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這是我在【物女心經】專欄寫的第178篇文章。
在上周的文章《廣東1800億打響新基建第一槍,河南、陝西工業網際網路投資迎頭趕上,500個項目揭示最佳賽道...》中,我們重點追蹤并分析了已公布具體資訊的466個工業網際網路新基建項目及内涵,并且形成了一張總覽全國性工業網際網路項目分布的氣泡圖。
這次的新基建,讓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搭載在具有周密計劃、覆寫全國重點區域、超大規模的集體決策智慧之上。
在分析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很多頗具價值的發現。
區塊鍊和人工智能,同樣被列入新基建的範疇。
在4月底由國資委和發改委同時召開經濟運作例行釋出會上,首次明确劃定了新基建的範圍。物聯網作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代表,區塊鍊、人工智能作為新技術基礎設施的代表,共同屬于資訊基礎設施這一層面。
就像自行車、手表和縫紉機是工業時代的“三大件”。人工智能、區塊鍊與物聯網,正在成為智能時代的“新三大件”。
加之新基建和新冠疫情的不期而遇,成為了人類社會數字化遷徙的助推劑,讓新三大件之間的耦合越來越緊密,落地越來越加速。
從實體世界到數字世界跨越的分水嶺已經出現。
你肯定知道,近期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是石油價格的暴跌。這是一次金融市場發生的踩踏事件,也是一次新舊能源轉換的标志性事件。工業文明,石油是能源;智能文明,資料取代石油,成為“新能源”。石油價格的下降在意料之中,卻沒有想到如此極端。
萬向區塊鍊董事長肖風的評論一語中的:“石器時代的結束,并不是由于石頭沒有了。石油時代的結束,也并不是由于石油沒有了。數字時代的開始和資訊時代的開始,替換掉了這些東西。”
在新舊能源轉換的過程中,很多時候發生的并不是連續性變化,而是階躍式的變。這種階躍式跳變的背後,蘊含着多重因素到達臨界點,進而觸發整體性跳轉的必然性。
舉個例子,恰如當年iPhone的驚豔亮相和快速普及,看似是喬布斯創造了“現實扭曲場”,帶動了智能手機的階躍式普及,而其背後實則蘊含着偶然當中的必然。
當時,經過各種研究機構和頂尖企業的分析,都認為智能手機要想開花結果,必須滿足三項條件,缺一不可。
第一,是手機的中央處理器的處理能力要大幅度提高,這個能力從2001年到2008年成長了24倍。第二,是通信速度要加快,同樣該能力這在8年間成長了375倍。第三,是螢幕分辨率,也就是畫面精細度的提升,其也成長了24倍。
各項資料都共同指向,這三個條件将在2008年左右成熟。是以,喬布斯以2008年為目标開發出iPhone手機,并非偶然。
與蘋果同步做好了暗中技術儲備的還有谷歌和微軟。
矽谷天使投資人保羅·拉漢姆曾說:“當你看到有人利用新技術為人們帶來某種以前不可能存在的東西時,他們很可能就是未來的赢家。而那些僅僅是對新技術做出‘反應’,以期保護現有的收入來源的人,則很可能是輸家。”
區塊鍊與物聯網的結合是否已經到達了臨界點?
