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郵箱投遞履歷有哪些禮儀?

從下面6個問題系統回答下如何投遞履歷:

什麼時間投遞履歷比較好找工作?

去哪個招聘網站投遞履歷更好?

為什麼不要海投履歷?

通過郵箱投遞履歷需要注意什麼?

如何找貴人幫忙内推?

履歷進入[待溝通]狀态,為什麼HR沒有聯系我?

招聘要求上寫3年經驗,怎麼辦?

什麼時間投履歷比較好找工作?

每年有兩次旺季,在這兩次旺季投履歷比較好找工作。

第一次是春招,每年春節後,3-5月份,是換工作的高峰,這個時候,去年的年終獎拿到手了,滿意的繼續留下,對待遇、獎金不滿意的,就要選擇離開了。很多機關趁這個時期招兵買馬。俗稱“金三銀四”,泛指每年的春季是求職跳槽高峰期。其實,從春節後2月開始上班開始到5月份的都是所謂的“金三銀四”黃金跳槽季。

下面圖檔是TalkingData《2018年招聘類APP使用者人群洞察報告》,我們可以看到,春節假期前,招聘類APP周活躍率保持在一個穩中有降的狀态。春節假期後,随着“金三銀四”人才招聘高峰期的臨近,招聘類APP周活躍率進入了一個爆發增長期。

資料來源位址:

http://mi.talkingdata.com/report-detail.html?id=724

第二次是秋招,在9、10月份左右,不少公司喜歡在這個時間段招聘。俗稱“金九銀十”。

現在招聘網站也挺多,不同的招聘網站使用者人群也不一樣,是以要選擇适合你的招聘網站投遞履歷才能找到好工作。下面的的表格是排名前10的招聘類APP。

資料來源:TalkingData《2018年招聘類APP使用者人群洞察報告》

應用活躍指數:根據TalkingData樣本資料通過預測算法預估出的全平台活躍終端數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2018年2月,傳統綜合招聘平台代表-智聯招聘、前程無憂51job的APP應用活躍指數以較大領先優勢居于招聘類APP前兩位。

雖然Boss直聘、獵聘同道、拉鈎等平台主打高端人才招聘、網際網路人才招聘等細分定位,但是在使用者規模上仍然難以與傳統綜合平台競争。

是以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傳統綜合招聘平台在使用者規模上仍居于領先。

之前社群會員給我發求助問題,說自己在拉勾網上投履歷,連個面試機會都沒有。這其實就是忽略了傳統綜合招聘平台。我給他的建議是同時在綜合招聘平台智聯招聘、前程無憂51job上投履歷,很快就收到了面試通知,這位社群會員現在已經成功拿到58同城的offer。

我們再來看看各個招聘平台的使用者人群有什麼不同。下面圖檔中對比了三個招聘類APP的使用者,其中智聯招聘、獵聘同道APP使用者更多集中在三線及以下城市。而拉勾APP一線城市使用者占比接近40%

這給我們的決策依據是,以後你找工作,就要根據自己的城市選擇合适的招聘APP來投履歷。例如下面這位社群會員分享的經驗:

@柯本在他的面試經驗中是這麼分享的:

我投的都是蘇州和上海的崗位,主要在拉勾網、Boss直聘、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獵聘網上同步更新履歷,投遞履歷。

收到的面試邀約主要來自于Boss直聘、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拉勾網上被刷掉的機率很高。 這裡主要說一下Boss直聘,這個偏向于及時聊天的功能。在工作日上午的時候,可以主動跟Boss們聊天,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表達自身意願,獲得面試機會。這個成功率還是比較高的。

總結幾條經驗:

1)社會招聘管道

不要忽視傳統招聘平台,也不要在一個招聘平台上死磕。同時在下面招聘管道上投履歷: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51job,Boss直聘、拉勾網、獵聘同道

2)應屆生招聘管道

應屆生求職網、實習僧、大街網、高校人才招聘網、各個大學的貼吧,比如北郵論壇、水木清華等。

有很多公司的部門會在各個大學的貼吧上直接招聘,我之前所在的公司部門上司就喜歡直接在大學的貼吧上招聘,部門直接招聘有個好處,就是省了很多招聘環節。

3)高層人才招聘管道

獵頭、脈脈、100offer

4)國外招聘管道

LinkedIn,Indeed,SimplyHired,Monster,Handshake,Indeed和Glassdoor。

5)各個招聘平台都有置頂履歷的付費服務,可以提高履歷的曝光率。

很多人會選擇海投履歷,這貌似看上去能獲得更多機會,但是後續給你帶來的麻煩會把你拖崩潰。因為投遞的職位不聚集,後面收到多個面試以後,你會要花費很多精力為了應付不同的職位準備不同的内容。例如你投遞了金融領域的風控職位,還投遞了自媒體領域的産品經理職位,又投遞了房産領域的資料分析職位,那麼你要去為不同領域準備業務知識。但是你的找工作時間是有限的,這會讓你無法聚焦于自己真正擅長的。

