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IT造了個“小盒子”,可以無線監測新冠患者症狀,斯隆獎獲得者班底打造

雲栖号資訊:【 點選檢視更多行業資訊

在這裡您可以找到不同行業的第一手的上雲資訊,還在等什麼,快來!

隻需要一個“小盒子”,就可以監測新冠患者症狀?

最近,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學院(CSAIL)斯隆獎獲得者Dina Katabi的團隊開發了一款無線裝置,可以用來檢測患者的呼吸、運動以及睡眠方式。

MIT造了個“小盒子”,可以無線監測新冠患者症狀,斯隆獎獲得者班底打造

而在新冠疫情期間,醫生就可以通過這款無線裝置遠端監測患者的呼吸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無線裝置隻需要在牆上安裝,就可以監測到屋子裡多人的情況。

而且也不需穿戴,這樣裝置在初始設定之後就沒有患者的幹預。

目前已經有多家醫院和輔助護理機構投入使用,其中包括波士頓弗雷明翰郊區Heritage Assisted Living就用來監測新冠肺炎患者。

神似“路由器”的小盒子?

這款裝置名叫Emerald(“翡翠”),利用無線信号來監測患者的有關情況。

MIT造了個“小盒子”,可以無線監測新冠患者症狀,斯隆獎獲得者班底打造

看到這個圖,不禁發問:

咦?這不就是我們的路由器嗎?隻不過挂在了牆上而已。

但這個“小盒子”可比路由器強多了。

它利用無線信号來監測空間中人們的生命體征,包括患者的運動、睡眠方式,更關鍵的是患者的呼吸。

整個過程都是無接觸的。而且,其信号發射的輻射要比一般手機少1000倍。

Heritage Assisted Living就使用此款裝置來監測新冠肺炎患者。

因為“小盒子”能夠清楚的測試出患者的呼吸變化。

該系統将低功率射頻(RF)信号傳輸到環境中。如果信号已經從移動中的人身上反彈出來,它将以某些變化傳回系統。

再通過算法分析這些變化的反射,并将其與特定的個人相關聯。

MIT造了個“小盒子”,可以無線監測新冠患者症狀,斯隆獎獲得者班底打造

機構在獲得肺炎患者同意後,在他的房間内以非侵入式的方式來監視他的健康狀況,并将資料報告交給他的醫生。

醫生坐在家裡,就可以通過呼吸變化、步行速度等名額來遠端監測患者的病情。

MIT造了個“小盒子”,可以無線監測新冠患者症狀,斯隆獎獲得者班底打造

可以看到,裝置在測試患者的步行速度時候,不僅能實時監測到患者的行徑,而且還不局限一人,兩個人的行迹都給監測出來了。

并且在如果出現空間裡人員突然增減,“小盒子”也會迅速的感覺出來。

MIT造了個“小盒子”,可以無線監測新冠患者症狀,斯隆獎獲得者班底打造

例如,Heritage機構裡的一位患者。

MIT造了個“小盒子”,可以無線監測新冠患者症狀,斯隆獎獲得者班底打造

我們可以看到在4月7日至11日期間,患者的呼吸速率從每分鐘23次呼吸降低到18次,呼吸放緩且更加有力,呼吸狀況有所好轉。

此外,裝置還顯示患者的睡眠品質得到改善,并且能更快地在他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周圍走動。

MIT造了個“小盒子”,可以無線監測新冠患者症狀,斯隆獎獲得者班底打造

4月11日的小綠點明顯比4月8日的小綠點活潑多了。(狗頭)

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瓦希亞(Vahia)表示:

“鑒于Emerald能夠在沒有任何患者接觸的情況下生成重要的健康資料,是以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醫生和護士從患者身上感染疾病的風險。”

但看這些功能,就可以看到這個小盒子不僅用于新冠患者。

在後期測試中發現,這個小盒子可以用來檢測睡眠呼吸暫停,失眠焦慮的情況,甚至還可以用來檢測癡呆症。

此外,Katabi團隊與醫院,療養院和制藥公司合作進行遠端健康監測,将着力于關注老年人的健康情況。

負責精神衛生服務的威廉·麥格羅裡(William McGrory)說:

“很明顯,對于這些高風險的老年患者,如果無法與每個人直接聯系,我們将能夠随着時間的推移被動地收集醫療資料,那麼現在這個系統将會使他們受益匪淺。”

Dina Katabi是誰?

說完了“小盒子”,就不得不了解一下背後的研發團隊。

這個研發團隊大有來頭,這可是由Dina Katabi教授領銜。

斯隆獎獲得者,ACM計算獎獲得者,MIT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

光看這些名頭就覺得:嗯!很厲害。

或許,你看過她的一段TED演講《A new way to monitor vital signs(that can see through the walls)》,主要講的是一種新型可以穿牆的無線感覺技術。

MIT造了個“小盒子”,可以無線監測新冠患者症狀,斯隆獎獲得者班底打造

另外,她跟中國也還是有一點淵源的。

2018年,她就曾做客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

在舉辦的名家論壇上,她以《利用深度學習進行穿牆人體追蹤與生命特征感覺》為題做了學術報告,與會上的學生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

而就在去年舉辦的ACM中國圖靈大會上,Dina Katabi分享過AI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以及科研與生活之間平衡等問題。

One more thing

瓦希亞(Vahia)在提到“小盒子”給我們所帶來的好處中,還說了一句:

COVID-19已經促使醫療專業人員探索遠距離提供護理的技術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我們知道,在新冠疫情的爆發對于我們全人類都是一個挑戰,我們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抗擊。

但是與此同時,也在促進某些行業的發展,醫療也不例外。

前有李飛飛團隊的AI抗疫,将推動改善老年人的居家護理情況。現在又有Katabi團隊開發的小盒子,未來将會有更多的應用場景。

這對現在正在抗擊疫情的我們,無疑是最大的撫慰了。

【雲栖号線上課堂】每天都有産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位址:

https://yqh.aliyun.com/live

立即加入社群,與專家面對面,及時了解課程最新動态!

【雲栖号線上課堂 社群】

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釋出時間:2020-04-17

本文作者:白交

本文來自:“

量子位公衆号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公衆号 QbitAI”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