這篇文章将為你全面展示各種研究報告中的資料和内容,幫助你對技術發展的現狀作出恰當的評估。
能源石化行業率先吹響号角
在以資料作為“新能源”的階段,每一家企業都會成為資料資産公司。
區塊鍊與物聯網相結合的落地,需要在整個行業範圍内取得廣泛的共識和應用,才能跨越轉折點(TurningPoint),邁入良性發展階段。

5月15日,一份名為《能源石化交易行業區塊鍊應用白皮書》的釋出,帶來了明确的信号。
這份白皮書彙聚了衆多頭部企業,由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麥格理集團大宗商品及全球市場、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萬向區塊鍊股份公司聯合釋出。
有别于簡單的共同釋出,這份白皮書還得到了上述企業管理層的聯袂力薦,在區塊鍊應用史上可謂首屈一指。
能源石化行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也包含跨越行業的發展共性。
“重、重、高”三個詞可用來描述能源石化行業的關鍵特征,即重營運、重資金、高風險。
- 重營運是指,能源石化市場交易執行環節繁雜,較多紙面工作,十分耗費人力
- 重資金是指,單筆交易金額大,是很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
- 高風險是指,執行過程繁瑣、周期長、規模大,加上競争加劇,風險高而毛利薄
那麼區塊鍊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到底解決了行業中的什麼問題?這就涉及到區塊鍊應用與行業融合的本質。
任何技術能夠被普遍接受的前提是,它是否有助于突破産業鍊瓶頸,是否能夠創造獨特的價值,甚至改寫原有的體系和制度。
以石油為主的能源石化産業鍊,從上遊的勘探開發、到中遊煉油化工、再到下遊終端市場銷售,主要特點為鍊條長、周期長、參與方衆多,同時涉及龐大且複雜的跨境交易和國際結算。
與很多行業的産業鍊形态類似,分工協作的細化有利有弊。現階段能源石化行業的主要沖突是産業鍊衆多參與方之間摩擦不斷,産業鍊整體運作效率無法提高。
能源石化交易的資訊流、實物流、資金流,自上遊至下遊貫穿整個産業鍊,傳統交易模式下以“重、重、高”為關鍵特征的背後是三流的不通暢和割裂。
資訊流、實物流和資金流的瓶頸限制了産業鍊上價值的高效傳遞和整體産業鍊的邊際收益,利潤空間正逐漸被壓縮,産業鍊瓶頸亟待解決。
利用傳統的IT技術,産業鍊的企業之間,通過約定等形式,在資訊溝通、流程優化、契約形式優化等方面進行努力嘗試,以期提高營運效率,平滑交易流程。
然而,随着中國能源市場的逐漸放開,衆多中小企業,特别是非國營中小企業在産業鍊中開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更多的市場參與者和更高的市場活躍度增加了交易的複雜性和信任壁壘,行業效率問題進一步凸顯。
根據白皮書的分析,區塊鍊通過逐漸實作能源石化交易行業的資訊流、實物流和資金流的數字化,解決三流割裂的問題,完成産業鍊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産業價值傳遞。
基于三流合一,為産業帶來業務創新、模式創新和價值創造的機遇,實作能源石化交易行業數字化生态1.0階段。
随着三流上鍊合一,行業數字生态中積累和流通的資料量将劇增,這是區塊鍊+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的融合,将釋放行業資料的價值潛力,資料的市場價值将通過資料資産化展現。數字化貨币、資産、資料的邊界将逐漸模糊、互相融合,能源石化交易行業數字化生态将邁向2.0時代。
任何行業都脫離不了時間、空間、形式、權屬的四類轉換,其核心是控制物流、倉儲、生産及終端銷售網絡等。白皮書對能源石化行業進行了相關的抽象化,并且提出了數字智能應用的生态體系。
該體系采用分層結構,主要包括:資料采集及底層機制層、資料分析層(算法/傳統)、運作執行層(智能/傳統)、行業應用/服務層(生态)。
在智能時代,我們一直強調C2M模式(Customer-to-Manufacturer,消費者直連制造,實作個性化定制)或者C2B模式(Consumer-to-Business,消費者到企業,實作定制化商業)的重要性。
白皮書對于在能源石化行業推進C2B模式,進行了合理的預判。
以資料為新能源貫穿整個能源石化行業的産業鍊,可以連接配接從能源石化産業鍊最上遊的勘探開發、到中遊煉化和精細化工、一直到下遊零售。
在能源石化交易行業數字化生态2.0的基礎上,依托數字貨币的支付體系,可以實作能源石化貿易與零售的金融打通,即在進行貿易之初,即可鎖定與之對應的市場的零售端,産業鍊上每一層的價值傳導和金融結算被“長在區塊鍊上”的智能合約驅動的可程式設計數字貨币鎖定,可以實作終極的交易對手信用風險可控,實作跨層級的B2B2C。
一旦打通跨層機制和C端與B端的資料,能源石化交易行業從傳統的B2B2C模式到C2B的模式創新便成為可能,真正的以市場化邏輯實作以銷定産的計算經濟就會到來。
75%的物聯網使用者投身區塊鍊
