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器人正在取代人類?疫情将打破這一“神話”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公衆一直認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正在全面取代人類,但這場疫情卻正在打破這一神話。

現代資本主義從來沒有見過像新型冠狀病毒這樣的疫情。短短幾個月,這種緻命的傳染病就已經蔓延到世界各地,阻礙了任何經濟體的發展。在美國,消費支出占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以上,但由于人們居家隔離以減緩病毒的傳播,商業活動已經陷入停滞。酒店、餐館和航空公司遭受了沉重打擊;達美航空(Delta)公司已經消減了 70% 的航班運力。五分之一的美國家庭已經失業。這都是因為人類的脆弱性。當人們生病時,或者人們不得不在躲在适當的地方以避免染病時,那些依賴于人們的工作就會戛然而止。

那為什麼機器還沒有來拯救人們呢?

這場疫情打破了機器勞工和人工智能接管人類的神話。我們一直相信,新一輪自動化浪潮已經到來,更智能的人工智能和更複雜的機器人使之成為可能。舊金山甚至考慮過對機器人征稅,用機器取代人類,就應該為此付出代價。像前總統候選人 Andrew Yang(楊安澤)這樣的人認為,問題将會變得如此嚴重,以至于我們需要一個 UBI 來支援我們那些被機器人取代的勞工。(從某種意義上說,UBI 似乎真的實作了,特朗普政府提議向美國家庭撒錢以渡過這場危機:大多數人将得到 1000 美元的支票,每個孩子還有額外的 500 美元。)

譯注:原文的 UBI 是 Universal Basic Income 的縮寫,意即全民基本收入,即無條件向所有美國成年公民每月發放 1000 美元。是前總統候選人 Andrew Yang(美國華裔)的競選綱領之一。他認為,自動化将導緻大規模事業,政府必須行動起來,以發放全民基本收入的方式,來緩和這場 “革命”必然會帶來的陣痛。

然而,我們的經濟仍然在沒有人類員工的情況下陷入了困境,因為這些機器遠未達到我們的智能和靈活的程度。更有可能是這樣的情景:你可以讓機器自動完成你的部分工作,而不是完全取代你的工作。從打字機到文字處理軟體的轉變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現在,越來越複雜和靈敏的機械臂可以在裝配線上與人們共同工作:機器從事繁重的搬運工作,而人們從事精細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機器有自己的優勢,而人類也有自己的長處。

位于美國加州聖路易斯 - 奧比斯保的加州理工州立大學倫理與新興科學小組的機器人專家兼研究員 Julie Carpenter 稱:“機器人可以增強人類的活動,這一點非常成功。它們可以做我們不想做或做不到的工作,尤其擅長完成我們認為是重複的、枯燥的、或危險的那些任務,比如在裝配線上吊起車門。”

但它們還不夠智能,特别是在解決問題方面。想象一下你會怎樣撿起一張平放在桌子上的紙。你不能像拿蘋果那樣拿住那張紙,你要麼捏着它讓它離開桌面,要麼拖着它挂在桌子邊上。當你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你就學會了通過反複試驗來做到這一點,而你必須用明确的指令給機器人進行程式設計才能做到這一點。

在這場全球疫情之下,人與機器之間的這種反差,在 Amazon 的倉庫中變得特别有趣。上周,Amazon 官方宣布,為應對冠狀病毒,他們将額外招聘 10 萬員工在配送中心工作,并擔任送貨司機。這表明,即便如 Amazon 這家強大的科技公司,也離不開人類。但是,這家公司也在部分工作上實作了自動化。在丹佛機場附近的一個倉庫裡,這家公司部署了小型機器人,在人類員工之間運送包裹。這些機器人完成繁重的搬運工作,而對物品的精細操作則交由人類員工來完成。

機器人正在取代人類?疫情将打破這一“神話”

Amazon 的自動化技術隻會越來越好。但是,正如我們在這場招聘大潮中看到的那樣,對産品的需求也将繼續攀升。“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們對人力的需求可能會有所下降,但就目前而言,對他們産品需求的增長超過了自動化帶來的任何收益。” 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進階經濟學家、猶他大學客座教授 Dean Baker 如此說。

