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自2019年正式官宣以來,已經轟轟烈烈了一年多時間。這期間盡管因為疫情原因,從标準制定到網絡實施的很多具體工作内容受到了遲緩。但5G的聲勢依然浩大,人們對于5G未來應用的想象從未衰減。随着各個領域的進展,5G的樣貌也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盡管這一切可能與你曾經想象的完全不同!

一、5G網絡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人們非常易于沿着慣性的思維習慣地推斷未來要發生的事情,我們一路從1G、2G、3G、4G走來,使用者的手機裝置從隻能打電話,到開始可以發送文字資訊,到可以聽音樂,到可以看流媒體視訊,到可以看高清視訊。回望着這些足迹,都是傳輸速度和網絡帶寬的更新。我們很自然地會聯想5G時代更高傳輸速率和網絡帶寬能力,也是以會自然聯想到超高清視訊、虛拟現實等需要更高帶寬、更快網速的應用。
但是,等一等。如果把自己帶入情景之中,我們會在什麼場景下需要這樣的網絡能力,我們為什麼會需要5G網絡提供這些能力而不是Wi-Fi或其它連接配接形式?戴着沉浸式VR頭盔四處遊蕩?在高速駕駛時觀看高清視訊?一個沒有任何其它網絡連接配接的全程手術室?一旦我們代入理性的場景判斷,我們似乎會碰到一面商業高牆,很明顯,這樣的需求場景太稀少了,稀少到無法成為需要大規模投資建設5G網絡的原因。當然這會自然導緻一些人的悲觀結論認為5G是一場設計的騙局(Hoax)或是注定的敗局(Fiasco)。如果真是如此的話, 5G會召喚出帶有明顯國家意志的競争力量嗎?
其實,由于認知慣性,大衆對于5G的了解一直缺少對于5G需求的溯源,而是非常自然地将之前的網絡發展緣由也套用在了5G之上。問題也正是在于這裡,5G之前的網絡需求來自于人,人的需求基本一緻,是以,5G之前的網絡是一個特征平滑的網絡。你在全球遊走,無論走到哪裡,4G的通信網絡給你帶來的是基本一緻的體驗。
但是5G不是面向這個需求誕生的,事實上,人們平時的活動中尚沒有任何對提高帶寬和網絡傳輸速度的明顯剛性需求。這顯然不是5G的标的。但另一方面,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對于網絡能力全面提升的剛性呼喚。根據Google前首席執行官 Eric Schmidt所提出的反摩爾定律,每個18個月,相同電子裝置的價格就會降低1倍。卡内基梅隆大學Hans Moravec教授也在他的研究中發現,同等成本下裝置可擁有智能的深度在以指數形式提高,我們現在一塊普通晶片所實作的算力,可能需要10年以前一個機房的計算裝置來支撐,有這麼強的算力,算什麼?當然是資料。資料從哪裡來,當然從網絡來。這就萬物需要連接配接的緣由。隻有連接配接了網絡才能有源源不斷的資料來供裝置智能的生長(無論這是人們手中裝置,還是嵌入身體的裝置,還是安裝在任何其它環境中的裝置)。
但問題在于,這些裝置對于網絡連接配接的需求方式與人截然不同,人對通信網絡的需求都是一緻,而萬物的需求各自不同,有的物需要高帶寬、有的物需要低延遲時間、、有的物需要省電、有的物需要資訊安全、有的物需要可靠連接配接。你不能指望為自動駕駛、大樓裡監控裝置以及野外收集環境資訊的傳感器提供一樣的網絡。是以,為物提供連接配接的網絡将是一個差異化的網絡,這樣的網絡将會處處不同。
至此,我們可以隐約感受到5G的真實面目。超高移動帶寬(eMBB)隻是5G可以展現的其中一個樣貌。大規模機器連接配接(mMTC)、以及低延遲高可靠(uRLLC)也同樣隻是5G的一部分樣貌。5G真正被需求的是萬千不同種類的裝置可以按需定制的網絡能力,他們需要的5G是一個百變星君,這才是5G的核心标的!
二、5G網絡技術的發展是誰在驅動?