海投履歷的人,往往沒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隻有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職業規劃,想明白從事哪個領域的工作,才能提高精确的定位,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還有一點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一個履歷打遍天下。也就是不要任何職位都使用同一份履歷。履歷隻有比對招聘要求才能更好的獲得面試機會。

是以,你需要針對不同的招聘要求,個性化準備履歷,這一點對轉行的人尤其重要。比如你對3家公司有意向,你可以分别準備三份履歷,在工作經曆和項目經曆描述的語句上盡量迎合目标公司的職位描述,這樣得到面試機會的機率會大一點。

不海投履歷不代表不要多投履歷,針對目标職位還是要多投履歷,才能提高機率。

不少周傑倫的歌迷也會被方文山的歌詞迷倒,覺得方文山是天才。可是,天才沒出名之前也需要營銷自己,要不然就隻能歎氣才會被埋沒了。你知道方文山當年怎麼做的嗎?

方文山在演講中說起自己當年的投稿過程,“當時我投了 100 份。可是 100 份當中,總機可能就過濾了 50 份,制作人的宣傳助理、藝人的宣傳助理可能又過濾掉 25 份,最後剩下的 25 份,又要經過層層的關卡,即使最後老闆拿到了,也有意願地打開來看了,也不見得一定要馬上處理。總之最後,有時間、有意願、記得要答複我的,隻有憲哥吳宗憲而已。”

看到沒?有目的的多投履歷,可以提高你成功的機率。

1)如何寫郵件标題?

下面的郵件标題是千萬要避免的:

隻寫了幾個字,比如「XXX履歷」或者「應聘」。

最好的标題應當是:應聘崗位名稱 + 自己的姓名 + 一個亮點。比如:資料分析師-猴子-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學生,自媒體編輯-張思聰-5年工作經驗。

把應聘崗位名稱寫到最前面,是為了讓HR可以在郵箱裡友善的通過搜尋關鍵字來篩選履歷。因為HR郵箱裡的履歷非常多,如果你的崗位沒有寫,她在郵箱裡搜尋關鍵字也找不到你。

郵件标題裡寫一個亮點,這是喚起HR對你的興趣,如果學校牛的可以把學校全稱作為亮點,如果經驗豐富的可以寫上幾年工作經驗,如果在哪些大的公司實習或者公司過也可以作為亮點寫進入。

2)使用正确的郵箱

投遞履歷時最好不要使用QQ郵箱。QQ郵箱很友善,但是使用QQ郵箱的缺點是會讓HR的郵箱裡顯示的是你的QQ網名而先的尴尬。

為了保險起見,可以使用商務人事喜歡用的Hotmail郵箱。

我見過有的人履歷裡的郵箱名特别長,還帶上特殊字元,比如:[email protected]。郵箱名太長不僅放在履歷裡感覺特别難看,而且太長的郵箱名會讓HR給你發郵件容易發錯。比如前面的郵箱HR如果不小心少輸入一個下劃線,寫成了[email protected],那麼,你就收不到重要的郵件了。

申請郵箱的時候用自己姓名的簡稱,或者姓名全稱來讓對方友善輸入和在郵箱裡查找你的郵件。

3)郵件正文怎麼去寫?

很多人投遞郵箱時,正文沒有内容、一片空白, 或者隻寫了“履歷見附件”。這樣的态度,HR為什麼會要你呢?

郵件正文不要長篇大論,簡單介紹自己的經曆,以及你為什麼适合這個職位。并在郵件末尾留下聯系方式(電話,郵件),讓HR可以友善的聯系到你。

4)郵件附件需要注意哪些?

一般郵件附件放一個履歷就可以了,不要放自己的作品集,那樣HR下載下傳很多,或者下載下傳大檔案,因為網絡慢,導緻最後不去下載下傳了。現在網絡很發達,如果你有好的作品,可以放到網際網路上,然後在履歷裡用超連結指到你的作品位址。

很多人的履歷附件名字都起的很随意,比如:張思聰最新.pdf[王小紅履歷-第2版.doc]。履歷附件的名稱和郵件标題一樣:應聘崗位名稱 + 自己的姓名 + 一個亮點

最重要的是,一定記得加履歷附件。很多人發郵件會忘記上傳附件,導緻HR收到的是一封空郵件,這種心情你想想有多凄涼。

内推為什麼比你想象中還重要?

1)為什麼内推很重要?

當你自信滿滿的将精心準備好的履歷投遞出去後,卻石沉大海,杳無音信。但是看看周圍與你水準能力差不多的王二狗,卻收到了面試的通知。為什麼水準差不多的王二狗可以找到工作,而你卻不可以,這其中的差别是什麼呢?

著名社會學家,現在是斯坦福大學教授 Mark Granovetter,曾經在 70 年代專門研究了在波士頓近郊居住的專業人士、技術人員和經理人員是怎麼找到工作的,并把研究結果作為他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

教授找到 282 人,然後從中随機選取 100 人做面對面的通路。發現其中通過正式管道申請,比如看廣告投履歷,拿到工作的不到一半。100 人中有 54 人是通過個人關系找到的工作。

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當人們絞盡腦汁糾結于履歷這麼寫好還是那麼寫好的時候,一半以上的工作已經讓那些有關系的人先拿走了。

那麼,這些找到工作的人到底是靠了什麼關系?

