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動駕駛汽車可能難以消除大多數交通事故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據統計,駕駛員失誤幾乎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這就是為什麼自動化一直被視為潛在的安全遊戲規則改變者。但是,根據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的一項最新研究,如果自動駕駛系統像人一樣開車,自動駕駛汽車可能隻能防止大約三分之一的車禍。

自動駕駛汽車可能難以消除大多數交通事故

IIHS研究副總裁兼該研究的合著者Jessica Cicchino說:“自動駕駛汽車最終可能會比人類更好地識别危險,但我們發現僅憑這一點并不能防止大量的撞車事故。”

傳統觀念認為,自動駕駛汽車有一天可能使撞車成為過去。現實并非如此簡單。根據對警方報告的撞車事故的全國調查,駕駛員失誤是事件鍊中的最終故障,導緻每10起撞車事故中有9起以上。

但是該研究所的分析表明,其中隻有三分之一的交通事故是由于自動駕駛汽車客運避免人為的錯誤而避免發生,這些錯誤僅僅是因為它們比人類駕駛員具有更準确的感覺能力,并且不容易遭受過失錯誤。為了避免剩下的三分之二,需要對它們進行專門程式設計,以将安全性置于速度和便利之上。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IIHS研究科學家亞曆山德拉·穆勒(Alexandra Mueller)表示:“制造出能夠像人一樣駕駛的自動駕駛汽車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但實際上,他們必須比這更好,才能兌現我們都聽過的諾言。”

為了估計如果将無人駕駛汽車設計為做出與人類相同的風險決策時可能繼續發生的撞車事故,IIHS的研究人員對《國家機動車撞車因果關系調查》中報告的5000多起警察報告的撞車事件進行了調查。這些事故案例由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收集,代表了美國境内發生的車禍,其中至少有一輛車被拖走,并召集了緊急醫療服務。

IIHS團隊審查了案例檔案,并将導緻崩潰的與駕駛員相關的因素分為五類:

  • “感覺和意識”錯誤包括諸如駕駛員分心、視線障礙和未能及時識别危險之類的事情。
  • 當駕駛員錯誤判斷交通間距,錯誤地估計另一輛車行駛的速度或對另一位道路使用者将要做什麼做出錯誤的假設時,就會發生“預測”錯誤。
  • “計劃和決定”錯誤包括因路況而駕駛太快或太慢,主動駕駛或與前方車輛之間的跟随距離太小。
  • “執行和性能”錯誤包括不适當或不正确的規避操作,過度補償和其他控制車輛的錯誤。
  • “失能”涉及因飲酒或吸毒,醫療問題或方向盤入睡而造成的損害。

研究人員還确定,某些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由于車輛故障(如爆胎或車軸損壞)引起的那些碰撞。

自動駕駛汽車可能難以消除大多數交通事故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設想了未來道路上所有車輛都将自動駕駛的未來。他們認為這些未來的車輛将防止那些完全由感覺錯誤或無能力駕駛導緻的撞車事故。這是因為可以期望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攝像頭和傳感器能夠比人類駕駛員更好地監視道路并識别潛在危險,并且不會分散注意力或喪失駕駛能力。

僅由于感測和感覺錯誤而導緻的崩潰占總數的24%,而失能為力占10%。如果道路上的所有車輛都是自動駕駛,則可以避免那些碰撞,盡管這将需要能夠正常工作的傳感器和永不故障的系統。除非專門為自動駕駛汽車程式設計以避免其他類型的預測,決策和性能錯誤,否則其餘三分之二可能仍然會發生。

考慮一下2018年3月在亞利桑那州坦佩市殺死一名行人的Uber測試車的撞車事故。其自動駕駛系統最初難以正确識别路邊的49歲的Elaine Herzberg。但是一旦這樣做,它仍然無法預測她會越過車輛的前方,并且它未能執行正确的規避動作來避免在她這樣做時撞擊她。

計劃和确定錯誤(例如超速和非法操作)是導緻研究樣本中約40%的撞車事故的原因。駕駛員的故意決策可能導緻撞車的事實表明,駕駛員的偏好有時可能會與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優先級相沖突。為了使自動駕駛汽車兌現消除大多數碰撞的諾言,必須将其設計為着眼于安全性,而不是在這兩種情況不一緻時優先考慮騎乘者。

自動駕駛汽車不僅需要遵守交通法規,還需要适應路況并實施駕駛政策,以應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行為存在不确定性,例如在人多的地區駕駛比人類駕駛員慢交通或低可見度條件下。

“我們的分析表明,對于自動駕駛汽車要實作其承諾比人類駕駛員更安全的承諾,将安全性置于騎手偏好之上至關重要。”穆勒說。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6-08

本文作者:蒙光偉編譯

本文來自:“

51CTO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