而且,如果曆史較長的行業有任何迹象表明,這些機器在一段時間内還需要人類協同工作。Baker 稱:“即使是高度自動化的工業,仍然需要依賴人類來完成基本任務。” 北美的汽車工廠剛剛關閉,并不是因為機器人能夠感染冠狀病毒,而是因為他們的人類操作員會感染冠狀病毒。即便是在舊金山灣區各縣下達了嚴格的居家隔離令,Tesla 聲稱其佛瑞蒙(Fremont)工廠很重要,不能停工,必須保持運作。佛瑞蒙市長仍然下令關閉工廠。

盡管 Amazon 這樣的企業仍在招聘,其他行業卻在這場危機中陷入困境,這些行業大多需要依賴于将人們聚集在一個空間中。酒吧、餐館和酒店紛紛關閉,服務行業的人員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旅遊業可能會有 460 萬人失業。但是機器人可以拯救這些行業嗎?你不會看到太多的機器人調酒師是有原因的:機器人無法與我們人類的操作技能相匹敵,也不會有人去酒吧跟機器人閑聊、開玩笑。盡管矽谷最近一直癡迷于制造披薩、咖啡和漢堡機器人,然而這樣的餐館、酒吧大都在冠狀病毒危機之前就已經垮了。

Carpenter 說:“我們知道,現在機器人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比如重複性工作。它們可以永遠這樣做下去。而與以人為中心的環境、文化環境有關的東西做得就沒那麼好了。”

例如,我們可能永遠無法使眼下最需要的行業實作自動化,即醫療行業。世界各地的醫生、護士和其他衛生工作者都在精疲力盡地工作,許多人是以病倒了。醫院并不像汽車制造廠那樣;醫護人員對病人的态度很重要。患者,尤其是那些染上這種冠狀病毒的人,病得很重,極度恐懼。“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情感上的,人們都需要感受到自己的痛苦正在被傾聽,内心的痛苦能夠明确地表達出來,并能從醫護人員那裡得到回應。”Carpenter 說。教會機器如何安撫瀕臨死亡的人?可快拉倒吧。确實,正是這種同理心的差距,讓許多機器人專家認為,僅僅出于這一原因,我們不應該将其他特别敏感的工作自動化,除了醫生,還有警察和教師的工作。

我們甚至還不清楚是否能夠造出足夠複雜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來處理這項工作。在意大利,不堪重負的醫院從業人員一直在做分診決定,優先考慮那些可以挽救的病人。人們的生死,可以讓機器來決定嗎?人們甚至很難弄清楚自動駕駛汽車的算法應該如何做出安全決策。

Carpenter 說,“我不想這麼說,因為這太過分了,但就是像那個電車難題,難度要乘上數十億倍。” 電車難題是一個經典的思維實驗:如果你正在駕駛有軌電車,你看到前面的軌道上躺着五個人,但旁邊的軌道隻躺着一個人,你會不會拉動操縱杆切換軌道,進而做出碾死一個人的決定?還是你選擇什麼都不做,被動地讓這五個人被碾死呢?當涉及到醫院護理方面時,我們并不希望機器做出這樣的決定。“機器人在增強人類技能方面非常出色。” Carpenter 說。“但是,現在的情況清楚地表明,我們絕對非常需要人類去了解更大的情況并作出決定。”

機器人在醫院協助人類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它們的設計特别複雜。讓我們來看看一個名為 Tug 的自主機器人,它可以在走廊中穿梭,将藥物運送給護士,将食物運送給病人。它的創造者竭盡全力使它變得既有幫助,又有禮貌。它會發出輕微的哔哔聲,這樣人們就能知道它在附近,當它等電梯時,它會這樣告訴你: ”等待電梯門開啟。” 一些醫院為了逗孩子們開心,給它穿上了戲服。它隻是一種工具而已,本身并不是雇員。通過幫助運送醫療用品,它使護士得到了解放,護士們得以能夠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尤其是與病人互動。

人們高估了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低估了能夠将我們從這場大瘟疫中拯救出來的那些人:醫生、護士和其他衛生工作者,他們可能永遠不會被機器完全取代。他們才是最美的人類。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zhibo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4-23

本文作者:Matt Simon

本文來自:“

InfoQ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