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以後,所有企業家都應該學會的新商業算法

近日,在得到同學私董會的企業家社群,作為幕僚參與了一場生動實戰的“雲上私董會”,在與大家思維的碰撞中深受啟發,受邀在這裡做一個整體分享,希望和各位我輩中人得以交流。

從資料不難看出,疫情這個黑天鵝事件,帶來了經濟周期的巨大調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和之前預期相差甚遠,全球股市因為疫情發生大幅下挫.這個黑天鵝不僅打亂了很多企業的節奏,相信也打亂了大多數人正常的節奏。

疫情以後,所有老闆都應該學會的新商業算法

在疫情前後的這一個月,找我咨詢走出疫情困境方案的人,有央企國企高管,也有旅行社酒店工程公司的老闆,歸結下來,成熟的創業者都是一個詞"焦慮"。在前次參加的私董會中,醫療企業創始人的案主提及,她所在的線上醫療也是受此次疫情沖擊最大的企業之一,現在也是焦慮中.疫情之下,如果連作為被大衆當下看好的網際網路醫療行業也無法避免遇冷,那麼創業者下一步的該怎麼走?

選擇放棄原有業務,還是堅持等待春天?繼續堅持夢想創業拼搏,還是選擇高薪做個打工者?選擇小而美的活下去,還是繼續融資擴大業務?總之疫情帶來的是危難還是機遇?

從事企業服務20年來,為超過200家的中大型企業提供經營戰略與業務服務,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我也經曆了多次經濟周期,從中切身感受到經濟周期調整給創業者會帶來的問題。近期,我們也在服務一家新能源公司,幫他們進行改革調整,度過這個經濟周期。

害怕、着急、要面子的坑你跳了嗎?

創業路上焦慮是正常的,如果一點焦慮都沒有的話,說明創業已經成功了,所有問題都解決了。面對這次疫情,焦慮的人各有各的擔憂,但最本質的焦慮原因隻有一個——企業過去緩存太小。這次國家應對危機的能力,反應的是大國的戰略儲備資源,沒有足夠儲備的國家在疫情面前會極度脆弱,也很難度過疫情危機。

和國家一樣,面對危機時是毫無招架之力,還是能扛過緻命一擊,對企業來說終極考驗不是時間、不是市場、不是競争對手,而是自己,是自己的現金流、資源、能力。毫不誇張的說,一次大的危機,基本上會推翻企業過去所積累的一切,海底撈都貸款了,你的體量能有多大?

這次的黑天鵝,對沒經曆多次經濟周期調整的創業者來說,從過去正常的忐忑焦慮中過度到害怕、着急、要面子的非理性狀态,這些坑你有嗎?

首先,創始人恐懼了.公司上上下下的信心建立在創始人之上,創始人的恐懼會導緻企業整體信心不足,無法建立集體心流,自然難以度過難關。

還有創業者在危機發生後,不能做出冷靜思考與判斷。在不能對企業現狀做出正确判斷前,創業者盲目做出裁員、換賽道、擴大生産規模等不理智行為,使企業内部人心浮動,組織逐漸瓦解,可以說是自斷後路。

另一個極端是要面子,不敢做。備援的部門不敢砍,以緻在現金流本就不充裕的情況下消耗大量人力成本;拒絕雲化轉型,固守傳統方式導緻企業難以正常運轉,在數不清的猶豫和瞻前顧後中錯失迅速作出調整的時機。

疫情危機,創業者如何理智應對?

在明确了焦慮的誤區和本質後,創業者具體怎麼做,這應該是目前大家最為關心的一個話題。對中國經濟有信心,這是基本基調,而且我相信,大多數的行業在疫情過後都會迎來新一輪爆發,疫情中被壓制的需求會有刺激性反彈。從過往的經驗中,我總結出了這類具體問題的底層邏輯。

1、完備商業經濟體搭建好

想要實作完備商業經濟體,合夥人、企業家素質、戰略、股權激勵這些要素缺一不可。

拿合夥人來講,一定要有能力互補的合夥人,如果你是一個有專業背景的創始人,那麼是否有一個懂TO B或TO C銷售的合夥人,是否需要一個懂技術、懂營運的合夥人?隻有認識并直面自己的缺陷,才能打造出堅不可摧的創始團隊。

