買家,賣家,海關官員和稅務監管者之類的合作者促進了在單一平台上的多方合作。 使用區塊鍊技術擷取更多交易的源頭資料并對業務各方資料完成交叉驗證,可以幫助海關提升對交易真實性判斷的可信度,和平衡貿易便利性與通關風險管控,使監管流程得到優化,進而降低企業的制度性成本。

“鍊”上信任和效率,“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新版即将上線

上圖:跨境貿易中區塊鍊的價值

由魔橙網絡科技與複旦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聯合研發的“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新版即将上線。

新上線的平台借助區塊鍊、大資料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面向出入境查驗的風險預警與可信溯源關鍵技術與系統,形成智慧口岸區塊鍊及風險預警平台,現已應用于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并聚焦于賦能大宗商品供應鍊等領域。

新上線平台的核心功能展現在諸多方面:

1、商品标簽智能識别:加載13000個國家标準規則,标簽圖像文字識别準确率達到96%,風險成分識别準确率達到91%。

“鍊”上信任和效率,“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新版即将上線

2、進口食品安全大資料風控:通過對平台進行資訊過濾、加工整合,規範統計口徑,搭建安全、可靠、準确的大資料風控體系。

“鍊”上信任和效率,“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新版即将上線

3、輿情智能監管:自動提取輿情關鍵詞、關鍵句,抽取輿情内容摘要,分析傳播鍊路,并及時推送。

“鍊”上信任和效率,“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新版即将上線

4、智慧旅檢物檢:建立以人臉識别、輿情聚合、行為分析等技術為核心的旅客監管平台,應用于水客及來自疫區的旅客的布控。

可以說,這個平台有源自企業的需求、海關的需求、金融的需求等等,是依托真實業務場景形成的平台。

“海關既有服務功能,又有監管功能,怎麼能做到既便利又達到監管的目的?”發起“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項目的上海海事大學馬占鑫博士表示,區塊鍊的分布式記賬、去中心化、共識機制和加密算法的天然技術特點,為解決跨境貿易中的困境提供可行的答案。

“鍊”上信任和效率,“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新版即将上線

上圖:上海海事大學馬占鑫博士

在馬博士的主導下,通過區塊鍊技術解決現有的跨境合作面臨的無紙化協同、資料平台待統一等挑戰,在跨境合作中實作建構供應鍊生态系統上向所有的參與者和系統共享航運事件、資訊和檔案的開放與可拓展的平台。

區塊鍊賦能跨境貿易的資料隐私管理

複旦大學李銀勝教授表示,區塊鍊及智能合約提升了所有溯源平台的風險預警和監管。這點在他今年與警察局刑偵總隊合作的跨境安檢項目中有很好的展現。

他認為,區塊鍊技術有兩個優秀的應用落地場景,就是需要對資料持久存證、分布式存證和使用,而且對資料真實性敏感的教育和跨境領域。

李教授指出,區塊鍊最重要的特征:一是對等,二是自治,第三才是技術上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認為是為了支援其對等和自治。而區塊鍊的根本應用目标是解決公信力的問題,在不信任的環境中實作主體之間的信任。區塊鍊應用要重點論證賦能場景的必要性、創新性、有效性。

同時,他舉了一個多層區塊鍊應用場景的例子,說明區塊鍊應用不必拘泥于傳統币圈。央行數字币對我們很有啟發,央行本身是特别有公信力的機構,而其下的金融機構、市場參與主體之間的信任還需要加強,就可以對應信任層次設定多層的分層區塊鍊,央行結算這一層是中心化的,其下分布的參與者是對等的。

區塊鍊将在多個次元上賦能實體經濟,跨境貿易業務鍊條長,涉及主體複雜,區塊鍊應用場景多、應用價值顯著。區塊鍊+跨境貿易雖然前景廣闊,但在資料隐私管理方面,也面臨較多的挑戰。

傳統的中心化溯源管理面臨資料采集難、資料采集量大、資料隐私、互信等多種問題,海關、安監、公安、食藥監等各個政府部門都會在其各自的職權管理範圍内對物品的流動流向進行溯源管理,根據上海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4号)。複旦大學研發了基于屬性加密的區塊鍊安全監管物品供應鍊資料服務平台。

區塊鍊賦能品質溯源,實作金融到農業的落實

上海海洋大學梁賀君博士表示,目前與魔橙科技合作的上海市農業品牌上鍊項目主要是農業瓜果類。由于市場對品牌的日益重視,過去一些很優質的品牌現已無法确認其價值。為了量化其價值估值,引入了區塊鍊技術,利用區塊鍊做品質溯源等。這是區塊鍊的應用場景從金融到農業的落實。此外,主要應用在跨境貿易、物流、大資料共享等方面。

“鍊”上信任和效率,“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新版即将上線

上圖:上海海洋大學梁賀君博士

此外,專家們一緻認為引入物聯網與邊緣計算技術,并與區塊鍊技術相結合,将為跨境貿易及相應的監管帶來更廣闊的技術應用空間。

同時,在國際供應鍊及海關相關的資料密集型行業中,“大資料+人工智能”模式将發揮重要作用。而二者與區塊鍊的結合,不僅可以解決現存的缺陷,更可激發出強大的協同效應。

最有挑戰的部分,不僅僅是技術本身,而且是技術與場景的完美結合。由區塊鍊技術作為底層支撐的商業場景,有衆多衍生發展機會,特别是适合客戶的多個資料交易場景。

魔橙網絡科技以大資料、雲計算、安全隐私保護等技術在支撐政府服務領域、金融供應鍊領域、資訊安全領域等方面都有一定成功的案例。

2020年7月上旬,魔橙網絡科技與複旦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聯合推出的“跨境貿易風險監測與可信溯源”平台新版将在上海釋出。屆時,技術專家、業内大咖和行業使用者将到現場和大家分享技術和商業實踐經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