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最具野心的晶片計劃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作者:穆梓,36氪經授權釋出。

據彭博社報道,蘋果計劃在明年推出其帶有自研處理器的Mac電腦。

彭博社進一步指出,蘋果現在在研究的Mac處理器有三款,這是他們基于下一代iPhone所用的A14處理器開發的晶片,知情人士說,第一個Mac處理器将會比iPhone和iPad中的處理器快得多。在彭博社報道中,他們把這個稱之為蘋果最具野心的計算機晶片計劃。

我們知道,在過去的十幾年來,蘋果不但推出了其用在手機的A系列晶片,還推出了用在iPad的A系列衍生晶片、應用在airpods上的H系列藍牙晶片、應用在Apple Watch上的W系列晶片。此外還有用于安全的T系列晶片和正在研發的Modem晶片。至于其他如電源管理晶片等類型的晶片,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在這個新系列晶片出來以後,蘋果旗下的所有硬體都用上了自研的晶片。

不神秘的“Kalamata”計劃

從彭博社的報道我們可以看到,蘋果将其基于Arm架構設計的Mac電腦晶片計劃叫做“ Kalamata”。Kalamata是希臘第十大城市,也許來源希臘語“kala ommata”,意思是“美麗的眼睛”。這其實并不是蘋果mac晶片計劃的首次曝光。

據彭博社透露,早在2018年,蘋果就開發了基于iPad Pro A12X處理器的Mac晶片,并進行了内部測試。據報道,那次的測試結果非常不錯,又因為Arm公司一直在推動高性能晶片的設計,這就使得蘋果公司的工程師對這個計劃充滿信心。

知情人士說,蘋果公司将使用台積電的5nm産線制造新的Mac晶片。這與蘋果将在下一代iPhone和iPad Pro中使用晶片的工藝相同。而其首批Mac處理器将具有八個高性能核心(代号為Firestorm)和至少四個節能核心(内部稱為Icestorm)。與此同時,蘋果公司正在探索具有12個以上核心的Mac處理器,以求能獲得進一步發展。

消息表示,蘋果已經開始設計第二代Mac處理器,該處理器将遵循為2021年iPhone開發的A15晶片架構。這表明蘋果希望将其Mac,iPhone和iPad置于相同的處理器開發周期。

按照蘋果的計劃,他們的Mac晶片将在一個全新的Macbook系列上先試水,因為他們的處理器性能目前并不能與現在他們在MacBook Pro,iMac和Mac Pro台式計算機上采用的Intel處理器相媲美。

彭博社表示,盡管與iPhone和iPad采用統一的晶片設計,但蘋果這個使用自研Arm處理器的Mac仍将運作macOS作業系統,而不是iPhone和iPad的iOS軟體。而蘋果公司也正在探索開發一種工具,以確定為基于Intel處理器開發的舊Mac機開發的應用程式仍可在新機器上運作。但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微軟之前曾經試過将Windows系統遷往基于Arm處理器開發的電腦上,但并沒取得成功。

此外,公司還擁有一項稱為Catalyst的技術,該技術可使軟體開發人員面向iPad開發的應用程式能夠Mac計算機上運作。

“離開英特爾的轉變非常複雜,需要蘋果的軟體,硬體群組件采購團隊之間密切合作。鑒于目前的全球供應鍊情況,這種轉變可能會被延遲”,知情人士強調。

蘋果在打什麼算盤?

在蘋果的Mac發展史,已經進行了三次的CPU架構轉移:

第一次是在1984年,随着Macintosh 128k釋出,蘋果将蘋果 II的8位6502處理器改用成摩托羅拉的68k處理器架構;第二次平台遷移是在1994年,蘋果放棄使用摩托羅拉68k處理器,改用PowerPC處理器;第三次是在2005年,在當年的WWDC大會上,時任蘋果CEO的喬布斯宣布停用IBM的Power PC架構,轉向Intel的X86架構。現在則是第四次。

