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兩會提案看清機器人行業五大趨勢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因疫情延後的2020年全國兩會于5月21日拉開帷幕,以5G、工業網際網路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基建”首次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度成為兩會的熱詞之一。在今年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随着新基建持續火熱,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也被按下了“快進鍵”。

從兩會提案看清機器人行業五大趨勢

與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提案近期紛紛出台,針對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兩會代表人提出了哪些建議和提案?高工機器人對這些資訊進行了梳理。

推進共享智能工廠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G20-智能制造峰會成員企業埃夫特董事長許禮進經過深入産業集聚區調研分析和深度思考實踐,在今年兩會上提出推進智能制造建設共享智能工廠的提案。

他建議,在産業聚集區打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共享平台”新商業模式,建構“共享智能工廠”新生态。企業隻需要聚焦研發和銷售,把制造環節委托給共享智能工廠,無需自建智能工廠、綠色工廠就可以實作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解決衆多企業環保裝備、安全保障裝備、智能制造生産線投資門檻高、運維成本高等問題,加速集聚區衆多中小企業實作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轉型更新。

對于“如何進一步加快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轉型更新、推進共享智能工廠模式”的問題,許禮進建議:推動示範落地,在環保政策、稅收減免等方面出台政策,推動更多産業集聚區共享智能工廠示範工廠落地,并推動共享智能工廠在更多産業集聚區落地;打造營運平台,利用政府引導基金,推動行業終端使用者、裝備制造企業、耗材制造商、金融機構在各産業集聚區共同建立共享工廠營運平台,形成多方資源協同和利益共享機制。

據了解,工廠的“共享”模式早自2017年就已存在。去年10月,工信部釋出《關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态促進制造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2年,要形成20家創新能力強、行業影響大的共享制造示範平台,資源集約化水準進一步提升,制造資源配置不斷優化,共享制造模式認可度得到顯着提高。

今年5月,國内已出現5G獨立組網的共享智能工廠,可借助5G、AI、雲計算、大資料及物聯網等新技術,建立起數字化的共享創新能力,進而減少共性成本,從源頭保障産品品質,降低生産成本。

扶持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産業,向中高端邁進

“工業機器人對人才、技術與資本的投入要求高,是智能制造領域很具代表性的産品。建議加大對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産業扶持力度,推進産業朝中高端方向發展,提升國産機器人研發與制造水準。”全國人大代表、科力爾董事長聶鵬舉在本次提案中建議。

聶鵬舉介紹,目前工業機器人在國内制造業智能化改造中應用得越來越多,中國也連續6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最大消費市場。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上,國内企業制造的産品占有率仍偏低,且以中低端産品為主。

據介紹,控制器(控制系統)、伺服系統(電機、驅動器、編碼器)和精密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中技術難度比較大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三者占工業機器人成本的70%左右。

GGII資料顯示,2019年精密減速器的國産化率是30%左右,伺服系統的國産化率是22%左右,控制器的國産化率接近本體的國産化率水準,為35%左右。國産核心零部件與外資的差距依然較大。

“未掌握伺服系統、精密減速器與控制器這3大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是制約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最大瓶頸。”聶鵬舉代表說,這3大核心零部件的技術研發投入高、周期長、見效慢,一般的企業無法做大做強。

那麼,如何大力提升國産工業機器人研發與制造水準?聶鵬舉認為,國家應重點扶持、培育工業機器人3大核心零部件産業标杆創新企業,推進工業機器人産業朝中高端方向發展。同時,加大資金與政策扶持,支援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中心,支援優勢企業、創投機構等籌建創新基金或産業創投基金,鼓勵推動創新性企業在科創闆上市,并設立國家核心産品領先示範獎,提升企業對關鍵技術的研發創新能力。

建立完善建築機器人政策标準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對傳統建築企業的開工和生産帶來較大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零接觸、智能化生産的優勢進一步凸顯。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用機器人建房子的條件已經具備。”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在今年帶來的提案中重點關注建築機器人。

目前,我國建築行業要加速應用建築機器人産品和技術,亟須解決目前政策體系不完善、行業标準體系未建立、監管機制不健全等主要問題。同時,我國建築業大而不優,科技貢獻率不高,數字化、智能化程度低等問題也已成為建築行業向高品質發展的障礙,拓展數字技術、智能手段為建築業轉型更新賦能變得迫在眉睫。

