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業增強現實(AR)促進了裝置維護、現場服務和員工教育訓練

工業增強現實(AR)促進了裝置維護、現場服務和員工教育訓練

工業公司為何采用增強現實

根據PWC的資料,到2022年,全球将有7000萬活躍的工業AR使用者,到2020年,大多數工業公司将把AR投資增加近50%。

工業增強現實(AR)促進了裝置維護、現場服務和員工教育訓練

PTC表示,有86%的工業企業計劃在未來12個月内啟動AR項目,以提高營運效率,在企業範圍内更高效地傳播知識并更快地将其産品推向市場。

工業增強現實(AR)促進了裝置維護、現場服務和員工教育訓練

增強現實技術如今在工業領域獲得廣泛關注的原因有兩個:

1)制造業,汽車,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公用事業公司擁有足夠的研發預算,目前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

2)AR硬體已經成熟到可以在工業環境中安全使用的程度。

增強現實的工業應用

1)裝置維護和現場服務的AR遠端協助解決方案

遠端協助概念絕非新鮮事物。例如,在IT行業中,系統管理者長期以來一直在使用TeamViewer,Windows遠端協助和GoToMeeting來臨時檢視使用者的螢幕,并解決軟體性能和設定方面的問題。

與傳統的遠端協助解決方案相比,增強現實将支援範圍擴充到了桌面之外。該技術創造了所謂的“see-what-I-see”的體驗,進而使遠端專家可以識别機械故障并可視化裝置手冊中的資料。

據可口可樂(Coca-Cola)供應鍊副總裁海倫•戴維斯(Helen Davis)介紹,該公司使用增強現實眼鏡與德國的裝置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進行溝通,德國是可口可樂裝瓶裝置供應商的基地。據報道,遠端協助解決方案有助于可口可樂在換代期間降低旅行成本和機器停機時間。

另一個例子來自思科。該公司開發了基于Blippar AR Creation工具的工業增強現實資料可視化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将機器零件的圖像疊加在實體裝置之上。該系統使思科技術人員可以将裝置安裝速度提高30%,并将首次準确性提高90%。

工業裝置的維護成本通常占公司年度營運支出的30%。借助AR,原始裝置制造商(OEM)可以遠端執行咨詢,機械稽核,配置和故障排除服務,進而提高效率。

在遠端協助的主題上,工業公司訴諸基于AR的工具來繼續進行現場服務管理(FSM)的轉換,該轉換最初從紙質文檔的數字化開始并将其上傳到雲中。OEM采用增強現實技術的主要原因是在現場為技術人員提供實時資料,并減少了後續通路的次數(目前占所有服務呼叫的25%)。

專注于增強現實遠端指導的公司XMReality最近進行的一項現場研究證明,基于AR的解決方案可以使遠端技術人員将錯誤減少50%,并将解決問題的速度提高32%。

2)工業教育訓練的增強現實解決方案

當涉及到如何處理位于偏遠地區的大型裝置時,AR使受訓者能夠學習并建立難忘的聯想。事實證明,通過書面語言、視訊或手冊來學習是不太實際的。未來五年,一半的工廠員工将退休,快速高效的員工教育變得至關重要,這就是增強現實技術的用武之地。

梅賽德斯·奔馳教育訓練計劃的參與者使用Microsoft HoloLens來研究車輛的内部零件元件而無需拆卸。福特使用類似的解決方案在現有車輛上投影汽車設計的全息圖。 創新的方法改變了原型的建立和更改方式,并促進了設計和工程團隊之間的協作。

在汽車行業以外的教育訓練中應用AR的其他示例包括波音和AGCO。波音公司的技術人員轉向沉浸式技術,以在飛機上正确安裝電線。農業裝置制造公司愛科(AGCO)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使用Google Glass教育訓練員工,以對機械進行複雜的維護。該解決方案幫助公司将檢查時間減少了30%。

最大化工業AR系統價值的技巧

1)擷取利益相關者回報

盡管數字轉型項目是由首席創新官(CIO)發起和管理的,但重要的是,所有利益相關者在做出投資于增強現實應用程式開發的決定時必須有發言權:在大多數情況下,員工比C-Suite更了解什麼是有效的,什麼不是。

例如,協作決策可以考慮AR裝置的外形尺寸。據愛科集團(AGCO)稱,谷歌眼鏡計劃是由其員工推動的,此前他們對平闆電腦進行了一次失敗的試用,這種平闆電腦很容易損壞,更換成本很高。

工業增強現實(AR)促進了裝置維護、現場服務和員工教育訓練

截至目前,工業公司的目标是與裝置無關的沉浸式體驗,并使AR應用程式可在多個小工具上使用。由智能手機主導的增強現實的趨勢可能最終會轉向免提裝置。

2)確定AR解決方案的可通路性和功能穩定性

每個公司在使用工業增強現實時都應牢記兩件事:可通路性和穩定的性能。

可通路性(Accessibility)是指專家和技術人員能夠直覺地操作AR系統并跨不同媒體檢視資訊的能力。

穩定的性能意味着系統能夠支援遠端技術人員和專家門戶使用的大型分布式裝置網絡。簡而言之,這一切都是為了響應特定請求發送正确的資訊,并保持請求-響應模式,而不管伺服器負載如何。

工業公司在設計AR系統時遇到的問題之一是確定AR裝置與應用程式之間的穩定通信。通信的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雲基礎架構,這使技術人員能夠發送請求并将其配置設定給特定的專家。

對于小型負載系統,可以選擇将技術人員或客戶請求排隊的單伺服器解決方案。

當伺服器收到太多請求時(DDoS攻擊情形),或者系統合并了多個不知道彼此存在的伺服器時,就會出現挑戰。結果,伺服器要麼自行重新開機,要麼無法将技術人員的請求轉發給專家。

是以,應該在概念驗證(PoC)和業務分析階段定義工業AR解決方案的功能和非功能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包括系統體系結構,最佳技術堆棧,預期工作量和目标裝置。

随着68%的工業企業在12個月内将AR試點投入生産,2020年似乎将是沉浸式技術的突破年。貴公司是否有AR項目正在開發中?到目前為止,您遇到了哪些與技術和人類相關的問題?在下面的評論部分分享你的故事!

原文連結