一個百變的網絡,需要能夠被靈活配置。很遺憾,通信網絡從來都不是為靈活配置設計的。通信網絡要的是可靠性,安全性。這一切都會自然造成網絡的凝重與僵化。如果,想達成5G網絡的靈活性,就必須引入電信行業之外的技術。這就是IT技術。
5G網絡實作靈活按需定制的基本思路是這樣的:所有網絡資源都将會被全面進行虛拟化,這意味着任何曾經專用的網絡單元都可以用一堆軟體代碼模拟實作。這樣原來由專用裝置複雜連接配接建構的網絡就可以簡化成為軟體+通用計算平台,曾經的通信交換中心也會演變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資料中心。通過軟體定義的方式,營運商将可以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面向不同需求,任意部署不同QoS的服務。這就是5G網絡的核心特征。而所有這一切必須使用最前沿的IT技術才能實作。而且,這不是一般地引入IT技術進入通信網絡,而是進行全面的技術替代。用IT技術全面替代傳統的通信技術(CT),來實作通信網絡。
但是這裡出現了兩個問題:其一是通信公司,通信人和通信裝置提供商,他們長期的知識和技術積累都是CT領域,他們并不是世界上最懂IT的人群組織。事實上,IT技術的營運從人才需求,組織文化,企業運作等諸多方面都與CT組織格格不入。而通信網絡對于IT的需求标準同時又遠遠高于普通IT系統。于是必須有最懂IT的人、社群群組織來實作通信網絡的需求。這剛好同時也是IT領域的願望,因為,随着雲計算的進一步深化,網絡在IT支撐架構的作用也越來越深刻。IT也必須向CT領域移動才能建構具有未來意義的資訊支撐能力。是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到IT标準組織包括Linux基金會(LF)等以标準的IT開源社群形式,在驅動着通信網絡需求的實作。事實上, LF還隻是衆多IT組織其中之一。你可能難以了解的Facebook也在主導推動這一個具有全球影響的網絡技術标準組織,成為Telecom Infra Project(TIP),這正是基于Facebook深刻認知,它未來的服務能力将和通信網絡能力,密不可分。它必須去推動未來網絡技術的發展能夠滿足自身業務的發展需求。随着各種IT技術的疊代演進、以及網際網路業務規模的日趨龐大,IT領域的技術與商業組織對于未來通信網絡架構以及技術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其二,通信公司、通信人并不深谙将應用5G網絡服務的垂直行業。這并不是由于他們懈怠于學習,而是由于垂直行業的特點各自不同。你無法要求營運商成為所有行業的專家。但是, 5G網絡的每一個應用情景,首先是垂直行業的業務情景,其次才是通信行業的網絡連接配接情景。一個場景化的網絡,必須具備行業特征的強吻合度。這就要求在網絡标準制定階段,這些垂直行業的需求就能夠得到充分的考慮,但事實情況是,全球幾乎所有的網絡通信标準組織中,都不存在代表垂直行業提出需求和建議的機構。這必然會導緻通信網絡标準與垂直行業實際需求的脫節和偏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滿足行業自身發展。大量行業屬性的網絡标準組織應運而生,他們有的專注于智慧家庭、有的專注于智能儀器儀表、有的專注于智慧交通,有的專注于工業制造。他們會大量利用通信标準組織的研究成果,但同時也會大量攜帶和添加垂直行業的專需特征。于是,這些内容便成為了5G網絡應用于垂直行業的重要規範。
是以,在5G的網絡技術發展程序中,至少有三股力量在推動着網絡技術的走向,他們分别是通信行業組織、IT行業組織以及垂直行業組織。而這其中通信行業組織對于實際網絡服務架構和技術發展的影響并非是最大的,因為,5G的網絡盡管立足于通信之地,但它終将主要以IT服務形式運用于垂直行業場景。
三、5G的網絡靠誰來建設?