“加快研發應用智能建造機器人,像生産汽車一樣準确地建房子,不僅可以讓建築工地實作零傷亡、高标準、好效益,而且能從根本上解決房子的安全和品質問題,大大提高勞動生産率,節約大量成本。”

楊國強在提案中建議,加快研究制定覆寫建築機器人研發、制造和應用全流程的政策支援體系,加速科技成果産業化;同時,完善建築機器人行業标準體系,健全監管機制;引導建築機器人快速試點試用,協助推廣經驗證後的産品、技術及裝置,為建築機器人的推廣創造條件。

事實上,在數字化水準相對落後的建築業,早已湧現了一批先行“試水”者,如今在工地上亦可看到部分機器人産品投入試用。

在日本、澳洲等國家的一些建築工地上,已經有機器人來從事焊接、安裝天花闆、搬磚、讀圖定位等工作。地産龍頭企業碧桂園在2018年7月宣布進入建築機器人研發制造領域,去年8月碧桂園旗下博智林建築機器人首次在央視的一次直播中亮相,在直播鏡頭裡,地磚鋪貼機器人、牆紙鋪貼機器人及PC内牆闆安裝機器人能夠聰明靈活地進行相關環節的自主施工。

據了解,目前,建築行業正積極推進标準化、子產品化、工業化、裝配化等新型建造方式,下一步還需要拓展數字技術、智能建造技術在建築業的應用,推動行業實作轉型更新。

推動發展“最後100米”無人配送

全國人大代表、蘇甯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此次攜帶相關物流産業發展建議參會,呼籲盡快完善針對城市物流業穩健發展的引導與規範化政策措施,加快推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建設,從城市物流的倉儲、配送等多個環節解決通行難、成本高問題。

受疫情影響,“無接觸傳遞驗收”正在成為主流。如何通過更高效、更集約的配送方式滿足爆發式增長的到家業務需求,如何在配送時很大限度減少快遞員與顧客的近距離接觸,都成為全社會的焦點。

他建議,結合“最後100米”公共環境和配送路徑,給予無人車配送局部公共道路通行路權,并盡快制定無人車配送保險和車輛檢驗的政策和法規,加快推動“最後100米”無人配送常态化營運,實作無接觸傳遞驗收。通過“快遞員配送+機器人進小區送貨”的合作模式,打通小區配送最後100米,全程實作無接觸配送,保障使用者安全健康以及到家服務體驗。

随着近年來無人技術的逐漸成熟,無人配送也成為解決城市物流的重要探索方向。目前已有電商和物流行業龍頭企業推進物流無人化,在無人倉、無人分撥、無人重卡、無人小車和無人機等方面均有研究和試點營運,最終期望實作全流程無人化配送。但受限于技術、成本、政策等條件的制約,真正實作物流全流程無人化還有一段距離。

聚焦服務機器人産業,全力下好“先手棋”

目前5G商用的啟動催生了“AI+5G”風口的到來,我國應搶抓這一重大技術變革機遇,聚焦服務機器人産業,全力下好“先手棋”。

農工黨中央今年拟送出關于大力發展服務機器人産業的提案。農工黨中央認為,将服務機器人産業作為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選擇,具備充足的條件。實際應用來看,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已在國内外得到了廣泛應用。

GGII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153.8億元,同比增長36.1%;2013~2019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速超過30%。

從兩會提案看清機器人行業五大趨勢

資料來源:高工産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

農工黨中央在提案中建議:加強規劃引領,打造優質生态;突破重點領域,打造最強應用,通過宣傳引導和政策扶持,鼓勵服務機器人進社群、進家庭,在居家養老、家庭醫生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通過保險購買服務的方式率先開展探索應用。

疫情期間,用機器人替代人工的需求被激發,服務機器人在醫療、配送、巡檢等領域走上防疫一線,為人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便利。

同時,随着中國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尤其在疫情期間,養老問題愈加明顯。受疫情影響,國内很多地方都進行封閉管理,部分養老院也謝絕探訪。落地應急措施場景的醫療機器人和養老機器人,市場需求大幅提升。

在今年新冠疫情背景下,服務機器人價值凸顯,讓更多人看到了服務機器人在更多場景中的應用可能。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5-28

本文作者:高工機器人網

本文來自:“

51CTO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