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焦點分析 |上線雲開發版“淘寶”,阿裡的雲服務生意經

文章來源:36Kr

從傳統的雲服務開發模式到雲開發平台的模式,這能否為阿裡雲起到導流作用?

編輯:石亞瓊

36氪獲悉,6月9日,阿裡雲雲開發平台正式上線。平台以阿裡雲Serverless為架構,面向個人開發者和中小企業打造的一站式、全雲端的開發平台。

根據IDC公布的資料顯示,從2014年開始到如今的2019年,阿裡雲已逐漸超越了谷歌、IBM,坐穩了全球第三大雲廠商的位置,并與排名第一、第二的亞馬遜、微軟一同被稱為國際雲計算市場的“3A”廠商。根據Canalys統計,阿裡雲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為45.4%,是第二名的2.58倍。

随着大廠的頻頻發力,雲服務市場的高速增長,應用開發将逐漸遷移到“雲+端”的服務模式上,雲計算将會成為社會的基礎設施。雲開發平台負責人杜歡告訴36氪,未來的許多底層服務将會在雲上完成,而應用和互動将在使用者側解決,這将帶來開發模式的演進,而這種“雲+端”的開發模式演進對于前端開發行業以及創新創業環境來說,意義更為重大。

阿裡雲雲開發平台的願景是幫助開發者更高效更低成本的使用雲計算能力,為使用者提供開箱即用的雲計算服務。

杜歡告訴36氪,目前雲服務的行業痛點主要來自三方面:

1. 許多雲服務廠商都有包括計算、存儲、網絡等等許許多多的雲能力,種類繁多,哪怕是同一種服務類型下都有無數個類似的産品。

是以當開發者要去選擇産品進行業務落地的時候,學習成本是很高的。開發者往往需要去不同廠商處對比産品,甚至對于很多中小型企業以及個人開發者來言,他們沒有辨識産品的能力,需要針對于業務對于雲服務産品進行學習。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也并不能做到達到雲服務産品與業務融合的效果。

2. 創業公司無法獲得低成本且可持續支撐的架構服務。對于這些需要進行業務拓展以及業務大量快速試錯的使用者而言,如果要保證業務持續的高速增長,就沒有充足的時間對架構進行前置的思考。而如果架構設計存在缺陷,未來産品上線後就無法支撐巨大的流量。

時間視窗不容錯過,從一個點子到實際實作要經曆業務邏輯的開發,在幾套環境中聯調測試、線上的部署等過程。而這些過程往往需要數天甚至更久的時間,開發者會擔心錯過視窗期。從測試到落地,通路使用者将出現爆發式增長,而CPU的資源、記憶體、帶寬、連接配接池如若沒有嚴格的開發計算将很容易導緻當機。

3. 中小型企業獲得合适架構師的成本較高。業内目前的架構師資源主要集中在頭部廠商中,對于初創企業以及中小型企業,使用架構師的相對成本過于高昂。業内普遍會讓擅長開發端的的崗位去進行學習并完成相應的工作,普遍效率不高。

阿裡雲雲開發平台則是迎合了雲服務目前的主要行業痛點,簡化使用者使用雲服務的過程,同時結合實時彈性、按量付費的方式保證使用者雲服務使用的穩定性和低成本。除此之外,雲開發平台ClouldIDE内置Node.js、Java、Python、PHP等常見開發環境,使用者打開浏覽器就可以開發、調試、上線應用,這也可以為阿裡雲服務的獲客起到導流的作用。

焦點分析 |上線雲開發版“淘寶”,阿裡的雲服務生意經

圖檔來源:采訪供圖

阿裡雲雲開發平台主要業務流程從使用者登入雲開發平台開始,使用者可以在“場景”中選擇解決方案應用模版建立應用并開發,最後在日常、預發、線上不同的環境部署、調試、上線應用。除此之外,阿裡雲雲開發平台還将開放行業解決方案市場,業内的開發服務商也可以進入平台,為更多行業應用開發生态提供開箱即用的服務。

杜歡告訴36氪:“當雲開發平台去解析一個解決方案,核心會做兩件事情,一是分析和生成一個基于阿裡雲産品矩陣構成的雲原生 Serverless 架構,另一件事情是将依賴的資源做打包上傳等預處理;然後開始生成任務,逐一進行生産、建立、安裝,直至一個行業應用被初始化完成,用技術的語言來類比的話,這是應用雲服務的“序列化與反序列化”的過程。”

焦點分析 |上線雲開發版“淘寶”,阿裡的雲服務生意經

按照服務類型劃分,現有雲計算分為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和SaaS(軟體即服務)三類,這三類服務的差別是服務的不斷延伸。阿裡雲雲開發平台的業務範圍涵蓋了這三類服務。但是目前無論是PaaS還是SaaS服務均需要落腳到IaaS上,且早期大量企業往往采購了很多的IaaS服務,是以目前的雲服務業務還是集中于IaaS。據艾瑞咨詢資料,2018年中國IaaS服務市場規模達到了638.2億人民币,而PaaS市場則依靠容器、資料庫、雲通信等領域的顯著增長展現了比較高的市場前景。國内對于SaaS服務模式仍然存在較大的質疑,且伴随着基礎雲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以及廠商服務的完善,未來數年我國的雲計算服務仍然将聚焦于IaaS+PaaS服務上。

開發者需要的是更加簡單的雲服務模式,有時候需要納管多個雲服務商的賬号進行操作,這也促進了多雲管理平台(CMP)的誕生。目前國内已有行雲管家、博雲等多雲管理平台。行雲管家等平台雖然不提供直接的雲服務,但是其支援包括阿裡雲、AWS、Azure、華為雲等主流雲服務廠商的服務,并且可以通過插件化的疊代提升平台的拓展能力。目前行雲管家已經有超過7萬家企業級注冊使用者。阿裡雲雲開發平台表示,未來也将接入更多廠商的開放産品和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熊純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