這次疫情也是對企業家素質最重要的考驗,企業的天花闆一定是創始人的格局,創業者們,面對疫情,你反脆弱了嗎?在疫情的背景下,無論是隔離或被迫隔離,暫停鍵已經按下了,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充電學習,努力填補自己的短闆,增強自己的反脆弱力。

2、集中精力”雲上”先求生存

在完備商業經濟體,喚醒能量場的基礎上,企業需要進一步設定自己的目标。相信在這個特殊時期,所有企業心中明确目标都隻有一個:先活下去。

線下難以為繼,要活下去,轉線上是不可或缺的道路,新冠疫情的突發,使得很多線上業務迎來流量洪峰。在諸如餐飲、酒店等服務業業務受損嚴重的當下,雲辦公、雲蹦迪、雲上課堂等“雲經濟”模式強勢崛起,成為資本主要的追捧方向。

雲上辦公常态化。在雲辦公的狀态下,對老闆和員工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管理不是把一樣的制度從線下搬到線上就有效了,多數線下的管理方式是一嗓子靠”吼”最有效率,如何做到遠端辦公還能保持效率,這裡推薦KPI的績效管理、PDCA循環的組織激勵、以及okr的方法論。

雲産品你有嗎? 你或許有産品,但是這個産品不是時候疫情下的服務産品,或許更不是适合雲端營銷的線上産品,那麼你應該怎麼做?在做到基本的組織完善後,再重新定義優化産品,應對危機後的需求,用新的需求構成産品服務内容,

用雲上的動态組織提供服務.雲産品提供雲服務,再用新的服務重構組織模式,最後建立組織和文化,聚合資源迎接最重要的挑戰——行動。

3.選擇适合自己的流量池,社群是一種不錯的低成本方式

如果有足夠多的資源、沒有限制的場景和時間,我們當然應該把每個營銷布局、服務做到最好,但在當下這是個政治上正确,卻很難實作的事情。

疫情的不可抗力為線上業務帶來了流量高峰,同時也讓我們再次認識到流量的重要性。流量是資源,有了更多的資源,才能在後期的增長中尋找更多的商業機會,抓住最大的紅利。目前獲得流量的方式多種多樣,而社群是最簡單的方式。

通過社群機制的設立,建立社群信任,擁有廣泛的人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讓我們很容易從中選擇到合适的員工及合夥人,完善組織需求。

4、借助支援,多方行動瓦解危機

空想不能緩解焦慮,但行動可以。

行動的一個關鍵,是我們能夠放下面子,無論是想通過政策擷取政府的援助,還是需要銀行貸款緩解我們的現金壓力,都避免不了放下面子與政府、銀行以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多方尋找資源借力行動.這個過程不僅是我們内心成熟的過程,也是重塑自我的過程。

應對創業焦慮的模型:鋼鐵俠模型

每一個完成以上行動的人,都是現實中的鋼鐵俠,他們不僅有超凡的毅力和熱血沸騰的經曆,更重要的,有敢于直面危機的勇氣。

我把應對創業焦慮的模型稱為鋼鐵俠模型:鋼鐵身軀+數字大腦+疊代進化。百煉成鋼的身軀讓我們不懼怕突如其來的風暴襲擊,敏感的數字大腦要求我們用足夠智能的技術快速對業務做出調整,一次次的疊代進化使我們更加強大。

從企業的發展曆程中來看,每個企業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機,危機必然發生,但想必這也是生活的一種設定,一路打怪更新,化危機為轉機,它考驗着我們,同時也成就了我們。

病毒的大規模爆發對人類來說是災難性的消耗,疫情很快會得到控制,但疫情的影響永遠抹不去,而我們要做的,是學會和這種影響長期并存,找到平衡的方式,接受新技術、新思維、新挑戰。

如果覺得辛苦,那一定是在走上坡路。祝所有創業者都能穿越黑暗,看到黎明前那道光。

作者:聶潛

得到大學北京1期2班2組

中機新時代研究院負責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