在文章《區塊鍊大軍浩浩湧入物聯網賽場》中,我曾經提到一份Gartner釋出的最新報告,《調研分析:物聯網使用者擁抱區塊鍊》,Survey Analysis: IoT Adopters Embrace Blockchain。
其中預判區塊鍊的采用情況因行業而異,能源和物流等領域,将成為區塊鍊的“先行軍”。《能源石化交易行業區塊鍊應用白皮書》的釋出,恰與這一判斷形成呼應。
作為智能時代的“新能源”,資料可以被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個人的資料;第二類是機構間的資料,包括由政府、社群、商業組織産生的資料;第三類是機器資料。
如今我們已經跨越了拐點,機器資料量全面超越個人資料量。
JuniperResearch的分析顯示,到2020年底,物聯網連接配接裝置的數量将從2015年的134億增長到385億,增長超過285%。
5月初,工信部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底,窄帶物聯網NB-IoT實作縣級以上城市主城區普遍覆寫,連接配接數将達到12億,移動物聯網的市場規模将突破2萬億。
思科統計,當下的每一秒,就有127台新增裝置連接配接到物聯網。IBM的網際網路白皮書預測,到2025年全球将有超過1000億台機器聯網,到那時全球大概有100億人口,也就是将對應100億個人的資料和1000億台機器的資料。
歐盟的一份白皮書也洞察了“區塊鍊正在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融合”這一趨勢。報告名為《區塊鍊、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互相融合》,Convergence of Blockchain, AI and IoT,來自歐盟區塊鍊觀察站和論壇(The European Union BlockchainObservatory and Forum)。
除了探讨技術融合的發展趨勢之外,白皮書中還列舉了多個實際案例。此處不再贅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按照文末提示,下載下傳本文提到的多份完整報告。
同樣是在《區塊鍊大軍浩浩湧入物聯網賽場》中提到的報告,根據Gartner對北美地區500多家企業的調查,物聯網和區塊鍊的內建,成為了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最佳選擇,而且前進的速度比我們預想的要快得多。
北美有75%的物聯網技術采用者,已經或計劃在2020年底使用區塊鍊。而在區塊鍊的使用者中,有86%已在各種項目中同時實施了區塊鍊和物聯網這兩種技術。這些比例遠高于Gartner的原本預期。
在接受調查的受訪者中,有63%的人表示,物聯網與區塊鍊相結合的最大好處是增強了多方交易和共享資料的安全性和可信度;56%的人認為兩者結合将帶來業務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43%的人認為這種做法有利于增加收入和創造商業機會。
機器網絡的經濟學表述
阿裡巴巴達摩院在《2020十大科技趨勢》中将“機器間大規模協作成為可能”列為第4大趨勢。
達摩院認為,物聯網、5G等技術的發展将實作多個智能體之間的協同,機器彼此合作、互相競争共同完成任務,而多個智能體協同帶來的群體智能将進一步放大智能系統的價值。
也就是機器越來越接近人的行為,産生大規模協作。
薛定谔在著作《生命是什麼?》中,用熱力學、量子力學和化學理論來解釋生命的本性。生物攝取負熵為食的說法就源于這本書。這本書是把人當作機器研究。
那麼反過來,在未來的通訊網絡、物聯網和智能裝置網絡中,能否有可能通過區塊鍊,讓機器像人一樣實作大規模協作?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萬向區塊鍊與PlatON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認為,需要考慮三個重要的經濟學層面。
層面1:機器如何成為可考核的經濟主體。
因為經濟激勵的前提是準确計量機器的貢獻。準确衡量貢獻包括以下3個方面:
- “我”隻有一個:每個機器必須具備唯一身份辨別,不能被僞造或修改;
- “我”做什麼都有記錄:機器的行為過程具備可追溯性,不可抵賴;
- “我”是我的證明:機器身份和行為的真實性,可以通過算法實作自證,不需要人工或者機構參與驗證。
隻有具備以上特征的機器網絡中的機器,其做出的行為和産生的貢獻才具備衡量意義,才能作為可考核的經濟主體,或者稱為“機器經濟人”。
為此,需要做好4項的工作:
- 一是通過模組、晶片等技術,對機器引入唯一ID,即機器的數字身份,在硬體底層實作,不可篡改。
- 二是機器網絡引入新的尋址機制,實作位址和辨別的唯一性。
- 三是自我證明,機器的任何活動行為,都将帶有該機器身份的簽名,實作機器身份和行為的自證,而不需要人工和中心化機構的參與。
- 四是互動即記賬,機器網絡不再是以無特征的資訊包作為主體,任何行為都是交易和參與經濟活動的一部分,通過區塊鍊實作交易記賬,為後續的交叉驗證、行為追溯和貢獻統計提供基礎。
層面2:機器間采用什麼支付工具。