既然這個場景化的網絡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場景化的需求,那麼最大的受益者将會是場景的擁有者。等一等。這裡出現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如果最大受益者是垂直行業的場景擁有者那麼營運商有什麼動力去建構這樣的網絡呢?僅是為了其中的流量費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成兩個部分來叙述。
首先,沒錯!如果最大受益者是場景的擁有者,那麼他才應該是最積極建設5G網絡的人。這就導緻了5G網絡建設模式将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如果我們簡單歸納,那就是從覆寫驅動的網絡建設,走向場景驅動的網絡建設。場景處處不同,網絡處處不同,建設内容處處不同,商業模式也處處不同。5G将進入一種丁塊化的建設模式(Network Dicing)。也就是說對于實作一個特定場景的網絡區域而言,網絡的規劃者,網絡的實施者,可能都不是營運商。而是更貼近行業了解的解決方案內建商。
一個校園,一個工廠都可以從衆多的白盒基站廠商中選擇滿足自己需求的廠家,并請了解自己行業的解決方案內建商幫助自己完成自己需要的網絡丁塊建設。而5G的社會化網絡最終就是由這些網絡丁塊拼接而成的。營運商當然還是需要鋪設大衆需求的通信網絡,因為那些通信場景沒有機構受益者,營運商是唯一的合理網絡建設者。但網絡的建設布局将開始發生轉變,直到那些網絡丁塊越來越普及的時候,5G的網絡經濟才會真正開始興盛。
網絡的丁塊化建設将清晰地表明5G啟動的姿勢。因為它與網絡建設商業目的和技術目的高度一緻。當然這裡也需要解決一些既有的障礙——頻率資源的使用授權。因為頻率資源如果被限制于大衆通信網絡的使用,那麼垂直網絡的應用将永遠不會被真正的激發。
頻率資源的開放已經在全球範圍内被提上的議事日程。這其中有兩個主要的路徑:其一是,允許将一部分營運商的頻率資源以長期租賃方式轉租給在某一個特定區域的企業實作其特定的場景能力。這種方式在歐洲和美洲均有實踐。另一種模式則是開辟更多的未授權頻段,事實上,已經有IT标準組織在推動ITU開辟6GHz未授權頻段的使用。兩個路徑都将鋪設垂直行業自由建設并靈活應用5G網絡的道路。這是營運商的心結,卻也是5G業務發展破題的眼位。
四、5G網絡的核心業務内容是什麼?
使用者數量的增長顯然不是業務的核心内容,我們的大部分城市使用者滲透率都已經超過100%,難道我們還希望讓每個使用者持有更多的手機嗎?很多行業分析人士會以裝置連接配接來暢想“新”網絡使用者的增長空間,但是一個每天傳輸不到100K位元組的傳感裝置,顯然無法和一個拿着手機的使用者在業務價值上相提并論。
如果我們理性分析5G的連接配接場景,其實你會發現大部分5G網絡的連接配接可能不會帶來流量紅利。5G所帶來的流量增量是難以滿足5G的投資收益需求的。也就是說靠流量經營是不可能實作5G的商業效益的!上述分析如果成立,我們顯然不難得出結論,使用者數和流量無法成為支撐5G業務成長的核心力量。
那麼5G的核心業務發展力量來自哪裡?這其實是最容易發現但最不容易實作的内容。我們既然已經清清楚楚地意識到5G的網絡技術在向着IT化方向發展。那5G的網絡通信服務也自然會融入更多的IT服務内容!事實上,這才是行業共識的5G之道。
5G不是一個簡單提供連接配接的通信網絡,它還将提供面向場景的分布式計算能力,邊緣存儲能力,邊緣路由能力,定位能力,搜尋能力等一些非傳統的通信服務能力。這些服務将更加IT化。他們将更加以IT服務的形式對全産業進行供給。為此,5G網絡的将越來越需要提供雲網一體的服務内容。為此,營運商需要作出的轉變是從“大連接配接”這樣的網絡性質服務,向“大平台”這樣的綜合雲網服務進行轉化。
但這實在并不容易,營運商雖然擁有一切資源條件成為這樣的角色,但缺乏這樣的文化基礎和企業營運機制。而這樣的服務内容改變需要的是企業完成一次徹底的脫胎換骨。應該說這才是通信行業最大的挑戰。
這種改變通常會有兩條路徑:一條是異化的改變路徑,一條是分化的改變路徑。異化的改變就是營運商将自身的組織,以及人才機制按照IT服務的需求進行調整,這包括可與行業同等IT服務公司進行競争的各方面條件和能力。分化的改變則是建立嶄新的肌體,進行新舊業務的營運隔離。這兩種方式在全球範圍内都有所實踐,目前還不足以評判成功與失敗,比如,日本Rakuten以及印度的Reliance Jio.他們的改變已經足以形成了對既有服務模式的巨大沖擊。印度的營運商協會甚至像監管部門聯合提議限制Jio的商業自由度。
可以肯定的是,但無論選擇哪條路徑,改變是必須要發生的事情,基本可以肯定自我異化或自我分化是實作5G商業利益的必由之路。
五、5G時代的創新創業将如何成局?
