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熊昌偉的個人專訪,推薦閱讀(約4分鐘)。
樂于挑戰,與良師益友同行
畢業後隻身來到北京,紮根在上地,有機會經曆了中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十幾年,在用友從測試工程師開始,貢獻了自己的青春,有過興奮、有過委屈,曾經水深火熱的“苦難”,如今再回首,都是知遇之恩的感懷。
2006年我通過校招加入用友網絡,第一份工作,第一位主管,對我影響深遠。他為人溫和包容,不苛求初出茅廬的職場人立刻為公司創造價值,而是關注怎樣可以讓新人迅速成長、穩紮基礎。這讓我建立了自己的上司風格,利他視角、多赢思考,給團隊成員相應的空間和機會,加速新人的成長,強化團隊的凝聚力。
兩年後我被推薦到公司創新業務裡,起初我想要待在舒适圈裡,不願意更換新賽道。然而新主管初步與我接觸後,并不認可我!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好勝心。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給我當頭一棒,領兩台伺服器安裝運作Linux系統。而我之前對Linux毫不了解,兩眼一黑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我告訴自己:必須完成!厚着臉皮四處請教、搜尋資訊。一周後完成彙報時,超出了新主管的預期,得到了他的信任。我也意識到,他原本可能隻是想打擊我,讓我知難而退。
之後我通過每一次超預期完成任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并建立起上司和公司的信任。在“鞭笞”高壓下,培養出自己的強執行力。有了清晰的目标,帶領團隊全力以赴以達到110%甚至120%的效果。
2010年随着國内雲計算的起步,我接受了更感興趣的運維管理工作,與用友的前沿團隊一起實作IaaS、PaaS平台的投産運作。我遇到了另一位良師益友,他讓我感受強執行力已經不能帶動團隊快速前進,更需要的是廣闊的專業知識、自驅力的強大、充分的信任、業務的體系與格局。我要從基層程式員的純程式設計角度上升到更高次元,從寫好代碼到思考客戶真正的需求,甚至從公司成本等多角度的開始思考業務背後的意義。
懷揣感恩與學習的心态珍惜每次遇見與告别,開放的心态,全力以赴使衆人行,見證良師益友們不同的視野、格局和上司力,成就了如今的我。

從業務出發的技術創新,找到下一個賽道
2008年随着SaaS在國際市場的快速發展,用友網絡作為國内TOP的軟體公司,很早就擁抱了前沿理念。我連續半年吃住在公司,打破原有軟體部署方式将SaaS産品上線。然而那時國内還是撥号上網的時代,企業辦公的網絡環境無法支援SaaS的逾時代模式,最終公司縮減了相關業務,讓我備受打擊。期間收到了阿裡雲的測試崗位的Offer。換個地方做擅長的事?還是留下挑戰其他可能性?我選擇了後者。
近幾年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快,業務發展迅猛,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會釋放大量勞動力。雲計算争議到上雲、AI、雲原生,崗位随着新技術出現有了新的定義和能力要求,有人甚至提出運維将會消失的說法。
業務與技術克服與鬥争的艱苦曆程很難與外人言說,就像阿裡雲的飛天一樣,相信相信的力量。我負責暢捷通小微企業的運維管理,為了實作租戶的隔離,我們将Cloud Foundry叢集規模擴充到連開源它的Pivotal公司都沒想到的地步,單實體機支援1000個容器(900個挂起100個運作),高峰時并發運作達到30萬,當時應該是在全球範圍内最大的叢集規模。雖然技術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核算成本時卻發現面向小微企業的機器成本還是過高。
随着我們全面轉向了雲時代,我把自己從管理者定位為雲架構師,實時更新知識結構,在看到雲未來的風向後,帶領團隊成功轉型,也在與阿裡雲的磨合中互相成就。我認為雲樂高式的低代碼、強配置玩法,可以實作産品經理即可用的新運維管理模式。
從運維轉型技術營運,以上雲來替代傳統的IDC模式,不能隻是将實體伺服器換成雲主機,而是整個工作模式、意識形态的變革。需要我們主動了解并了解雲産品和其運作模式,比如網絡的延時、多可用區的模式、負載、消息等。此外,提升産品的高可用性,通過極簡操作實作引爆市場的可能。不光需要保證産品的穩定,更關注使用者的産品體驗,看見更多未來。
運維已去,技術營運已來
很多人好奇技術營運有什麼不同?其實技術營運是從運維保障,轉變為技術服務。我認為作為技術營運思考的是如何促進産品的成熟?如何發揮技術的價值?如何為使用者帶來感動?讓新運維成為企業的另一個核心競争力!我更多時刻會從财務視角判斷并決策,作為成本中心從商業角度控制成本投入和配置設定,以擷取資源使用率和營收最大化。從客戶真正的痛點出發,平衡穩定、安全、容量與成本,用創業心态做産品,用花自己工資的心态去營運。
與近年來網際網路公司融資燒錢的方式不同,用友網絡企業的價值觀是絕不做虧本的生意。作為技術營運,我們不再是傳統運維配置設定資源的方式管理。從業務出發評估投入産出比,資源使用率、甚至是每個客戶的資源成本等,将成本的意識完全植入到研發的體系中,讓公司每一位開發人員明确業務資源的成本,合理申請公司IT資源,提升了整體研發能效。
本質上我們從維護更新為經營,兼任技術、營運、産品與财務的角色。通過技術營運理念,對研發進行賦能,為全國幾百萬小微企業提供穩定、高效的SaaS服務。
談及在公司的堅守,熊昌偉認為比起跳槽,在同一戰場的紮根更能展現自己的能力。每個階段都超出預期的拿到結果,個人成長也就在一個個項目中磨練的更強,也與良師益友們一起成為行業技術變革的引領者。雖然他沒有成為阿裡人,但是作為阿裡雲 MVP,他同樣在他的技術人生路上奮鬥不止、奔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