機器間支付可以通過金融賬戶,也可以通過區塊鍊内的通證(Token)。在機器網絡中節點數量很大時,通過金融賬戶支付的效率,可能趕不上機器間互動的效率。
從經濟機制設計的角度,應該給機器以價值穩定的激勵,使機器網絡中的經濟活動不受支付工具價值波動的幹擾。
層面3:如何設計機器網絡的經濟學模型。
盡管單個機器有控制者或所有者,但機器網絡作為一個網絡,沒有所有者,有很強的公共産品屬性。任何網絡在發展早期,都是小規模,網絡效應很小,新加入者切換過來需要付出成本并承擔早期風險。
如何激勵新加入者,讓它們與網絡的進一步發展是激勵相容的?這方面要引入分布式經濟模型和價值浮動的通證,通過可程式設計性設計,確定通證能有效地從機器網絡中的經濟活動捕獲價值。隻有這樣,機器網絡才會有内生的增長力量。
在這個基礎上,機器間大規模協作并非空想。
鄒傳偉提出通過在機器網絡中引入市場機制,可以實作一個去中心化的、以價值交換為基礎的機器間大規模協作機制,促進機器像人那樣,産生大規模協作。
不少物聯網公司正在圍繞推進機器間的大規模協作,解決相關問題。
典型事件包括:國内主流的九家蜂窩無線模組廠商(廣和通、移遠、有方、芯訊通、美格、高新興、移柯、利爾達和域格)與物聯網+區塊鍊技術融合的技術初創公司摩聯科技一起,在去年年底共同發起的區塊鍊+物聯網模組聯盟。
他們緻力于攜手賦能物聯網裝置廠商,助力其快速實作可信資料上鍊,挖掘應用和資料的價值。
據第三方統計,2019年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超過3億片,中國是其中的重要市場,而上述九大中國廠商的總市場佔有率在65%~70%,起到關鍵性作用。
----寫在最後----
在海面沒有風的時候,水手很難展示自己的技能。
在出現危機與産業變革的時候,綜合分析與制定戰略的技能才顯得越發可貴。
新基建作為應對危機的有效辦法,其效果正在逐漸顯現。從多項經濟資料來看,4月份延續了3月以來的恢複勢頭,經濟加快回暖。
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3.9%,較3月回升5.0個百分點;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0.8%,較3月回升10.3個百分點;房地産投資同比7.0%,較3月回升5.8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同比-6.7%,降幅較3月收窄13.9個百分點;基建投資(含水電瓦斯)同比4.8%,較3月回升12.8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7.5%,降幅較3月收窄8.3個百分點。
随着人類社會向數字化遷徙的加速,區塊鍊與物聯網的融合将會更加深入。合理的判斷當下的情況,有助于我們做好每次抉擇。而現在的每一個選擇,都有可能決定我們2-3年之後的處境。
當然,想要識别出正在發生的重要變革,還需要深入分析更多零零碎碎的細節。讓我們秉持動态的視角,一起持續追蹤市場的變化。
如果你對文中提到的報告原文感興趣,歡迎關注“物聯網智庫”微信公衆号,并在公衆号的對話區回複【物鍊網】領取。
最後,衷心感謝摩聯科技CEO林瑤在本文撰寫過程中,對我的鼎力幫助和百般支援。近期摩聯科技還将有重大進展和喜訊宣布,這裡先賣個關子,且聽物聯網智庫的後續解讀。
本文要點:
1.新基建和新冠疫情的不期而遇,成為了人類社會數字化遷徙的助推劑,讓人工智能、區塊鍊與物聯網之間的耦合越來越緊密,落地越來越加速。
2.區塊鍊與物聯網相結合的落地,需要在整個行業範圍内,取得廣泛的共識和應用,才能跨越轉折點,邁入良性發展。《能源石化交易行業區塊鍊應用白皮書》的釋出,帶來了明确的信号。
3.根據Gartner的企業調查,物聯網和區塊鍊的內建,成為了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最佳選擇,而且前進的速度比我們預想的要快得多。
4.在未來的通訊網絡、物聯網和智能裝置網絡中,有可能通過區塊鍊,讓機器像人一樣實作大規模協作。
參考資料:
1.廣東1800億打響新基建第一槍,河南/陝西工業網際網路投資迎頭趕上,500個項目揭示最佳賽道...,物女心經
2.區塊鍊大軍浩浩湧入物聯網賽場,物女心經
3.肖風:疫情是人類社會數字化遷徙的助推劑,高山大學
4.鄒傳偉:機器間大規模協作并非空想,需要區塊鍊引入市場機制,鍊聞ChainNews
5.重磅!萬向區塊鍊攜手7家企業編寫的《能源石化交易行業區塊鍊應用白皮書》即将釋出,萬向區塊鍊
6.PlatON首席技術官曲俊傑:區塊鍊技術如何助力産業轉型與更新?,PlatON
7.[科學家有話說系列之二] 每一家企業都會成為資料資産公司,冉陽博士,PlatON
8.EuropeanCommission explores blockchain, AI, IoT convergence, Ledger Insights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5-19
本文作者:iot101君
本文來自:“
物聯網智庫”,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