消費網際網路時代,是創新的黃金時代。各種創新創業風起雲湧。其中不乏神話的造就者。但是,這其中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消費網際網路時代,創新的門檻非常低,一個團隊憑借1-2個有基本的軟體開發技能的員工,加上一些自我生活經驗洞察和産品創意和配以一定程度的資本支撐就可以嘗試放飛自我。但在5G時代這種創新過程将是很難成立的!因為5G時代的創新,首先是基于産業的場景,個人的生活經驗是無法驅動産品創意的,創新者必須首先擁有深刻的行業知識,才有可能把握行業痛點,設計有意義的産品。即便創意形成,真正去實作它,還必須要掌握除了軟體開發技術之外的很多其它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這包括網絡通信、傳感、安全、資料處理等方方面面,你不能再指望将一個APP放到雲端,就可以開始用資本飼料圈養使用者的羊群。而這種全面的技能通常是不容易建構。這意味着5G時代的創新需要更多的協作。從端、到網、到雲、到應用各個層面的協作。按理說,5G的創新更可能是一種企業内生的創新,但問題在于企業自身由于術業專攻,物種排異。也不可能不斷孵化出面向場景5G創新方案,是以,夥伴化的機制将會成為5G業務發展的主旋律。這既包括營運商走向垂直行業,也包括垂直行業自身面向5G的發展。這種夥伴化機制是一種真正的夥伴,而不是一個大哥帶領一群馬仔的生态體系。夥伴之間有共同的商業目标形成平等商業發展協作,若非如此,那麼夥伴關系就很難面向5G的場景應用發揮作用。
5G還有很多打破我們常識認知的地方,包括城市、行業在5G業務發展中的技術角色和商業作用等。我們不僅還不能窮盡5G所帶來的改變,我們也不能透徹領悟這些改變将會帶來的影響。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每一個商業形式,每一個企業都将因為5G獲得一次嶄新的成長機會。你是選擇把握還是錯過!
想更深入地了解5G?來看這本通透講述5G的技術内涵與商業思維的佳作《果殼中的5G》——這本書輕松寫意但又極其深刻闡述了了解5G的八大視角和多重線索。無論你是否來自通信行業,讀過這本書後,你都可以和這個行業的專家建立共同的話題,自如通透地讨論5G。借用書的一句話:“讓我們一起打破5G的堅果硬殼!”
本書是一本以全視角(曆史、技術、商業形态、行業角色等)來介紹和分析5G的圖書,它旨在通過挖掘通信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内在邏輯,使讀者,無論是資深的行業從業人員,還是初學者,都能夠基于自己對5G的了解,建構5G對未來商業發展影響的思考和判斷,特别是在新的曆史機遇面前如何去創新、發展與合作,建構新的商業成長曲線。
快掃描上方二維碼進行購買吧!
☞ 福利來啦 !
在評論區分享 “你對5G技術的看法”,參與互動将有機會獲得《果殼中的5G》實體書一本!!
活動截止時間為 6月23日 24:00 ,點贊 前3名 将可以獲得實體書獎勵!
我們将會在 活動截止次日 在文章底部公布獲獎名單,屆時将為中獎者提供 個人郵寄位址收集問卷(我們會将您的資訊保密處理)。公布後5個工作日内未填寫視為棄權,感謝您的參與!
開獎啦!
恭喜下面三位朋友在積贊送書活動中獲得 《果殼中的5G》一本!下面是中獎同學名單(昵稱):
- 建安七子
- 飯娛咖啡
- 雲栖小明若
請看到自己昵稱的同學于 7日内 在 個人郵寄位址收集問卷 中提供您的個人資訊和郵寄位址,我們将在核實後一周内為您發出獎品!
點選或複制連結到浏覽器填寫 個人郵寄位址收集問卷:
https://c.tb.cn/I3.ZwN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