按照喬布斯的說法,他們之是以選擇遷移電腦的硬體平台,主要是對IBM在PowerPC技術的開發進度上感到失望。

相關資料顯示,2003年6月,斯蒂夫·喬布斯在推出配備PowerPC G5處理器的Mac時曾許諾,在十二個月内會将PowerPC處理器的時鐘頻率提升至高達3 GHz。而實際上即便是在兩年之後,蘋果與IBM依然未能将3 GHz的PowerPC處理器投入市場,市場上的流言認為這一尴尬的局面是IBM其POWER4派生晶片組的低良品率所造成的。此外,配備在Mac筆記本電腦上的PowerPC處理器,在運作時産生的巨大熱量,也廣被同時期的業界诟病。

而現在英特爾面臨同樣和IBM當年一樣的困境。因為受到制造技術更新影響,Intel與台積電甚至三星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這影響了他們的處理器更新頻率。這也許也是促使蘋果轉向Arm處理器的一個原因。

而從彭博社的報道我們可以看到,對于蘋果來說,開發自己的電腦處理器有多方面的優勢。

首先,這樣做還将減少蘋果對英特爾的依賴。最近Intel處理器缺貨的新聞一定讓大家記憶猶新,如果蘋果選擇了Arm 處理器,可以向台積電甚至三星尋找幫助。

其次,自研處理器可以更好地控制其裝置的性能,并将其與競争對手區分開。現在蘋果MacBook在與其他英特爾芯産品相比,更多的差異化是通過軟體展現的。但如果他們在硬體方面能加入更多差異化的競争,或者能幫助他們開辟一個新戰場。

第三,如果Mac,iPhone和iPad運作相同的基礎技術,将使Apple更加容易統一其應用程式生态系統并能更頻繁地更新其計算機。而這樣一緻的系統體驗,無論是開發者或者消費者,都會很有興趣,這也将成為Apple的競争力所在。

第四,這還将給蘋果帶來巨大的成本優勢。據蘋果分析師郭明錤之前透露,如果蘋果用上自家的Arm CPU,可以節省40 - 60%的處理器成本,但仍能獲得預期的性能,以及增加電池壽命。郭明錤進一步指出,降低成本後,可讓蘋果有機會推出低于1000美元價格的MacBook Air。這将幫助蘋果基于其出色生态,用更低價格的産品去撼動市場。

英特爾将首當其沖

單從營收來看,就算蘋果的Mac産品全部轉向Arm處理器,對Intel業績影響也僅有5%。但對這家半導體巨頭來說,怕就怕在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

回看現在的個人PC市場,Intel是絕對的大赢家,這幫助他們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攫取了巨額的利潤。而進入最近兩年,除了AMD通過全新的X86架構想在PC市場與Intel一較高下外, 高通也推出了全新的Arm系列處理器,也希望在PC市場分一杯羹。但後者并沒能取得成功,主要與Arm處理器的本子在系統體驗和應用生态上,并不能撼動Wintel的江山。

但考慮到蘋果過去三次架構轉移的輝煌戰績,萬一他們真能在這裡取得成功。高通以及他們的合作夥伴會有很多的信心。現在正在做電腦、同時也做了很多晶片的華為,在這上面是否也有了更一步的想法?這都有可能對Intel未來産生深遠影響。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Arm和Intel的角力一直沒有停止。前者憑借嵌入式領域的大獲成功一路向伺服器晶片領域滲透,最近兩年在Ampere computing、Marvell、華為、飛騰和亞馬遜的推動下,似乎開始露出新的曙光。如果這次蘋果晶片能在PC上取得成功,這将幫助他們再下一城。反觀英特爾,即使他們在移動晶片方面花費了巨資,但最終卻避免不了慘敗的宿命。

從蘋果積極的晶片計劃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因為晶片性能需求的快速增加、産線投資成本急劇攀升,倒逼IDM廠商逐漸轉向了Fabless和Fab分工的模式。但進入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類似Arm和台積電這些IP廠商和晶圓廠的繁榮,讓系統廠商有能力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去定制自己的晶片,以打造更具差異化的産品,在競争激烈的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對于某些晶片廠商來說,是時候去思考一下如何在目前的競争環境下生存了。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zhibo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4-24

本文作者:半導體行業觀察

本文來自:“

36Kr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