教授發現,真正有用的關系不是親朋好友這種經常見面的“強聯系”,而是“弱聯系”。

在這些靠關系找到工作的人中隻有 16.7% 經常能見到他們的這個“關系”,也就是每周至少見兩次面。而 55.6% 的人用到的關系人僅僅偶然能見到,意為每周見不到兩次,但每年至少能見一次。另有 27.8% 的幫忙者則一年也見不到一次。

也就是說大多數你真正用到的關系,并不是你經常見面的人,因為這些整體和你混在一起工作和喝酒的人,很可能幹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必然也很接近。

而“弱關系”中的這些人未必是什麼大人物,他們可能是已經不怎麼聯系的老同學或同僚,甚至可能是你在同一個社群,但是沒有見過面的人。

“弱聯系”的真正意義是把不同社交圈子連接配接起來,從圈外給你提供有用的資訊。根據弱聯系理論,一個人在社會上獲得機會的多少,與他的社交網絡結構很有關系。

為了更好的幫助到社群會員,如果你是學完社群“闖關遊戲”課程的會員,我和前面已經轉行成功的社群會員,會幫助你進行内推,讓你更加高效的找到工作。

我希望社群不隻是讓你獲得某個技術,同時也是你找工作中的“關系”來源。

你可能會說,内推對于找工作的我,到底有什麼用呢?

内推可以保證你的履歷不被淹沒在人海中,會被送到HR或者招聘主管的面前,大大增加面試的機會。很多招聘會有筆試環節,如果是通過内推管道會省去很多環節。我當年去IBM找的師兄内推,直接部門主管一面就拿到offer了。要知道一般IBM的面試都要經過筆試、一面、二面、HR面等環節。

是以,不僅要直接提升自己,還要間接地提升自己的圈子。你就是你平常花最多時間相處的六個人的平均值。

2)如何找貴人幫忙内推?

一般你的師兄師姐去哪工作,你去這裡工作的機率也會很大。可以想辦法聯系到同一個學校的師兄師姐。你可能會問了,師兄師姐很忙,誰會抽出時間幫你内推呢?

一是很多公司如果内推成功,會給内推的人發一筆内推獎金。二是師兄師姐也很樂意幫助同一個學習畢業的人,他們希望自己的學校越來越好。這就好比,大學裡的老鄉會感情很好。

經常有人找我幫忙内推,但是發過來的郵件裡面什麼都不寫,就直接附上了履歷。這樣我根本沒法了解你的應聘需求,想幫忙内推也不知道投哪個職位。

在發内推郵件的時候,一定要說明自己的需求。在郵件正文一定要說明你要找什麼類型的工作,并将有意向的相關職位連結也寫上,同時說明你的薪水需求和願意工作的城市。

内推後,也不要一直幹等着消息,要同時在其他管道投遞履歷。

這裡有幾個内推網站可以嘗試:

1)各個大學的貼吧裡,已經工作的師兄師姐喜歡來這裡發内推招聘資訊。

2)内推網

http://www.neitui.me

3)通過加入一些社群,結石大牛,或者關注大牛的部落格、知乎,進而獲得内推機會

在招聘網站投遞履歷後,會看到履歷的狀态變化,比如履歷被HR浏覽了,或者履歷已進入[待溝通]狀态。但是卻遲遲沒有接到邀約面試的電話,好心急,好煩躁啊!

其實這裡的[待溝通]是HR在初步篩選時,對還可以的履歷做了一個标記。比如公司在招聘某個職位,一天收到100多份履歷,那麼一周會,會收到1000多份履歷。HR不可能一個個去看完,她會使用招聘網站的搜尋功能,通過設定一些查找條件,比如大學以上,應屆生,工作年限等條件,篩選出200份符合基本的履歷标記為[待溝通],又讓相關人員篩選一遍壓縮到30位左右,最後預約10多個人過來面試。

其他沒有邀約的人,HR也不會去更新招聘的狀态,因為她很忙,是以你的履歷一直處于[待溝通]狀态。

是以這個履歷狀态,隻是HR管理履歷的一個分類工具,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多投幾個與自己求職目标比對的職位,不要在一顆樹上死磕。一路往前奔跑,如果奔跑途中接到邀約面試電話就去面試,如果沒有接到邀約電話,繼續往前奔跑。

招聘上寫要求3年經驗,怎麼辦?

你可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招聘網站上寫的要求很高,會各自工具不說,還要求3年經驗?那你可能說自己沒有工作經驗,這樣的職位就别投了吧。

其他很多招聘是hr從其他複制過去的,而且公司不一定招到很多年工作經驗的。是以,即使招聘要求裡這麼寫了,你隻要覺得技能這塊比對,也可以照樣投履歷。

希望每個人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猴子聊求職

zhuanlan.zhihu.com

圖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